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高校学报发展的困境、责任与出路

姚晓南  2012-11-05

【摘要】 作为学术理论刊物,高校学报对学术流弊的产生具有逻辑的必然责任。学术评价体系、现行学术制度也是造成高校学报诸多弊端的根源。学报在竞争中,不得已而顺应并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凸显了一种本能的生存冲动。解决学术创新的问题、改变被评价体系胁迫的无奈,或许是寻求高校学报困境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高校学报;困境;评价体系;责任;创新 Abstract:As an academic theory publication, the university academic journals have logically the inevitable responsibility to the emerging of the prevalent academic abuses. The academic appraisal system, and the present academic system are also the root to lead to many malpractices by the journals. The journals in the competition, having to comply with the unreasonable appraisal system, have highlighted one kind of instinctive survival impulse. It may be a basic way in seeking a solution to the dilemma for university academic journals to solve the academic innovation problem, and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having no choice imposed by the appraisal system. Key words:university academic journal; dilemma; appraisal system; responsibility; innovation 近年来,无论自然科学界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界几乎同时形成了三大热门话题:一是对学术腐败、学风浮躁的批评;二是对当下学术评价体系的抨击;三是对学术期刊在学术流弊产生过程中所扮演的消极角色的无奈和贬斥。对于后者,有学者甚至认为学术期刊对学术流弊的产生具有逻辑的必然责任[1]。而学术界乃至学术期刊内部,也愈益加深了对学术期刊自身的反省和批判,有学者归纳出社科期刊办刊处于“十个两难的选择”的十字路口[2]。高校学术期刊如何走出尴尬和困境,已经成为学界亟待关注的问题。 一、高校学报的现实处境 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现实生存状况,除了国家科学院系统和社会科学院系统的极少数刊物外,几乎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境,其中尤以高校学报为甚。体制的制约、性质的限定、经费的掣肘、市场的狭小、办刊思想的局限等等,几乎都是大多数学术期刊当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即使是国内一流高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与同层次的专业学术期刊相比较,无论在期刊的现代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如“影响因子”),还是市场的拓展等方面,都不占上风。以高校学报为例,有学者曾以“高校学报的困境、症结与思路”为题,罗列了高校学报处于困境的“八多八少”现象:水平一般的学报多,质量高的学报少;出版周期长的学报多,出版频次短的学报少;发行量小的学报多,发行量大的学报少;内向性的学报多,外向性的学报少;综合性的学报多,专业性的学报少;“等米下锅”的学报多,“找米下锅”的学报少;共性多的学报多,有个性的学报少。高校学报总体上处于一种 “全、小、弱、散” 的状况[3]。 这种概括很有代表性,表明了综合性学术期刊的普遍困境。不仅学术期刊自身问题重重,当今中国科研、学术界颇为人诟病的诸多弊端,比如“喧嚣”、“炒作”、“泡沫”、“浮躁”、“剽窃”、“腐败”、“表面化”、“学术垃圾”等等,对它们批评、抨击的硝烟,也蔓延到了学术期刊领域。作为占综合性学术期刊数量最大的高校学报,被认为在制造学术垃圾、为学术腐败推波助澜方面难辞其咎。清华大学教授李伯重甚至在“首届中国高校学术期刊发展论坛”直言不讳的指斥高校学报是学术垃圾的“最大的生产基地”[4]。 在针对学术期刊的批评声浪中,或许有令人担心泼脏水连带孩子一起泼掉之虞,但无庸讳言,许多弊端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造成中国综合性学术期刊发展困难重重的关键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现行的学术制度。许多研究分析如何提高学报办刊质量、寻其发展路径的努力,诸如“办出特色”、“加强策划”、“精品意识”、“市场运作”,包括由教育部启动的高校“名刊”“名栏”工程等等,也只能是隔靴搔痒,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至于在当前社会信用普遍缺失的情况下,希冀高校学报这类学术园地能保持纯洁无瑕,则无异于痴人说梦。那么,从学术内部、从高校学术理论期刊的生存、生产性质、从其功能与职责等方面,我们是否还有可以清理的理路呢? 二、高校学报的生存与责任 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当现行学术制度指挥棒下的“量化”之雾弥漫了学术界的时候,“引用率”、“转载率”便成为了评价学术期刊的重要因素,当然也成为高校学术期刊办刊者追求的一个目标。这首先是高校学报生存的本能冲动。而当原本作为学术计量手段的“量化”异化为令人诧异的现象:刊物是否首先发现并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并不被人看重,重要的却是文章能否被转载、被引用,后者才成为其价值判断的主要标志。更为吊诡的是,某家学报甚或是传统公认为优秀的学报发表的论文,似乎自身不能证明自己,而要靠其他的刊物或二次文献杂志加以确证。困惑也在这里:转载率、引用率本身并无过错,但当转载率、引用率成为了操作对象时,便实现了转载和引用演化为魔棒的过程,刊物的学术面貌和品格或因此而被扭曲,学术腐败现象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个过程中,高校学报作为被动或主动掉入这种评价陷阱的主体,出于生存的目的的挣扎是最好的解释。对这种现象的描述,说明了高校学报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采取的顺应行为,在市场化背景下,在竞争机制引入学术期刊的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它从一个侧面表明,学术期刊在竞争中,凸显了一种本能的生存冲动。然而究其实,所谓“生存”也其实是一种托词,学术期刊的生存,对一个学术期刊自身而言固然至关重要,但是能否生存并不是学术期刊的唯一目的。学报作为科研成果的载体,本质上是社会性的,这种社会性使其对于学术和社会天然地负有一种责任,因为追求、攀比引用率和转载率,就可能偏离了刊物的学术方向,脱离了刊物的宗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自身的责任。当大家看到某些二次文献刊物从业人员或者某些评价体系主持者被前呼后拥着时,人们可能感觉到学术已经变味了。 高校学报自身的责任何为?学报本身应该就是学术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学术生产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术生产体系的一部分。它以学术鉴定与学术转化两大功能直接参与学术生产。高校学报是学术成果借以表现的载体之一,它在学术共同体中的地位是公认的。就学报这种学术期刊的原初功能而言,学术交流的场所和学术争论、学术批评的平台是其基本功能和责任,但不仅仅如此。学报的真正家园在于它们不是市场,而是工厂,即处于学术生态之一个环节。它是学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学术生态形成之中的一个环节,它在直接参与生产学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报办刊并不是规范市场管理市场那样的工作,而是一种学术创造行为。认识到这一点,从事学报工作的编辑、主编们或许能够从评价体系的压抑中得到某种解脱。 三、高校学报办刊的问题意识 面对困境和指责,高校学报可能首先需要从自身来找原因。从学理上看,高校学报作为学术理论刊物,自身的内涵建设甚为重要。这个内涵就是刊物和编辑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而现今很多高校学报恰恰就在这一点上似乎丧失了“自我”。作为学术生产的部门的高校学报,提高办刊质量就必须大幅度地提高自身的学术档次,要有强烈的学术生产的意识与高水准的学术鉴别能力。在此,刊物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问题意识,并由此构成自己的评判标准和选稿方向。这是学报作为学术生产者首要的任务。

[2]朱剑.徘徊于十字路口:社科期刊的十个两难选择[J].清华大学学报,2007(4):70-89.

[3]李建军、 肖开提.高校学报的困境、症结与出路[J].编辑之友, 2005(6):56-59

[4]孙琛辉、袁建胜.高校学报已成学术垃圾产生地[N]. 科学时报,2007,10.30.

[5]黑格尔.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250.

[6]朱剑.颠倒关系的再颠倒——学术期刊编排规范与“评价权力”关系辨析[J].清华大学学报,2007(6):16.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