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如何培养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艾水兰  2011-09-22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已成为新形势下教育的基本走向。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而课堂教学则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起: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自从我们学校实行课堂改革后,现在的学生都有自身的见解和主导。把鲜活的生命视为一架靠教师操作的机器,显然是一种教育思想滞后、教育观念守旧的教学行为,这种观念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作为教师,课堂上,当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需要,教学的实效性便成了现实。教学经验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学生联想活跃、思维敏捷,炽热的情愫是实施创新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刻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肥田沃土,是由“要我学”变“我要学”的质的飞跃。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首先引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悟时间的不经而去,鲜活的经验体会,学生真正读懂了时间的不翼而飞,珍惜时光、发奋学习的感情油然而生。由此引入名人朱自清对时间的感叹——《匆匆》,学生带着对时间的惋惜、珍爱走进教材,边读边悟,于心于情都与作者、编者达成共识,实现了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碰撞,只争朝夕的信心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燃烧。教学完毕后,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写出感悟时光的读后感,自觉积累了大量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句。

二、创设独立、自主的探索平台

具有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具有创造性思维,没有创造性思维就谈不上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点是新颖性、首创性和独特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提问学生:小女孩怎样做就可以免于一死?她的悲惨命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因为她的父母不爱她,她应该回家,即使挨一顿打,性命还是可以保住的;有的说可以到富人家求情,在这样的喜庆节日里,也许富人会大发慈悲,给她吃留她住的,她命运的悲惨关键是不敢挑战生活;还有的说她可以去富人家求职,自食其力,她的悲惨命运在于她生长在那样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真是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于是,我顺水推舟道:“老师有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那就是把小女孩接到我们身边来,那样,她既能和你们一样完成学业,也能免于一死,谁知道这样的好事靠的是什么?”孩子们顿时恍然大悟:“是我们的社会制度!”

三、创设质疑、善思的学习氛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缘于疑。”一切创造从疑问开始,一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起步。爱迪生的成长史和辉煌成就,就是对世界上所有的发明都源于“疑问”的最好诠释。可见,“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也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最基本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善思,努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让学生发散思维大胆质疑,提问还真是别具一格,如:桂林的山千姿百态,成因是什么?桂林的水清澈透明是否与这里山的无土有关?“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象鼻山有一个精彩的神话传说,这神话难道全是编出来的吗?随着质疑的不断升温,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虽然这样的质疑连老师也无奈,但借此启发孩子们去查阅资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推向更深的层面。因此,质疑善思对培养一代敏思、顿悟、勇于探索的创新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竞争的非常时期,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就是创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这块肥田沃土中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才能为飞速前行的社会培养一代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