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胸腰椎骨折术后形成“蛋壳样”椎体的危险因素

王春生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 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行后路钉棒内固定术后,形成“蛋壳样”椎体的相关因素. 方法总结 2013-02-2016-02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 120 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 术后随访 12-19 个月,观察术后出现“蛋壳样”椎体的情况,并统计其可能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类型、伤椎前缘压缩程度、矢状面 Cobb 角,骨密度值,伤椎是否置钉,上、下椎体螺钉是否平行于上终板等. 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t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120例中,共 62 例术后出现 “ 蛋壳样”椎体,发生率为 51.7%;其中33例在后期自行愈合,“蛋壳样”改变最终消失;另21例再次行骨水泥强化技术 ( PVP 或PKP)处理,8 例未予特殊处理. 单因素分析显示, 伤椎前缘压缩程度、骨密度值的例数分布情况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这两项指标均为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术前椎体压缩程度严重及骨密度值偏低,是导致术后 “ 蛋壳样”椎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注: 保护知识产权,如需阅读全文请联系颈腰痛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