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2016年安徽省钉螺调查结果分析

高风华; 张世清; 汪天平; 何家昶; 李婷婷; 许晓娟; 薛靖波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合肥23006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摘要:目的分析2016年安徽省钉螺调查结果,为制定全省“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安徽省根据《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开展钉螺全面调查,调查环境包括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6年安徽省共调查了22848处环境,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历史有螺环境17927处,其中环境类型未改变的占71.2%、部分改变的占19.3%、彻底改变的占9.5%;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4.10亿m^2。全省现有钉螺环境共4830处,分布于7个市38个县(市、区),有螺面积2.65亿m^2,其中2016年新发现有螺面积1287.65hm^2.复现1375.32hm^3。全省平均活螺密度O.3920只/0.1m^2,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12.93%。有螺环境中,湖沼型和山丘型环境数分别占22.4%和77.6%,有螺面积分别占86.7%和13.3%;杂草为有螺环境中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在环境数(占82.2%)、有螺面积(占57.3%)和活螺密度(0.4139只/0.1m^2)方面占比均较高。按环境类型统计,沟渠型在有螺环境数(占56.8%)、平均活螺密度(0.5703只/0.1m^2)和平均活螺框出现率(18.57%)方面占比较高,滩地型有螺面积(占87.8%)占比较高。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为1950年和1952年,最近一次发现感染性钉螺的年份为2012年。现有螺环境主要沿长江水系分布。结论首次建立了安徽省钉螺分布数据库和电子地图,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全省钉螺分布历史与现状,可为制定全省“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注: 保护知识产权,如需阅读全文请联系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