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基于山地村域耕地质量评价的退耕还林效益研究——以贵州省凯里市大田村为例

杨柳英; 赵翠薇; 李朝仙; 胡震; 徐志荣; 李爽; 田仁伟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贵阳550025;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贵阳550025

摘要:耕地质量评价是科学开展退耕还林、评价实施效益的依据,而退耕还林作为山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方式,对不同区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大田村为例,基于地块尺度以坡度、面积、高差、耕作距离为指标评价耕地质量,从土壤保持价值、固碳价值、释氧价值、水源涵养价值、环境净化价值5个方面,评价质量较差耕地退耕还林后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对比退耕前后耕地价值变化,评价退耕还林效益.结果显示,(1)研究区耕地质量较差,一、二等地占耕地面积的22.26%;耕地质量受地块坡度影响较大,坡度越小质量越高.(2)假设对五等耕地退耕还林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99.2113万元,退耕还林对土壤保持价值、固碳释氧价值的贡献较大.(3)五等耕地退耕还林后其综合价值增加了34.9717万元,服务功能价值远高于作为农作物生产时的价值,产生的生态效益对改善区域环境具有巨大贡献.(4)退耕还林规划不应仅以坡度大于25°为硬性条件,还应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退耕还林效益研究不仅为退耕还林优化提供依据,同时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具有巨大的贡献.

注: 保护知识产权,如需阅读全文请联系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