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基于CERA-20C资料青藏高原边界层高度日变化气候特征分析

王倩茹; 范广洲; 葛非; 程译萱; 朱伊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联合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225;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四川广汉618307

摘要:基于1981-2010年CERA-20C全球大气边界层高度(Boundary layer height,BLH)再分析资料对青藏高原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特征,包括日变化的季节变化、年代变化与年际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LH大值区在海拔大于5 000 m地区以及沙漠干旱地区,其中尼玛等地为边界层高度大值区的扩散源地。03:00(世界时,下同)-06:00 BLH增加最剧烈,增幅达948.67 m·(3h)^-1;09:00-12:00降低最剧烈,降幅达760.02 m·(3h)^-1,09:00为最大值,晚于非高原地区(06:00),30年平均最大值可达1 982.764 m,日变化最大值可达2 901.21 m,昼高夜低。BLH最大值在春季为最大、夏季最小,BLH最小值在夏季最大、秋季最小。高原西坡BLH在春秋季最大,腹地在冬季最大,东坡BLH低,变化幅度小。03:00 BLH逐月变化趋势为单峰变化特征。BLH除夏季年际变化平稳变化以外,春、秋、冬三季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末与21世纪初均存在较大波动。冬季边界层高度近30年逐渐增加,特别是在21世纪初的大幅持续增加值得重视。春季高原腹地处于积雪融化时期,积雪融化带走地表热量,促使春季地表气温更低,边界层高度春季与地表气温呈负相关,同时夏季相对湿度为波状分布,相对湿度梯度最小值与边界层顶相对应,边界层高度在春季比夏季更高。边界层高度发展最高时,高原边界层内通常为上升运动与下沉运动交替,为边界层发展提供一定的动力条件。

注: 保护知识产权,如需阅读全文请联系高原气象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