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中国中医药信息封面

中国中医药信息投稿地址


中国中医药信息详细信息



中国中医药信息

统计源核心CSCD扩展版SCD目录国家级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国中医药信息投稿要求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本刊主要关注中医药学及其交叉学科的研究进展及热点话题,报道新技术、新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以及中医药基础、临床科研成果,挖掘整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致力于行业的知识传播和信息的广泛交流。

主要栏目有标准与规范、资源调查、专题论坛、论著、经验交流、医院药学、综述等,报道内容涉及行业动态、信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临床与实验研究、流行病学调查、中药资源调查、质量标准、制剂与工艺、专家经验、临证心得、思路与方法、临床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等。

1 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1 来稿应具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详略得当。文稿的撰写格式和内容应遵循不同类型医学研究的报告规范,如临床随机对照试验(CONSORT声明)、非随机对照试验(TREND)、观察性研究(STROBE)等。

1.2 投稿前三看: ① 看投稿须知,投稿须知是各编辑部为使来稿符合该刊的性质、报道方向以及内容编排格式而制定的带有“法规”性质的文件; ② 看相应栏目的范文; ③ 查看自己的论文。

1.3 为了加快稿件处理的速度,本刊实行网上投稿( http://xxzz.cintcm.com ),不再接受其他方式投稿。为了保证编辑部能够将相关信息准确传达到作者, 注册投稿应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不宜让他人代投 。

1.4  论文作者署名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内容者,并按其贡献度大小进行排序。论文一旦被录用,作者署名及排序则不允许改动,故投稿时请认真核实。

1.5  建议投稿时同时上传单位介绍信及基金项目任务书首页扫描件。单位介绍信应说明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作者署名无争议等项。

1.6 来稿首页请标明以下内容: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全称),负责与编辑部联系者的联系方式(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和电子信箱)。

1.7 忌一稿多投、抄袭剽窃、重复发表、虚假注释等。为了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惩防并举,本刊编辑部已全面启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对来稿进行检测,凡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将不予采用。对已通过本刊审稿、等待发表的稿件,作者要求撤稿时,须通过投稿系统提出撤稿要求,并作文字说明。

1.8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节。

1.9 本刊已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并实行开放获取。您可通过本刊网站免费阅读。作者将保留版权,拥有保护作品完整权和署名权。同时自投稿日起,本刊将获得该作品的首次出版权和网络传播权。编辑部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如您的文章不同意被上述数据库收录和开放获取,请于投稿时注明。 论文一旦发表,在不涉及学术不端,或非主观故意的错误,则不再接受撤销网络版的请求。

1.10 本刊已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通过在文章上添加开放科学标识码(OSID码),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一个与业界同行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的途径,提升论文的科研诚信。这是本刊论文发表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您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请务必高度重视。

2 撰稿要求

2.1 题名: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题名不应使用缩略语、字符、代号及简称、俗称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2.2 作者署名与单位: ① 作者姓名写在题名下,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确需改动时必须提供单位证明和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证明;通讯作者应附有联系方法(电子邮箱或电话)。 ② 作者工作单位写在作者姓名下,应注明全称,包括所在省(自治区)、城市(县)名和邮政编码。英文作者署名中,中国作者的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汉族作者姓名姓在前,复姓连写,全部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名不缩写,姓与名之间空一格。对于复姓或双名的汉语拼音音节界限易混淆者,应加隔音号 “’” 。少数民族作者姓名按照民族习俗,用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分连次序依民族习惯。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作者姓名的书写方式尊重其传统习惯。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英文作者单位著录项目应与中文一致,并应在邮政编码后加注国名。

2.3 摘要:论文的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字数要得当,一般不超过400字。论著、实验研究、中药研究与开发、医院药学栏目论文的中英文摘要采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 ① 目的:应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一般用一两句话简要说明即可。应注意不是对文题的简单重复。 ② 方法:应简要介绍研究对象的选择,分组(包括动物数及每组例数),观察方法(动物造模方法),给药剂量、次数,疗程及主要检测指标与方法等。 ③ 结果:应简要列出主要的结果,包括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描述结果要尽量用具体数据,必要时包括统计学处理结果。 ④ 结论: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结果,得出主要的结论,应注意与“目的”相呼应。 专题论坛、综述、经验交流栏目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可采用指示性摘要,概述文章的主题,其目的是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以250字为宜。 中文摘要一般使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代号须注明全称或加以说明。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译名的术语,可使用原文或在译名后加括号中注明原文。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也可略详。

2.4 关键词:关键词是指论文中最能反映主题信息的特征词或词组。关键词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标引原则是以主题词为主,若无相对应的主题词(新的专业术语)可直接选用关键词。主题词应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印的《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R类)与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对应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印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选取。关键词应为全称,不能为非公知公认的缩写。一般每篇论文选取3~8个关键词,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2.5 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类论文:一般分前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2.5.1 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它是论文开头部分的一段短文,是文章的引子。主要概述研究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应标注相关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

2.5.2 资料与方法: ① 观察对象为患者,需注明观察对象和对照者来源及来源时间,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给出依据,并于文后标注参考文献),分组方法,各组基线资料等。临床试验研究还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或亲属对治疗方案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 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动物许可证号、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等。 ③ 药品及化学试剂使用通用名称,并注明来源、批号、规格、剂量和单位。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生产单位,无须描述工作原理。 ④ 在方法中,详述创新的方法及改良方法的改进之处,以供他人重复。采用他人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须详细描述。注意要将各组所采用的干预方法分别介绍,不能只介绍观察组的方法,其他组不介绍或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同时说明观察治疗的时间和疗程。 ⑤ 观察项目及指标要分别列出,特殊的检测指标及方法要详细说明。

2.5.3 结果: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结果应与观察指标对应。以数据反映结果时,不能只描述相对数(如百分数),应同时给出数据的绝对数。用表或图表示时,一般应先用文字简单介绍,引出图表。但避免图、表、文字三者内容重叠。图(表)题、图(表)例及其他文字说明应使用中文。

2.5.3.1 图: ① 应具备自明性,包括图序、图题、图例、图注。 ② 应注意图的美观,不应加边框与底纹。 ③ 除圆图外,图的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以5:7左右较为美观。 ④ 图不宜过大,半栏图最大宽度不超过7.5 cm,通栏图不超过17.0 cm。 ⑤ 图的类型(线图、条图、百分条图、圆图、点图)应与资料性质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 ⑥ 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人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倍数以高倍、低倍表示。 ⑦ HPLC色谱图峰形和横坐标标值线一定要清晰;一律不用纵坐标,横坐标单位为 t /min;一般成方制剂需要提供对照品、供试品、阴性对照图;单味药需要提供对照品和供试品图。

2.5.3.2 表:应具有自明性,包括表序、表题、表头、表身、表注;表为三线表,要合理安排表的纵、横标目,组别一般为纵标目,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1位。

2.5.4 讨论和结论: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依据、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或改进意见等。应将本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比较,指出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的异同点。将本研究结论与目的联系起来讨论。不必重述已在前言和结果部分详述过的资料或数据。

2.6 理论研究类论文:是指对有关学术理论作专题研究后所作的报告。如在借鉴新学科理论和方法后,对传统理论有了新的见解,加以论述;通过对某一专题文献的整理,对该问题有了较系统的认识而作进一步阐述;在积累较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加以阐述。撰写时应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有力。

2.7 经验总结: ① 引言宜介绍作者实践历程,即获得经验的背景;如系整理名老中医经验,则需有名老中医的简介,包括其学术渊源及学术特点。 ② 正文一般按照内容分列若干个小标题,以使读者一目了然,得其要领。 ③ 经验总结应与实践密切结合,离不开典型病例的介绍,并应突出辨证论治过程。 ④ 无需结语,若有,文字宜简洁,应是画龙点睛之笔。

2.8 医案:取材于案例,作者评论则以“按语”形式表达。 ① 医案的选材应新颖,一般集中在急症、少见病、疑难病,或新思路 、新方法、新药物用于临床的典型验案。 ② 医案记录应详尽、准确,包括中医四诊资料、诊断、辨证思路、治疗过程、结局。 ③ 按语应点评案中关键及值得大家注意之处,一般在500字以内,避免泛泛的方药分析。

2.9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应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撰写要点: ①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 ② 引用文献应具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对搜集到的文献有所取舍,应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文献要新,以5年内的文献为宜。 ③ 所引用的文献应是亲自读过的原著全文。不可引用由文献引用的而并未亲自阅读的文献,以免误解或曲解原意。 ④ 综和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要有自己的见解。 ⑤ 逻辑要合理,层次要清。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⑥ 文章结尾要有总结。对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⑦ 篇幅要适宜。文献数量以20~40条、6000字左右为宜。

2.10 层次标题及编号: ① 层次标题是对本段、本条主题内容的高度概括,应简短明确。同一级别层次标题的词组结构应尽可能相同,语气一致。 ② 层次标题的分级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标题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4级,即1,1.1,1.1.1, 1.1.1.1。 ③ 文内同时出现多个接排序号时,应依次用圆括号数码 “ 1) ”“(1)”“①” 。

2.11 统计学方法:描述统计学方法时应说明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名称及版本。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 t 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 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 P值(如 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陈述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应写明95%可信区间。统计学符号一律用斜体表示,如样本大小用小写斜体 n ,概率用大写斜体 P,样本算术平均数用小写斜体 ,标准差用小写斜体 s,t检验用小写斜体 t,F检验用大写斜体 F,卡方检验用小写斜体 χ2,相关系数用小写斜体 r 等。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 ±s 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 M ( QR )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 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 χ 2 检验。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 P<0.05或 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

2.12 计量单位与数字: ① 计量单位: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1-93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② 数字: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2.13 名词术语与经典条文:经典条文出处、文字内容,包括标点务求准确;中医药名词术语应以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为准,可登录 http://www.cnctst.cn/ 或 http://shuyu.cnki.net/ 查阅。

2.14  中药名称:应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药名为准。

2.15 英文缩略语:论文中首次出现英文缩略语时应给出中文全称,后文则不再出现中文名称。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2.16 基金项目:如果属于国家或部、省级等基金或攻关项目的研究论文,须标注基金类别及编号(请在论文首页醒目处标注),并及时提供基金项目证明扫描件。

2.17 致谢:对给予提供工作方便或提供技术性帮助、指导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文字力求简练,评价得当,并应征得被致谢者本人同意。置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

2.18 其他信息:为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规范相关行为,本刊要求在投稿时应附有作者贡献度、利益冲突、伦理要求、作者声明等相关信息,具体内容可在网站作者园地处查看“关于作者贡献度说明的要求 ” 。

2.19 参考文献:引用参考文献是反映论文的科学性及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体现,并可向读者进一步提供有关信息。除了会议消息报道等简讯外,每篇论文均应附参考文献。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应为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于正式出版物上的原始文献。要避免引用摘要简讯、未公开发表或在非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献;若确有必要引用,可用括号插入正文,并应征得原作者的书面许可。著录格式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基于标准中文献种类较多,且采用专业用语进行描述,,不易理解和掌握。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简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4年创刊,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本刊植根学术,始终秉承“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办刊方针,致力于行业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广泛交流,全面报道中医中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理论探讨、临床应用,以及中医药学及其交叉学科的研究进展,集创新性、学术性、应用性、导向性于一体,为中医药专业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本刊以促进中医药科技进步为己任,积极履行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于2010年起实行开放获取,以最便捷的方式为中医药工作者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出版融合视域下学术期刊出版形式,2018年正式加入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OSID开放科学计划,通过OSID码更加立体化地展示科研成果,弥补纸刊载体的局限性,进一步强化期刊的学术传播与交流功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相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评价机构评为“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等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是中医药行业一本独具特色的学术期刊,其内容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中医药发展水平。本刊主要栏目有:标准与规范、专题论坛、中医药信息学、实验研究、中药研究与开发、临床研究、经验交流、医院药学、综述等,报道内容涉及中医动态、临床与实验研究、流行病学调查、质量标准研究、制剂与工艺、名老中医经验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循证医学、专家经验、临证心得、思路与方法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为月刊,大16开国际开本,15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册定价30元,全年360元。国内邮发代号:82-670;国外代号:M4564。

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编辑部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89637

网址:http://xxzz.cintcm.com

E-mail:zgzyyxxzz@vip.163.com

中国中医药信息统计分析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种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时段内刊载的

平均引文数: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国中医药信息参考文献


北京市丰台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作者:高维; 郭蓉娟; 王建伟; 李阳; 王嘉麟; 邢佳; 贺立娟; 朱晓晨; 吴业清; 吴海涛; 张志军; 张永顺; 吴浩; 肖建彪 刊期: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北京市丰台区40~90岁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方法对2012-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常住人口进行多中心、大规模横断面研究,共筛查40~90岁居民10920名,采集人口基本信息、病史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相关检查结果,分析MS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四诊信息,并采用因子分析提取MS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结果本筛查共计10920人,MS患者6046例...

基于"开阖枢"理论图解大小玄武汤

作者:史光伟; 王凯莉; 郭宏明; 梁永林 刊期:2019年第05期

本文基于“开阖枢”理论对源于《汤液经法》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所载大小玄武汤开展研究,以期对源于《汤液经法》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应的真武汤类方有新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2型糖尿病从脾虚论治机理

作者:郇鹏飞; 金智生; 高钰莹; 董娜; 张花治 刊期:2019年第05期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与糖尿病有紧密的关系。脾为后天之本,从脾虚论治糖尿病已取得良好疗效,而健脾类中药能调节肠道菌群,这为糖尿病从脾虚论治提供了依据。本文就三者之间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2型糖尿病从脾虚论治提供借鉴。

泉州区域药食两用中药资源调查

作者:黄秀珍; 邹秀红 刊期:2019年第05期

目的调查泉州区域内药食两用中药原植物种类,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2009-2018年,采用实地调查、图片拍摄、标本采集制作,结合文献调查等,对泉州区域内药食两用中药资源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结果泉州区域内药食两用中药原植物种类有33科63属75种,其中野生种类21科33属34种,栽培种类20科33属41种;有20种植物可做蔬菜食用,15种植物的果实是当...

热门评论


刘*** :

杂志的处理速度还是相当不错的。整个审稿流程很是规范、严谨!责任编辑很负责,打电话咨询很友善,非常耐心。审稿很快啊!而且审稿专家感觉还挺有水平,指出了很多问题!很好的期刊。

2024-11-01 23:41:43

慕容*** :

我觉得编辑和审稿专家都非常负责任,给出了非常好的修改意见。所载论文的水平基本上都比较高,是一本非常值得投稿和阅读的有价值期刊!没想到他们的编辑真的把我的文章发表了,我真的很谢谢你们,以后发文章的话我还来找你们。

2024-10-17 20:53:26

南门*** :

中国中医药信息审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投了一篇,一个月内回复意见,两个审稿人一个同意,一个反对,编辑又送第三人仲裁,第三人同意第一个人的意见,但需修改。编辑建议修改后重新投稿!修改后,一周内直接接受!

2024-07-31 22:38:53

皇甫*** :

我的文章投了1个月后收到用稿通知的,这是一个注重质量的杂志,每期的文章也不是很多。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编辑老师人很好,文章修改的很细致,会将商讨的地方用红色标注后给作者修改,过程很顺利,再次感谢编辑老师。

2024-07-04 09:39:46

诸葛*** :

老顾客了,杂志很不错,杂志一直很便宜的,每期不会存在漏发错发之类的事情,总之很赞.

2024-04-19 17:30:28

子桑*** :

中国中医药信息编辑态度还蛮好,审稿速度也还行,之间修改了两到三次,刚开始是格式问题,编辑让修改的,后来是审稿人要求修改,意见也还比较专业、中肯,期间有个部分自己弄错了,经审稿人指出,改正后再修改就被录用了。如果觉得自己的文章属于不错,可以试试这个杂志。

2024-04-16 03:56:56

公孙*** :

个人感觉不像前面评价的比较看重单位或者说审稿态度不好,只要是自己文章过硬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审稿周期确实还是比较长的,着急的朋友们要慎重考虑一下。另外,前面有几位提醒了正刊和增刊的问题,在通知缴纳审稿费的邮件里也写到了可能的增刊(专辑)问题,所以建议大家在录用后电询编辑部,如果是专辑再做处理。从知名度上说,个人感觉国内除了三大学报和各名牌高校学报(SCI,EI)之类的,《中国中医药信息》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期刊。祝愿百发百中~

2024-02-24 02:00:39

计*** :

中国中医药信息审稿负责,一般30到50天给审稿意见,认真回答修改,2周后录用,根据修改意见认真修改,编辑很好,中间多次打电话问相关事情,都很耐心,热情解答。整体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2024-02-14 02:16:09

公门*** :

投稿网唤醒了我内心更活泼、更狂热的东西,一种追求学术的希望。我想看到每个人充满渴望、兴奋激动、生气勃勃,所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同事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投稿网的魅力,超级棒!

2024-02-13 17:14:29

邢*** :

该刊原来审稿速度较快,处理及时,近两可能换领导了,每次送审总是没有审回,第一次将近一,第二次将近半,然后催稿,然后就悲剧了,建议改投了,很耽搁时间,很急不建议投该刊

2024-01-13 09:16:19

相关问题


相关期刊

更多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