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东盟将更多的大国纳入区域一体化战略

来源:投稿网 时间:2024-03-18 10:00:03

(1)经济主导下的政府驱动,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实质性合作。

中国甚至被东盟视为威胁,但这种威胁往往与机遇并存,有时可以相互转化。是威胁还是机遇取决于双方的政策实践。中国与东盟的区域一体化进程需要强大的政治动力和合作意愿,以发挥有效作用,避免负面影响。

东盟10个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或战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通过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直接与中国竞争。二是通过多样化的出口,寻求新的市场,避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直接竞争。第三,通过横向和垂直的国际分工,整合产业链,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第四,出口导向战略加上鼓励国内消费,减少对外部产品的需求,巩固国内产业的发展。

中国应采取措施减少定期账户盈余,通过大幅降低贸易壁垒,开放国内市场,扩大进口,减少对出口企业的刺激。鼓励合资金融企业进入中国,减少FDI流入规模,鼓励外资企业在中国发行债券和股票,通过疏通融资渠道获得更多的国外高新技术。在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应该扩大国内消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只为双方的企业和产品进入提供了机会,为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提供了可能性。但具体经济效益在双方之间的分配取决于市场实力,取决于双方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实力。因此,应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完善现有的贸易投资纠纷解决机制。

(2)淡化区域主导权,追求主动但不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由于东盟是一个小国,其固有的不安全、不稳定和自卑感使东盟热衷于获得区域一体化的主导地位。东盟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核心是牢牢把握主导地位。在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签署FTA后,东盟的战略蓝图非常明确,即建立以东盟为核心、以东盟等亚太国家自由贸易区为支撑的亚太经济一体化网络。这样,与中国、日本等大国相比,弱势东盟可以确保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当其主导权受到挑战或威胁时,东盟毫不犹豫地引入地区以外的大国,稀释地区大国的影响力。从而使东盟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绝对中心和核心。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淡化区域主导权,追求主动但不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稳定东盟,获得实质性的区域经济合作利益,而不是被所谓的虚假名称所累。

(3)战略布局与战术对决应对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的大国博弈。

在推进一体化的过程中,由于区域和地理优势,中国、日本和韩国成为第一个与东盟区域合作的经济体。起初,东盟也将三国视为优先合作的国家,但东盟的态度和心态在推进一体化的过程中非常矛盾:一方面,我们希望中国、日本和韩国积极参与和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另一方面,我们担心中国、日本和韩国在促进一体化过程中的主导权纠纷会对东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其在区域合作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梦想破灭。

在这种担忧和困境下,东盟将更多的大国纳入区域一体化战略,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区域合作,当发现仍不能保证其绝对主导地位,并毫不犹豫地将美国拉入区域合作的过程。一旦美国进入,欧盟也觉得自己的利益需要得到维护,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的利益需要欧盟参与东盟主导的整合过程中,因此小东盟成为大国游戏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