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分析

于晓霞  2012-09-29

1.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建设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统一的新型辅导员队伍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俗话说:“人各有志”。这个“志”表现在职业选择上就是职业价值观,它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按照职业化具有社会性特征的要求,辅导员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建设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统一的新型辅导员队伍,这就要求辅导员首先要找准角色定位,增强辅导员自身对职业的认同感。辅导员的工作状态,取决于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面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视其为谋生的“职业”,还是视其为毕生的“事业”,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对自我价值的定位。辅导员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性质,辅导员的工作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正如前教育部长周济在《包涵心语》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事关民族兴衰和国家的前途,辅导员的工作非常平凡,大家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一件件小事,却联系着学生的成长,联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联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平凡之中体现着伟大。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导员的工作与家庭息息相关,与国家息息相关。辅导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职业,一份事业。只有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才能使辅导员在其职责范围内更好地开展工作。为此,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给辅导员以合理的角色定位显的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定期开展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增强辅导员对这份职业的责任心、对学生的爱心和耐心,引导辅导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养成终身学习的职业意识,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 职业化发展的时代性特征要求,辅导员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职业意识,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社会的发展要求辅导员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办学层次以及办学形式显著变化,大学的专业、课程以及整个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生产体系的衔接,显示了高等教育在其大众化时代嬗变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如何引导学生的思想与社会发展的脉搏共振,需要高校辅导员队伍迈向职业化,需要他们成为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教育改革的倡导者。此外,学生个性化培养要求辅导员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为使辅导员能够为学生指导并制定个性化的人生规划,要求辅导员在指导技能、心理咨询技能、与学生相处和交流等技能方面得以强化。 坚持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包括对辅导员专业的学习、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及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的学习、同事之间的互相学习、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学习等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和引导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时代性。总之,辅导员工作必须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的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这是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是辅导员职业化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辅导员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参与到网络学习中,例如,为了和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辅导员通过学习,及时开通辅导员博客、人人网、QQ、MSN、E-mail等,通过多种网络途径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既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又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学生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再如为使工作方便快捷,辅导员要积极学习办公自动化等,在学生评优评奖、助学、学籍、档案等方面进行了信息化管理,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极大的方便了辅导员的工作。 3.养成善于思考与总结的职业行为习惯,建设“实践—理论”研究型辅导员队伍 养成善于思考与总结的职业行为习惯,有利于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支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需要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形成一支理论精的专家型辅导员队伍。而受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复杂,心理问题、就业困惑、网络成瘾等新理论、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具备较高的科研素养。为此,鼓励辅导员参与科研项目,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理念,打造一支“实践—理论”研究型辅导员队伍。为促进辅导员提升科研能力,学校可设立学生工作研究经费。支持辅导员申报并研究学生工作课题;工作中鼓励辅导员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关于辅导员工作方面的论文,将辅导员撰写的论文汇编成论文集,并对获奖的优秀论文及个人进行表彰,此举既能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又会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交流平台之一。在实践中归纳、总结,对学生工作进行理论性研究,从而形成一支“实践—理论型”辅导员队伍。更重要的是,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既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又提高了高校学生工作受重视的程度。 4.养成自动自发的职业态度,建设具有敬业务实精神的实用型辅导员队伍 《自动自发》一书中曾这样倡导企业员工的工作品质:没有人要求你,强迫你,自觉而出色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也是职业态度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自动自发的职业态度体现在:对待工作方面的态度是“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我要做”与“要我做”是两种不同的心态,真正敬业的辅导员,能发挥“我要做”的主动积极的心态,“我要做”不是别人让我做,工作不是领导的硬性安排,是出于内心的热情,希望尽自身最大的努力将工作做好,这是敬业的显著表现。“要我做”的心态是被动消极的,难以调动激情,上班时无精打采,下班时兴高采烈,上班就是在熬时间,总是盯着时钟读秒,混一天是一天。常此以往,不仅消磨了斗志,而且使得自身在人才市场上失去了竞争的优势。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辅导员良好的职业态度包括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勤奋敬业的务实精神、奉献精神、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等等。例如,工作当中有些辅导员虽然有一定的能力,但是经常迟到或因私事请假、过于情绪化以致于影响工作,推卸责任,不能认真履行承诺,对领导曲意逢迎,对同事不尊重,为了一己的私利不择手段等等,即使这样的辅导员再有能力,也很难与敬业、务实联系起来。另外,自动自发的职业态度并不仅仅包括技能方面的问题,例如很少有秘书是因为她能每分钟打150个字,或者能快速整理文件,而被称为出色的秘书。同样,也很少有辅导员因为他本身丰富的专业知识而被称为出色的辅导员,除非他具备了上述所列的一些重要的优秀的品质,职业化辅导员最重要的素质在于敬业、务实的工作态度,而非局限于专业知识。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