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中印经济发展的重点不同

来源:投稿网 时间:2024-04-22 10:00:03

比较中印在非发展模式的差异。

20多年来,随着中印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国企业的工业技术日益成熟,具有成功的管理和营销经验,在进入非洲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与西方企业相比,中印企业在劳动力成本和技术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与当地企业相比,中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更加突出。对于非洲国家市场不规范、法律体系不完善的竞争环境,中印企业具有丰富的经营经验,其技术水平也更符合现阶段非洲的需求,可以在非洲投资过程中节省接入成本。中印企业在非洲的发展模式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我们理解中印企业发展模式的差异和相互参考提供了思路。

(1)非洲中印企业软实力优势不同。

与欧美企业相比,中印企业在非洲具有软实力优势。然而,与中国和印度相比,印度企业的软实力明显优于中国企业。印度非企业的软实力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和文化优势。由于许多非洲国家和印度都是前英国殖民地,因此在语言、思维、制度和经验方面有许多共同点。第二,地理优势。印度和非洲都位于印度洋沿岸,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出口非洲的印度产品具有巨大的物流成本优势。印度的地理优势有助于印度和非洲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信息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本因素。第三,华侨网络优势。印度移民约280万,其中仅南非就有100多万,约占南非总人口的2.7%,而中国只有20万。印度移民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财富,在许多国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印度企业注重情感因素,避免与当地企业在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中过度竞争,不引进大量劳动力。他们重视推广其人道主义性质,强调印度在非洲的投资项目注重增加非洲的自然资源价值,为非洲人民提供就业机会和人力资源培训,帮助非洲国家发展,解决首当其冲的贫困、饥饿和疾病问题。

(2)非洲中印企业的经营模式不同。

大多数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都是大型国有企业或政府控股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等。由于规模大、政府支持大,中国在非企业倾向于选择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矿产开采等大型项目。重要部门的员工主要从中国调动,合作伙伴主要是非洲国家政府。因此,他们可以与美国、法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公司竞标和开采权。中国的私营企业仍需受到限制,必须与控制关键经济部门的国有企业合作。相比之下,由于国家体制结构的不同,印度在非洲投资的企业种类繁多,多为中小型私营企业或公私合资企业。在这些企业投资非洲的过程中,政府倾向于以小额贷款的形式支持它们。因此,印度在非企业分布广泛,从基础设施建设、矿石资源开发到纺织、食品加工等轻产业,员工招聘优先本地化,生产辅助材料主要从非洲或国际市场获得,很少直接从印度,从政府机关到非洲私营经营者。

(3)非洲中印企业本土化战略不同。

印度对非企业的投资战略是更多地融入当地市场,使用大量的非正式渠道,甚至融入当地的政治和经济水平。中国正在寻求加强对非企业业务战略生产链的全过程控制。企业属于独立王国类型,溢出效应相对有限。中国和印度在非企业本土化战略中的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中印企业在非洲的就业方式不同。中国至少有50万工人参与了非洲的建设。例如,在安哥拉,中国和印度正在改造铁路系统,中国人带来了大量自己的工人,而印度只派了一些专家来监督当地人的工作。只有1500名印度工人在安哥拉工作,远低于当地4万多名中国工人。

第二,中国和印度企业对非洲的民族网络有不同的依赖性。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的一项调查,大约一半的印度非洲员工的国籍在非洲。这些数字表明,印度移民已经实质性地融入了非洲工商界。另一方面,在非经营中国公司的员工中,几乎所有的中国人,无论是国籍还是民族,都被调查。这表明中国投资者是非洲的相对新来者,尚未融入非洲工商界。

(4)中印企业在非洲投资的行业不同。

中印经济发展的重点不同。中国主要依靠制造业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制造业是一个主导产业,即所谓的硬件领先模式。因此,中国在非企业中充分利用制造业的优势,在非洲采矿、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合同、机械、家电、建材、纺织、制药、农业、电信等行业发展最为明显。印度的优势在于IT产业和金融业,而不是制造业。印度依靠服务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IT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是世界上印度最具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被称为软件领先模式。因此,印度企业充分利用其在信息、生物、制药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扩大与非洲国家的合作。

(5)非洲中印企业的竞争策略不同。

以私营企业为主体在非洲进行经济发展的印度,显然无法与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竞争。在政府相对较强的财政支持下,印度私营企业采取了狼战术,以国内不同行业的领先企业为首,进入非洲相应的行业。例如,印度的私营企业塔塔汽车公司在非洲建立了自己的装配和生产线,并于2006年在南非购买了日本尼桑的生产基地。与中国相比,小而分散的汽车产品已经进入南非及其周边国家,塔塔集团的六种不同型号的家庭,商用车型已经在南非及其周边国家形成了品牌。在南非国家电视台,塔塔集团的媒体效应远强于中国汽车通过小型经销商在社区免费报纸上的广告效果。印度民族联合酿酒厂、钻石集团、生物制药、汽车行业等都通过这种狼的突击方式在非洲站稳了脚跟。进入非洲市场的中国民营企业,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协调,在非洲市场出现了各自的战斗、分散经营、重复投资、低价竞争和销售,以获得短期利益。为了抢占市场,追求直接利益和企业自身利益,一些企业竞相降价。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形象,也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