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问题


试析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论文摘要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成因既有社会制度上的根源,又有经济动因。为解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承认并实现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既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的积累途径,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服务与管理途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应当在公平合理的基础加以解决。论文关键词 流动人口 随迁子女 教育一、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原因(一)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表现 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7%,流动人口中以农民工为主体。豍这些规模庞大的农民工队伍,还逐渐凸显出一个新的特点,就是拖家带口:核心家庭式的流动。由此,衍生出随迁子女如何接受教育这一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这些流动人口中,随迁子女则有3000万以上。他们当中,失学率却高达9.3%。近年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的问题,虽然逐步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并没有取得根本的改观。综观以农民工为核心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013-05-02

试析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大增加,随之,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当前的研究由于概念、研究立场等方面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偏差,直接导致了研究人员和城市普通居民对流动人口错误的认识和态度,这进一步导致了流动人口犯罪的增加。本文通过对流动人口犯罪的概念和原因等方面的分析,探索出将流动人口犯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预防对策。论文关键词 流动人口 犯罪 犯罪原因 防控对策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社会矛盾与问题的频发。相对于其他传统犯罪现象,流动人口犯罪在这一特定时期最能体现社会的发展状况。因此,通过对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转型时期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找出最佳的社会防控管理措施,实现社会的顺利转型。一、流动人口概念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发生、发展的特点、原因和规律,以及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对策的科学。预防、控制流动人口犯罪,是研究流动人口犯罪这一现象的的根本目的。但是流动人口数字庞大,主体种类纷繁复杂,将所有流动中的

2014-04-25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表现形式及对策

: 所谓人口老龄化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早在1999年我国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会达到10%,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12.7亿人,60岁以及60岁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0.4%,说明我国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国家。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一、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1、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而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0年,最短是日本用了25年,故我国人口龄化速度与发达同家的速度相比十分惊人。2004年中国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以后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人口的1/5,占亚州老年人口的1/2。开成原因,由于我国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减少了出生,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同时人口预期寿命延长,造成

2012-03-19

关于中山国灵寿城人口问题初探

军队都城乃国运所系,需要大批军队在此保卫。在灵寿城城垣垣基的勘查中,发现有四处与城垣垣基相连而外凸或内凹的大型夯筑附属建筑。第一处位于东城北垣西端,主要是用于驻兵保护东城北门阙。第二处筑于王陵区内的西城垣中部,其北侧为王陵区的西门阙,因此这座建筑应与护卫门阙有关。第三处位于西城西城垣的南部,周围散露出大量的空心砖、板瓦、筒瓦、素面半瓦当、碎陶器、箭镞及红烧土的堆积等遗物。此建筑大于其他三处附属建筑,根据暴露于地表的遗物分析,这处大面积的夯土建筑似为军队的驻地。第四处在西城最南端的城垣上,可能主要用于河防。由这些城墙防御设施建筑遗址以及出土的兵器可以想见,当时的灵寿都城肯定是重兵把守之地,城内驻兵数目可观。灵寿城址周围发现许多随葬铜剑、铜戈、铜镞等兵器的小型墓葬,随葬品特点鲜明,其主人无疑应该是生前为中山国冲锋陷阵的士兵。 平民主要包括士、农、工、商四民,他们是城市中各种劳动的承担者,也是城市人口的主体部分。士的涌现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人口构成上的一大特点。许倬云先生在班固“古今人表”所载范围内,比较了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中“新人”(即士人)在表中人物总数中所占的不同比重。根据他的统

2012-01-17

关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及对策

[摘要]新世纪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振兴国家、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盛事。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人口问题,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素质和构成问题,民族人口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源的协调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都是无法回避的。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存在的问题,并试提出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西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各民族混杂居住的重要地区。所以,要真正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部少数民族社会经济能否得到发展。西部大开发目标是否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这一切都和西部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有密切关系。 一、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问题 (一)人口增速较快 1964 年,西部人口为1.87 亿,少数民族人口为3118 万(由于第一次人口普查被认定的少数民族仅41 个,与以后的少数民族无可比性,所以1953 年数字未列) 。1982 年,西部人口增加到2.88 亿,增加比率为54 %,18 年平均增长率为2.38 %,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增加到5161 万,增加比率为66 %,年

2012-01-17

关于人口问题需要整体性视野

求生和繁衍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就迄今的人类历史而言,求生和繁衍问题。在生物学的个体层次好像只是配偶双方的事。在群体层次(从家族、部落到国家)则还受到群体多层次利益的驱动,而且。无论是在个体层次还是在群体各层次,繁衍能否发生、能存活多少及生存质量如何,还要取决于社会和自然环境条件。今天的人口规模及其活动方式已成了决定全球环境的主要因素,因此,认识人口问题迫切需要有涵盖从个体、家庭、群体直至全人类和地球环境的整体性视野。 人口为何迅猛增长 生物金字塔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规律。在生物金字塔中,生物数量是从基础往上逐级递减的。有人从个体数量上进行统计对比,在0.1公顷草原上,草类(株)、植食动物(只)、一级肉食动物(只)、顶级肉食动物(只)4个营养级的生物个数是:1.5×106:2÷105:9×104:1。个体有大小差别。个体数不能反映个体大小,于是有人就从生物量上进行对比,在一块荒地中,每平方米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的生物量(克)之比为:500:1:0.01。 人类是生物金字塔顶端的物种,是既吃植物又吃动物的杂食动物,食谱较宽,但在农业文明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受生物金字塔规律约

2012-01-17

关于努力实现干部能力提升跨越 推动统筹解决首都人口问题

近年来,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新形势对干部队伍提出的新要求,立足于北京市“国家首都、国际都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推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要目标,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从“小人口”到“大人口”的新的提升和跨越,为统筹解决首都人口问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一、加强领导,拓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职能北京市委市政府对统筹解决首都人口问题高度重视,最近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人口计生工作汇报,市领导充分肯定市人口计生委的工作,就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工作要求。目前,北京市正在修定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职能,增加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中发挥协调、整合、服务、推动的作用。为了拓展职能,我们积极推动在“三定”方案中加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相关内容。在今年上半年全市机构编制调整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委的“三定”方案,市编办、市编委对我委三定工

2012-01-17

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表现

一、人口问题含义及形成原因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结构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不协调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各种问题的总称。人的两重性以及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产生人口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人生存在环境之中,同时兼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特征,所以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方式等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自身发展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状态下的人口数量、分布和增长与人口的再生产类型有很大关系。当人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的发展相协调时,人口的增长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当人口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不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时,就会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二、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1.严峻的人口数量问题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00年11月1日全国总人口为129 533万人。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将达到14.3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2年前

2012-01-17

流动人口问题分析的新视角

熊光清博士所著的《中国流动人口中的政治排斥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出版了,这本书是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我作为他的导师,对于该书的出版甚感高兴。 该书从政治排斥的视角出发,对流动人口的政治处境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对政治排斥的概念、含义和类型进行探讨,构建了一种政治排斥理论的分析框架;接着,对实地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论证了中国城市政治系统确实存在对流动人口政治排斥问题的观点;然后,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群体自身因素等几个层面分析了流动人口中政治排斥问题产生的深刻原因,并从政治风险的角度揭示了流动人口中政治排斥问题的负面影响;最后,从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的权利、能力和条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性建议。我认为,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贡献: 第一,拓展了流动人口问题研究的政治视角。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急剧增加,他们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其生存状况和社会处境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明显改善,特别是其政治处境基本没有改善,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的政治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处于政治生

2012-01-17

西部地区贫困人口问题的非经济因素分析与政策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国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了3%以下。然而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测算,如果按照低收入现行标准,即人均年收入低于882元,目前还有8517万人口属于贫困人口,若按照联合国每人每天收入或消费不低于购买力平价美元(约折合2,5元人民币,即人均年收入约900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测算,中国贫困人口就增加到1亿人,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而这些贫困人口绝大多数生活在西部地区。世界银行(2000-2001年度报告)指出:贫困不仅意味着低收入、低消费,而且意味着缺少受教育的机会,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差,没有发言权和恐惧等。本文贫困人口主要从经济层面加以圈定,主要囊括西部地区贫弱农牧民、农民工、城市无业、低保等人群。一、西部地区贫困人口问题的非经济因素影响西部地区贫困人口问题的非经济因素非常复杂,其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收入差距过大,引发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心理失衡首先,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大部分处于环境脆弱的石山区、高原区、偏远荒漠区或冰川区,发展经济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宁夏回族

2012-01-17

现阶段中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分析

(四)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安全网存在漏洞。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是永恒的法则,社会保障是其正常运行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它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是调节贫富差距的重要工具,但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还难以起到稳定和调节作用。 (五)贫困人口的素质低下、劳动能力差。城市贫困人口的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比较严重,新生劳动力充裕,文化技能要求相对较高,形成了35岁以上的劳动力再就业较为困难的局面。 四、城市贫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 (一)城市新贫困的人口结构特征将更突出 过去的城市贫困者主要集中于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抚养人的社会救济对象,人口学特征还不太突出。但未来的发展可能使贫困越来越集中在一些特定性别年龄结构的人群中,导致贫困现象的结构化。其中影响最大的可能有老人群体、部分单亲家庭及其未成年子女以及弱势女性,这将带来更多的社会矛盾。 (二)时间分布上更具集中性 我国城市贫困问题凸显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近20年时间。1978年前,由于铁饭碗和城乡割据的二元体制的双层保障,城市几乎是不存在贫困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深层次发

2012-01-17

关于人口问题与和谐社会

摘 要: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以来,和谐与和谐社会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i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ii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协调发展很多问题,如三农问题,教育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其中,人口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败。关键词:人口 社会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持低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它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是我国一项长期的人口基本政策。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农村中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对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的理性选择中,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重,克服家庭困难,响

2012-01-17

皖北小方庄外出人口问题调查与浅析

摘要就皖北小方庄村民外出就业、生活居住、收入消费、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几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促进农村外出就业人员的家庭和睦,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关键词外出人口;现状;原因;对策;皖北小方庄1调查地概况 安徽省灵璧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地势平坦,小方庄位于县城北10 km处。1979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人均耕地面积0.3 hm2。近30多年来,由于人口的连续增长,目前人均耕地约0.2 hm2,主要从事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生产。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外转移时,小方庄由于人均耕地多,每年卖粮收入相当可观,再加上当时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里忙碌,基本上没多少闲暇时间,所以当时该村农民对外出打工表现漠然,虽有想出去的,也是心生犹豫,极少数几个人出去了,最后也是无功而返。进入90年代后,农业税收名目繁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攀升,农民负担越来越重,再加上粮食价格偏低,小方庄农民还靠单一的农业生产收入,比起周边有许多村民在城里打工的村子,小方庄显得贫穷落后,于是农民逐渐外出打工。

2012-01-17

关于着眼“十二五”,高度关注北京人口问题

: 编者按:6月15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迎来第一轮入户调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次人口普查工作,一共调动了10万名普查员深入到6600多个普查区,将在未来一个月内完成对每一户居民的摸底调查。据悉,本次人口普查,北京的工作重点在于摸清人户分离等状况,为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城市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决策依据。人口问题已经上升为北京发展的战略性课题,它关系到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关系到北京十二五规划。只有摸清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建设才能有的放矢、有据可循,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人与经济、社会和谐、全面、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北京人口总量快速膨胀结构问题日益凸现最近,北京市有关部门公布了2009年末全市实际常住人口总数最新数据——1972万,其中户籍人口为1246万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达726万人。据预测,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将达到2300万人,2020年将突破2500万人,远远超过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确定的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p

2012-01-17

关于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认知

摘要19世纪前,西方已达成有关中国人口众多的一致认识,但对它的认知与理解却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早期将之等同于繁荣强盛,到十六七世纪发现并关注贫困问题和溺婴习俗,再到18世纪末视其为中国各类社会问题的总根源,中国的人口形象经历了由被肯定到被否定的转变。这种转变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这是本文想要说明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人口,耶稣会士,繁荣,贫困人口众多,这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也是西方在初识中国时所产生的第一印象。对于这一印象,西方旅行者、商人、传教士以及学者等均多有阐述。从他们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西方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认知。当然,这种认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中西交流的深入,在18世纪中期,西方对中国人口的看法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也应看到,这种变化是同西方人口思想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一、西方早期的中国人口印象 1,最初印象的产生 有关中国的人口情况,西方早在公元2世纪就已经有了模糊的认知。那时希腊人开始注意到“赛里斯”国(指中国)的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乃至提到“赛里斯人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生育”。这里明显有了中国人口多的第一

2012-01-17

关于世界人口问题

目前,关于人口构成变化的可能影响,主观臆测要多过可靠结论。但这种情形应该会引起广泛的比较研究,而且这种研究可能会对欧洲和中国的政策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人口普查是当今世界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世界各国都异常重视,但基于国情的不同,各国的人口普查又各有特点。世界人口结构中,欧洲将持续边缘化人口构成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人口统计学的研究结果,由于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不断降低,再加上持续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以及移民压力,欧洲将“在世界人口结构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在上世纪初的1900年,欧洲人口占了世界总人口的25%;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降了一半;到2050年,它还将进一步降到约7%。与此相反,亚洲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并将继续保持在55%~60%左右。世界上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有7个在亚洲。在1900年,比利时和菲律宾拥有相同的人口,大约700万。根据联合国的预计,到2050年,比利时人口将为1000万,而菲律宾则将是1.27亿。更不用说,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最大的国家,每一国的人口都比欧洲总人口要多。一些

2012-01-17

关于中国当前的人口问题

中国在2000年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2000年底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2%,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比重为7.1%。2000~2007年,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总人口,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加速老龄化。2009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1.67亿,占人口总量的12.5%,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突破1.13亿,占人口总量的8.5%。从2015年开始,中国的老龄化将突然加剧。据专家预测,2015年后,中国老龄化比例将达到25%以上,在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生育率持续低下的情况下,老龄化比例预计将稳定在35%以上。到2053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约为4.3亿。本来,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及其占人口比例的增加并非是一个问题,甚至恰恰相反,它是人类生育率下降、寿命延长、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中国是在经济和社会还处于发展中、生产力发展还不发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主要是由于出生人口大幅减少而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在养老金、医疗保障、长期照料等方面的准备和供应还不充分,还没有能力应对如此迅速的老龄化进程。

2012-01-17

关于重庆市统筹解决城乡人口问题的理论及实践创新思考

摘要: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重庆市人口发展具有鲜明的“三大”基本特色。建议一是在重庆市以人口发展战略评估为载体,对试验区人口发展战略进行评估。二是部市合作,探索建立政府人口发展治理新模式。三是实现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的人口发展整合。 关键词: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人口问题一、重庆市人口发展的“三大”基本特色 重庆市作为统筹城乡的试验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人口问题有其有利条件,即重庆市是全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缩影”;重庆直辖市行政管理体制层级少,具有先决条件;重庆市是国家发改委确立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政府与国家人口计生委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重庆市人口计生委的有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试验基础。从目前来看,重庆市人口发展具有其他省市不同的基本特色。 1.重庆人口问题是西部人口问题的典型代表。由于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任务繁重,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重庆市人口发展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中人口发展的典型: 现状一:在稳定低生育水

2012-01-17

关于从消费角度看新形势下我国人口问题

摘要:本文的价值在于把人的消费能力的有限性和市场的有限性引入到口领域和我国的人口战略,从很长远的视角,从消费和生产的平衡、从消费拉动来看待我国的人口问题。关键词:过剩消费有限人口合理规模一、过剩问题的产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就已经摆脱了供不应求的状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近几年商务部每季度、每半年、每年都对600种主要消费品市场供求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商品供大于求,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再看一看一些“垃圾堆”:好衣服、好鞋子、好物品偶有所见。我国生产“过剩”首先表现为巨大出超,我国已产生“过剩经济”,以前的“过剩”向外出口了,这次金融危机把它演绎得很清楚:产品“过剩”、物价下跌、工人下岗、消费乏力。2005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2006年3月国发11号文件剑指产能过剩,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等行业被列入产能明显过剩,水泥、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由于在建规模很大,被列八产能潜在过剩。2009年8月26H国务院常务会议和9月26B国发38号文件再次剑指产能过剩

2012-01-17

关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与流动人口问题

摘要: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是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更高层次发展的战略抉择。建设世界城市的新目标,要求北京认真对待和科学处理流动人口问题。北京迈向世界城市,就是外地流动人口占北京常住人口比例逐步提高的过程。北京在未来10年后将形成以流动人口为主的格局。必须准确预测北京流动人口增长趋势,制定科学的流动人口增长战略规划,主要通过转变城市建设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来合理调控流动人口,建立北京内外人口流动通开机制。 关键词: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流动人口;人口调控策略北京在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后,于2009年正式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这是北京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更高层次发展的战略抉择。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认真面对人口增长问题,应以建设世界城市的胸襟正确对待和科学处理流动人口问题,拿出符合建设世界城市要求的流动人口调控管理对策。 1北京流动人口超千万引发关注讨论 最近,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拿出了一个关于流动人口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北京常住人口总数已达1972万,其中北京的户籍人口1246万,登记流动人口763.8万人,如果算上未登记的流动人口,北京的流动人

2012-01-17

浅议怎样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中发挥计生协作用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认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做好新时期计生协会工作的重要性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成立于1980年5月29日,是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以倡导人民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为目标的垒国性、非赢利性群众团体,也是中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领域最大的群众团体。计生协成立以来,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和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章程》的原则下,自愿组织起来,动员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计生协的任务将会越来越重,作用会越来越大。做好新时期的计生协会工作,是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具体体现。计生协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群众路线,重视、支持协会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协会工作。特别是计生协会在宣传、服务、引导群众方面的职能,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尊重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觉悟和能力,既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生动体现,也是在建设和谐社会新形势下的具体体现,是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紧紧依

2012-01-17

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化中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思考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全面建立,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城市化进程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但是同时也伴随了一系列有关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人口方面探讨,对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人口问题,进行了认真多方面的分析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望有利于促进我国当前正在推进的新型城市化的发展。一、新型城市化的概念界定新型城市化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传统城市化提出的,在中国,传统城市化是城乡之间不协调的发展,城市没有带动郊区的发展;城市内部也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城市分布不均衡,大城市集中发展,造成其房价远远高于其他中小城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也形成了较大的冲突。针对这些弊端,我国在城市化集中飞速的时期,提出并逐步实施新型城市化的道路,这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利国利民的好方针,所谓新型城市化是指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功能完善、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

2012-01-17

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人口问题

[摘要]: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战略规划。这对于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来讲无疑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审视分析河南省情,人口问题仍然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因此,解决好人口发展问题已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前提。[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人口 河南省一、制约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人口问题1.人口基数大,人口低增长率和高增长量长期并存。1990年末,河南省人口总量达到8649万人,占全国的7.57%,在全国仍然排在第2位;2000年末,河南省人口总量增加到9488万,占全国人口的7.49%,人口总数上升为全国第1位。从人口增长的速度与规模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降低,人口增长率大大低于90年代以前的水平,1992年后开始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的庞大,加之人口发展自身的惯性作用,河南省人口每年增加的绝对数仍然在70万以上,1990年到2004年14年间共增加1068万人,每年平均增长7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4%,低增长率与高增长量并存。2005年底到2008

2012-01-17

我国现阶段相对过剩人口问题分析

摘要:现阶段,我国只存在相对于生产资料而言的过剩人口,不存在相对于生活资料和自然环境而言的过剩人口。我国之所以存在相对过剩人口,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同时也是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然结果。此外,劳动供给增加、经济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也是重要的原因。我国相对过剩人口的规模不会出现日益扩大的趋势,相对过剩人口既有消极的作用,又有积极的作用,为此应当努力把相对过剩人口的规模控制在适宜的限度内。 关键词:相对过剩人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供给与需求一、引言 相对过剩人口是指相对于某一个或几个因素而言的过剩人口。从理论上说,相对过剩人口可以有三种类型:即相对于生活资料的供应能力而言的过剩人口、相对于生产资料的吸纳能力而言的过剩人口和相对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而言的过剩人口。我国是否存在相对过剩人口?如果存在,究竟是哪种类型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界对此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且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理论界认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自然不存在相对过剩人口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开始承认我国存在

20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