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

来源:投稿网 时间:2022-10-10 10:00:11

据报道,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CRP能准确反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状况。

同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白细胞(WBC)的血液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1]。为了进一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选择了50例中药预防性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并选择了50例西医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含量、血脂及空腹血糖。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数据中所有病例的诊断标准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中医治疗组男28例,女22例,57~88岁,平均年龄(62.8±6.9岁)。西医治疗组男26例,女24例,55~87岁,平均年龄(62.9±7.1)。排除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严重影响血流病变指标等疾病。

1.2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等中药治疗,而西医治疗组采用西药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时间为24周。

1.3危险因素检测。

CRP检测:患者入院第二天早上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3ml,离心分离血清,放在-20℃冰箱保存待测。检测患者静脉CRP含量,正常值为5mg/l。

WBC检测:患者入院后第二天早上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4ml,抗凝治疗。抽血前禁止饮水。常规检查患者血液采用医院标准方法,正常WBC范围为(4-10)×109/l[2]。

血脂和血糖检测:静脉血液在患者入院早晨空腹抽取,血脂和血糖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空腹血糖。

1.4统计分析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每个测量数据均采用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CRP、WBC、血脂和血糖水平均低于西医治疗组,其中CRP和WBC水平尤为明显。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5)。详见1。CRP和WBC在分析中医治疗组CRP、WBC、血脂和血糖水平指标时,分别与患者TC、TG、LDL和空腹血糖指标成正(P.05)有关,与HDL水平呈负相关。

3.讨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应考虑病情的具体情况,全面掌握其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征分化和治疗,充分发挥中医综合调节身体功能的优势,对病情进行多渠道、多环节、多靶点的干预和治疗。目前,有文献报道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较好。但目前,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病例较少,缺乏随机控制和可重复性差[3-4],应根据循证医学和临床药理实验管理规范的要求,进一步研究中医治疗,开展全面的临床研究,证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

根据这组数据,中医组的CRP、WBC、血脂和血糖水平均低于西医治疗组。其中,CRP和WBC水平尤为明显,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5)。在分析中医治疗组CRP、WBC、血脂和血糖水平指标时,CRP和WBC与患者的TC、TG、LDL和空腹血糖指标呈正相关(P.05),与H水平呈负相关(P.05)。

说明中医对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很好的疗效,甚至优于西医。

总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体内血脂、血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