加急见刊

农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来源:投稿网 时间:2022-12-01 10:00:04

1.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背景。

农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响应国家农村振兴战略的有力行动,是促进国家农业、农村工作,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创业就业,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1]。党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培养一支了解农业、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队伍,是我国农业院校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农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承担国家和社会培训所需的人才建设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立德育人的根本要求,立足时展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教学体制改革,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知农兴农的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为实现扶贫和农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分析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2.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政策保障机制、配套资金机制、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教师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另一方面,农业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合理,缺乏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指导不足等问题。目前,创新创业课程主要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学分少,课时少,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此外,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脱节,与专业教育没有融合。

2.2农业院校师资力量不足。

创新创业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者和指导者。创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综合知识,而且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在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中,普遍存在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缺乏创业指导经验等问题。此外,教师只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培训的重要性,未能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难以形成对学生印象深刻、直观的教育。

2.3校企合作教育氛围不强。

构建校企合作的初衷是培养创新型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培养学生在校外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但在与农业院校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注重校企合作带来的经济效益,对校企合作的理解存在偏差,对校企合作教育深度的热情不高,导致校企合作教育氛围不强。此外,与企业合作建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数量相对较少,未能充分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培训机会。

2.4校园创业教育良好氛围尚未形成。

对于一些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只要求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的学生工作者或其他行政人员通知他们,而不是通过学校报纸、学校期刊、广播和新媒体的帮助来大力宣传学校。高校整体缺乏强烈的创业教育氛围,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

2.5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模糊。

农业院校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的招生来源主要是农村学生。一些学生受到传统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偏见的影响。虽然他们学习农业,但他们并不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农业。他们对学习农业的信念并不坚定,但他们决心致力于农业。大多数大学生毕业时都有明确的目的地,要么直接就业,要么继续学习。一些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只有少数学生会选择自己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