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黄龙辉  2011-09-19

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文字的产生就开始了,而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应运而生,它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思想性,具有感知的形象性、生动性,又渗透着情感的因素,通过感染熏陶的方式,使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因此,教师应有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一 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

文本是作者生活感悟的文字再现,是作者情感因素的书面激荡。我们要引领学生立足文本,通过读进入文本的内层进行感悟、体验,既要感悟语言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也要感悟语言的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仔细阅读,问一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反过来,这些“对话”又可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细读,提高学生的语感。

1.“引”学生进入情境

所谓“引”就是方法引导。教师不仅要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学会发现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快乐中学语文。文学或者艺术,它们都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所有的劳苦大众。世上没有绝对的纯艺术、纯文学。所以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自古以来的许多文人都巧妙地利用艺术的联想来扩大作品的意境。我们为何不善用联想把自然界的韵味捕捉到呢?诗人以极为朴素的语言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生动细致地表达了深厚的感情。这浓郁之情源于何物?那栖息枝头的秋风,便是他思之源、悲之基。不然哪有文人笔下“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叹?

2.点拨学生学会意其意境

由于学生的感悟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引”的同时,还应抓准时机,恰到好处地“点拨”。有一次,我抓住学生的心理,说:“人这一生,难免会经历挫折,你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尝到了失败的滋味。送你们几句话以自勉: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别让想象停泊在失去的岁月。别让青春在叹息中度过。”经这一指点,学生受益匪浅,又重新树立起了自信。

3.寻找身边的每一处美

不仅如此,我觉得教师还应把触动心灵一瞬的事讲给学生听,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你想的思路和想象的缘由,更重要是理解那些人和事物如何叩响你心灵的门扉。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感悟人生。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表达自己创造的革新品质,为学生树立榜样。“寓教于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这不但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把单一化的人塑造成具有自我创造性的人,更有利于人的社会性和创造性在统一中发展。”

二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积累包括情感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其中,尤其以语言的积累最为关键。 要积累语言材料,这就需要:(1)多读。要广泛阅读课内外读物,在阅读中自读自思,自我领会、自问自解、自求得之,阅读面扩大了,思路就会拓展,领悟力就会提高。(2)多记。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勤动手摘录好词佳句,勤动口背诵精彩片断,使其不断“厚积”。(3)多用。要鼓励学生把摘录的好词佳句,运用于平时的口头表达或习作中,使“消极语言”变为“积极语言”,或组织参观访问、办报、开故事会等活动,使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增加积累。学生通过“读、记、用”,为“薄发”储存丰富的材料,无疑会促进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顺畅表达,促进感悟力的提高。

要提高悟性,生活的积累也很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实践,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在阅读中紧密联系生活,用生活帮助理解,促进感悟。

三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在主导的同时,学生的主动性也显得尤为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让他们在教学中主动创造呢?主要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并运用视、听、触等感官。

1.“析”品其味

“析”即分析,就是让学生自己品析课文,他们把教师分发的课外读物按需要剪裁句子,然后贴于硬面纸上,在句子下或之后作分析,大到内容、特点,细到音、形、义及标点的用法。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1)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2)通过剪贴等环节,有利于培养审美感。贴时要注意行距、段距等,让他们分析的文章具有内容深度,又有形体上的美感。(3)通过分析,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课外阅读量,提高了阅读水平,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2.“听”润其心

“听”就是聆听优美的散文诗,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作者笔下的丰富内涵,领略遣词造句的精微,这样既训练了他们的语感,又陶冶了他们的性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四 提高学生的合作阅读能力

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对课文进行研究性的阅读,通过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方式掌握语文及相关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知识去调查了解生活,深入研究,寻求相关原因,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理解和应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掌握一定的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一种学习活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可锻炼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