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试议经济周期、货币政策与银行业经营管理策略分析

郑华均  2012-05-28

论文摘要:经济周期的活动变化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与减少而变化的,国家货币政策又是根据经济周期的活动变化进行宏观调控的。作为金融部门主体的银行业就要根据国家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不断调整改变自己的经营管理策略,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文章围绕经济周期活动变化的规律与国家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政策,阐述了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思路,目的是促使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不断发展创新。

论文关键词: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 经营管理 宏观调控 银行业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或商业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总是包括四个阶段,即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

一、由盛转衰到由衰转盛的经济周期

在经济复苏阶段,舒缓的货币政策起了作用,GDP增长率加速,并处于潜能之上。然而通胀率继续下降,因为空置的生产力还未耗尽,周期性的生产能力也变得强劲。企业盈利大幅上升,债券的收益率处于低位,但由于央行仍保持货币宽松政策,所以这个阶段是股权投资者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买股票是最佳选择;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生产能力增长减慢,开始面临产能约束,同时,通胀抬头。怎样缓解以上情况呢?中央银行通过加息以求将经济拉回到可持续的增长路径上来,此时的GDP增长仍坚定地处于潜能之上,收益率曲线上行并变得平缓,这时的债券表现却非常糟糕,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取决于强劲的利润增长与估值评级不断下降的权衡比较。在这个阶段,大宗商品是最佳选择。在经济衰退阶段,经济增长停滞。超额的生产能力和下跌的大宗商品价格驱使通胀率更低,企业盈利微弱并且实际收益率下降,这时,中央银行削减短期利率以刺激经济恢复到可持续增长路径,进而导致收益率曲线急剧下行。在这个阶段,购买债券是最佳选择。在经济萧条阶段,GDP的增长率降到潜能之下,但通货膨胀却继续上升。经济学家指出:通常这种情况部分原因归于石油危机。因为产量下滑,好多企业为了保持盈利而提高产品的价格,导致工人工资与价格螺旋上涨。这样,只有通过失业率的大幅上升才能打破僵局,只有等通胀过了顶峰,央行才能有所作为。这就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回暖步伐。企业的盈利恶化,股票表现非常糟糕,这个阶段,现金是最好的选择。

通常,经济周期的认定源于朴素的市场经验。人们把经济上升阶段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随后,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下降阶段——衰退。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而这时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另一个转折点。能找到由盛转衰到由衰转盛的这两个“关键点”确实是一道让经济学家们着迷的研究课题。

二、防物价过快上涨,促经济平稳增长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货币调控措施。通过控制货币供给等各项措施来影响市场上的资金流动进而起到经济信号,起平稳经济波动的作用。2010年底我国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代持续了两年之久的适度宽松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由此进入到一个相对频繁的时期。在经济周期衰退萧条阶段释放货币,采用扩张的经济政策;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采用收缩措施,让货币条件回归常态。这是我国央行一贯调控思路,也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逆经济周期调控的主要特征。较过去宽松的货币环境而言,当前稳定的货币环境对于稳定物价总水平,促进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相关部门一系列平抑物价措施作用下,2010年下半年以来形成的通胀压力已有所遏制,但种种迹象表明,至今物价上涨过快的压力并没有明显缓解。所以,稳定物价仍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货币学派大师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其实就是货币现象。在我国现阶段,物价上涨的背后确实有比较明显的货币因素。根据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殷剑锋的观察,近年来我国物价走势与经济周期、货币供应增减之间,存在着相当直接的关联。往往在货币供应出现快速增长后,物价走势亦会跟着抬头向上,期间二者时滞大约相差半年至一年。

目前,根据经济周期变化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见到成效,但现阶段的任何松懈只会造成信贷快速反弹,进而造成通胀反弹的风险。温家宝总理2011年4月13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指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要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综合运用好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经济实体的支持。因为,货币既可以表现为经济危机的诱发因素,也可以成为促进危机后经济复苏和经济稳定发展的积极力量。

那么,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之间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经济是不稳定的,必须采取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在2009年一季度触底后快速上升,进入复苏阶段。但新一轮经济周期随之展开。这个时期,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了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合理的货币政策通过对通胀的控制缓解了经济波动性,货币政策又通过控制通货膨胀减少了经济的波动性。而且,货币政策又引起了信贷波动性,信贷波动性的趋势减缓了经济周期带来的物价波动性。因为,信贷波动率通常会领先GDP波动率。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经济周期的活动变化是根据GDP的增长或下降而变化的,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处于经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期了。 既然国家货币政策是根据经济周期的活动变化来进行宏观调控的,那么,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银行业就要根据国家货币政策的不断调控来改变自己的经营管理策略。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银行业经营管理策略

作为银行,怎样制定自己的经营管理策略呢?笔者认为:银行业应跟踪调查金融市场的经济活动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特别要关注“高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环境下,宽松的流动性格局所造成的过高的杠杆率和金融工具的期限错配。银行业应开发更多的调控手段,加强与其它金融监管的协调,从而弥补将利率作为单一政策的不足。从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评估整体活动情况。宏观调控更加关注资产价格,并引入相应的逆周期机制,抑制金融投机。当一般物价稳定而资产大幅上升时,加息会加大产出缺口,此时,可启用更有针对性的调控资产部门的手段,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降低杠杆率。只有这样的政策组合,才能在经济周期的变化中依据国家货币政策搞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

1.根据经济周期波动调整经营管理。业内同行都清楚,经济周期性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合理利用规律才能有效促进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笔者在长期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中深深感到:经济周期与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关系可以概括两个方面,一是当经济运行呈繁荣时期,企业的投资需求增长,社会资金加大,货币供应量增加,银行相对放松信贷准入条件,信贷投放速度加快,持续的信贷增长会导致信贷膨胀,从而引发通货膨胀产生的经济泡沫。二是当经济运行开始转向衰退趋势时,银行的贷款投放速度也开始放缓,此时,企业的经营收益减少,向银行再融资出现困难。银行应该这样调整自己的经营管理:(1)在经济繁荣时期加快贷款周转速度,提高收益率。银行领导应加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和预测,根据央行货币政策和各个季节的实体经济要求,自觉控制信贷总量,谨慎安排信贷计划,以保持信贷适度均衡增长。同时,通过盘活存量,做大流量来加快贷款周转进度,提高资金运用效率。银行还可以通过与一些有过剩资金,但贷款创造能力不强的银行联手合作,进行贷款转让,将有限的贷款资源进行盘活。(2)在经济衰退时期,银行可通过深入研究利率结构调整对存款品种和期限结构的影响,采取措施调整负债结构,以降低负债成本。例如,可以通过存款结构调整降低人民币存款平均成本,还可以抓住资本市场发展的有力契机大量吸收低利率的保险公司活期存款,力争在利率整体上升时期保持较低的存款付息水平。(3)银行业还应紧密监测各行业的企业效益走势,及时转移资金,以优化资产的行业分布结构,规避行业系统性风险。

2.加强金融品牌建设,提高银行竞争能力。金融品牌建设是银行挑战竞争的利器。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日益深入,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逐步加大,外资银行纷至沓来涌入国内,他们凭借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与雄厚的资金实力,对国内银行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我国银行业竞争更为激烈。所以,只有建立强势品牌,才能增强银行市场竞争能力,有效维护原有的市场份额。才能增强银行拓展能力,不断扩展市场空间的渗透力。

品牌具有挑战性、价值性、内涵的丰富性及经营的长期性。品牌经营是通过品牌实力的积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顾客忠诚度形成的品牌优势,再经过品牌优势的维持和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高层次的品牌经营可以不断充实银行核心竞争力。做好金融品牌建设不仅有利于巩固现有的客户关系,还有助于在潜在客户人群中树立更加积极进取的形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金融品牌建设:(1)明确品牌定位,实施金融品牌差异化定位策略。品牌定位就是针对目前市场而确定建立一个独特的品牌形象,并对品牌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传播。其焦点目标是掌握顾客的心理感受,其途径是对品牌整体形象的设计,其实质是依据品牌的某种特征设计产品属性并传播品牌形象。银行要立足自身能力和经营目标,积极面对市场、分析市场、研究市场、融入市场和应对市场,实施金融品牌差异化定位策略,吸引特殊顾客群体形成品牌忠诚、创造品牌的核心价值,这是品牌营销与建设策略的精髓。(2)做好金融品牌的营销,提高品牌市场影响力。品牌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就是市场营销。这就需要银行业利用广告、传媒进行多层次、多方面、多方位的宣传,让顾客了解、掌握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功能、特性及利益所在,让他们认识、认知、认可,同时激发他们购买全新产品和享受消费服务的欲望和热情。还可以通过举办金融产品发布会、展示会等公益活动达到与社会公众沟通的目的,以提升金融产品形象。(3)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提高产品形象。由于银行是一个为大众服务的企业,它主要是通过提供存款、汇款及理财等各种服务来扩大业务量,收取利息和手续费增加收入的,因此,银行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多样化、多款式、认真、热情、周到的服务,做好产品售后服务,以提高品牌市场影响力。

3.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也是现代银行制度的核心。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是在契约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机制,充分调动各种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对各种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约束,以达到共发展的目标。笔者担任支行行长期间,深深感到:目前,我国股份制银行公司治理低效的根本原因就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我国股份制银行的股权结构主要是法人股、法人股股东,而行使权利的只能是法人的代表,这些代表本身并不拥有公司的剩余索取权,也不是公司的最终受益人;银行治理结构缺少有效制衡,监事会的监察流于形式,难以发挥监督作用。鉴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完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这样才能使银行的经营管理不断发展创新。怎样搞好这项工作呢?首先,银行要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加强董事会的经营管理和监督作用,一是要完善董事会职能,二是要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银行可以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建立由董事会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风险委员会。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其次,进一步完善银行内部的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突出激励的导向和动力功能,使董事会下设的薪酬委员会真正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然后,借鉴国外公司的先进管理模式,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与我国“内部人控制”为主要特征的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相比,英、美公司的公司治理管理模式具有高度的透明度、清晰的责任制和活跃的资本市场等特点。笔者建议,我国银行也可以借鉴他们的经营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完善股份制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形成有一定刚性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