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控制传播与预防

曹晓东  2012-03-23

【摘要】 目的 讨论病毒性肝炎的控制传播与预防。结论 预防:因为肝炎有多种传播方式,病毒的抵抗力强,黄疸前期即有传染性,并且无症状,无黄疸的带病毒者存在,容易造成流行。在学校集体中,应做好综合性的预防工作。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控制传播 预防

1 病毒性肝炎的控制传播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一类滤过性的病毒,此类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56℃的温度中能活一小时以上,在水中能活十四个月,普通的消毒药和酒精、石炭酸、来苏水等都不易杀死它。只有充分地煮沸才能消灭它。

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庚六型。这些肝炎大多是以肝的急性炎症起病。通常的症状是发烧、寒战、头痛、疲劳、全身无力和疼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右上腹痛或触痛,出现深色尿、灰白色大便和巩膜,皮肤发黄,但有些类型的肝炎早期无症状和黄疸。

甲型肝炎常见于世界各地区,由于无症状,病例比率较高,所以准确发病率不好估计。此病以儿童青少年患者较多,为较轻的肝炎,死亡率约2%,患此病后,常为终生免疫,此病潜伏期为2~6周。

甲型肝炎病毒是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很少通过血液和注射传播,暴发流行常是由于粪便污染饮水和食物,吃了未煮熟生长在污染水中的甲壳动物,或污染的蔬菜而感染的。

乙型肝炎是通过血液和性传播的疾病,遍布全世界。一般通过注射、血液制品、外科手术、拔牙、针灸传播;有些体液中也有乙肝病毒,如唾液、经血、阴道分泌物和精液,潜伏期6周到半年。

乙型肝炎起病多不明显,无黄疸型多,慢性,成人患者较多。全世界已被确定带病毒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元(HBsAg)已超过2.85亿人,我国已有上亿人为病毒携带者,但不是所有的携带者都具有传染能力。此病在都市和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中发病率较高。

乙型肝炎的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相近,由于感染后可不经急性阶段,且因病情复杂,并可发展为原发性肝癌,是较重的肝炎。

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母亲“带毒”的家庭,子女病毒携带率高。我国已有乙型疫苗,主要用于婴儿和高度易感人群。据1980年调查,我国某些地区乙肝的感染率为31%~6l%。流行率长江南部高于江北,甲型肝炎江北高于江南。

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相似,在我国北方发现。由于这种病毒在携带者血中浓度极低。不易测出,常造成输血感染。丙肝往往导致慢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丁型肝炎:此型肝炎的发生与乙型肝炎有联系,感染和传播途径、预防控制都与乙肝相似,抗乙型肝炎疫苗对丁型肝炎感染也有效。

戊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此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相似,通常是由粪便-口经消化系统传染。潜伏期2~9周,平均6周,此病于1986~1988年曾在我国新疆南疆地区流行,沈阳等地也曾发生戊肝食物性暴发,此病暴发或流行的有亚、非、中美洲、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

此病的症状与甲肝相似,一般发病后6周痊愈,不会发展成慢性肝炎。但有几点与甲肝不同。

1)发病主要以成人为多;

2)死亡率较甲肝高10倍.可达1%~2%;

3)孕妇发病率高,病情重,尤其是怀孕6~9月者常导致流产或胎死,或急性肝坏死,病死率为10%~20%;

4)家庭内续发病率较少见。

其传染性较甲肝弱,患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胎盘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对预防此病无效。庚型为新发现的肝类病毒(HGV)。 治疗:病毒性肝炎至今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综合疗法,中西结合,绝大多数人可以恢复健康,用药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

急性期进食少,可用葡萄糖液、维生素C等静脉注射,重症者可给予蛋白、血浆,纠正低钠,抗感染等。各期活动性肝炎可以常服酵母、维生素B族和C等药物。如体重增加,可酌用胆碱、肌醇、肝宁、肝太乐等去脂肪药物,防止脂肪肝。ACTH,高能量药物(ATP、辅酶 A、肌甙)等仅用于重症肝炎,在食欲显著减退,一般情况较差时考虑短期应用。确诊为慢性活动肝炎的,可采用激素或转移因子等免疫调节剂。中医采用对症治疗、舒肝理气,一般用茵陈蒿汤(含有郁金、半夏、陈蒿、生姜、明天麻、生茅术等药),其量由医生根据病情而定。

病人的休息,要注意动静结合。急性期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要卧床休息。病人的营养不能片面强调“三高一低”(高蛋白、高糖、高热量、低脂肪),因为这种营养,不利于疾病的恢复。一般要求含维生素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舌苔厚腻、腹胀气,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或体重迅速增加时,应食清淡饮食,疑有脂肪肝时,应不吃或少吃甜食及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对各期肝炎,强调服用葡萄糖或进甜食并不适宜。

2 预防

因为肝炎有多种传播方式,病毒的抵抗力强,黄疸前期即有传染性,并且无症状,无黄疸的带病毒者存在,容易造成流行。在学校集体中,应做好综合性的预防工作。

2.1控制传染源:学校要早期发现和隔离病人。隔离期限从症状出现时起至少一个月。乙型肝炎适当延长,并且根据症状及肝肿大消失,肝功恢复正常等情况综合起来考虑,不能单凭BsAg转阴来决定。复发者按急性病例处理。学校医生、领导和班主任要严格把关,对病愈返校复课的学生要认真检查,符合以上情况方可复课。食堂炊事员、教职工学生等要定期体检和作肝功能试验,并检测HBsAg。发现可疑病人,或HBsAg阳性者,应调离工作,对密切接触者,应观察六周,学生要注意隔离。

2.2严密消毒:病人用过的食具、茶杯、痰盂等要煮沸消毒或用漂白粉液消毒,至少煮半小时。粪便、尿、鼻咽分泌物、唾液等用漂白粉液消毒后再倒入粪池。

2.3加强饮食管理:要加强食堂的卫生管理,消灭苍蝇,搞好环境卫生,要求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冷不洁食物。食堂食具每餐后进行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2.4做好学校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刺血针等必须严格消毒,医务室要制定严格的消毒操作制度,防止通过输血、注射传播肝炎。最好采用一人一针一管注射。

2.5药物预防:肝炎流行时,学校可采用中药预防,以茵陈30克、山栀9克、甘草3克(每人量)每天一次,连服三天。或用蒲公英30克、甘草6克煎汤亦可。按学生多少增减各味中药分量,煎成大锅汤供学生饮用。

2.6预防注射:甲型肝炎流行期间,密切接触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一次肌肉注射3毫升,有预防和减轻病情作用,预防期6周~8周,或用胎盘球蛋白,一次肌注6毫升,预防期约2周~3周。注射要在接触病人后5天内进行,但对乙型肝炎及戊型肝炎效果差。近来国内外科学家们用先进方法制备乙型肝炎和甲型肝炎疫苗,为学校防病工作,打开新局面。

参 考 文 献

[1]崔富强,龚晓红,陈园生,王富珍,郑徽,胡苑笙,吴振华,王华庆,梁晓峰.中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及新生儿以外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年06期.

[2]廖雪雁,庄辉.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前不筛查是安全的[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