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谈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合

王新政  2011-10-24

摘要: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书法是笔含墨的艺术。陶瓷与书法两者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者具有相通的艺术特征。现代条件下陶瓷与书法艺术仍然交相辉映,不同的陶瓷造型可以采用与其风格相协调的书法来加以装饰,使陶瓷艺术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

关键词:陶瓷艺术 书法艺术 陶器上的文字 传统艺术 陶瓷书法

一、我国自古以来陶瓷工艺与书法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历史悠久,关系密切。

中国制陶起源很早。自古相传“神农氏作瓦器”,“昆吾氏作陶”。汉字起源同样是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出土的陶器上面常见有作为记事的符号,由此可见古代陶瓷和文字的起源,从一开始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上面多带有篆书雕印文字,陶器上的文字也成为后人研究战国文字和制陶业的宝贵资料。秦兵马俑身上多刻印有工匠的姓名,如“咸阳午”等,字体有的是篆书,有的则近似草隶。三国、两晋时期是青瓷器普及和发展阶段,同时也是陶瓷书法艺术进一步提高与形成典范的过程。唐代楷书、章草、大草、行书等书写体系逐渐完善,这一时期由于饮茶之风盛行。书法装饰便出现在茶壶、酒坛上,有楷、有草,均有大书法家张旭、怀素、颜、柳之风韵。多写名人诗句或“酒”、“茶”文字,酣畅淋漓,圆润遒劲,纯真自然,配以不同的器物造型之上,极具古朴、简约之美感。

宋代书法是我国书法发展的一次高峰,书法艺术方面趋于完善和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反映在陶瓷造型中已有“大巧若愚”的自然之韵。陶瓷上的书法装饰在这一时期自然也就成为其明显的特征,且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耀州窑用书法装饰的酒具、茶具,其书法亦颇有“苏、黄、米、蔡”之韵。以至元、明、清各代书法装饰陶瓷也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装饰形式和艺术美感,这有其精神上的必然和谐。

2 0世纪6 0年代以后,随着陶瓷艺术的丰富和发展,随着人们对陶瓷艺术视野的扩展。陶瓷和书法的结合样式也越来越多,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艺术品位也越来越有所提高,书法也逐渐地成为陶瓷装饰中所独具魅力的种类。众多陶瓷书法作品,或以笔写,或以刀刻,或以釉上,或以釉下,各具风采盎然。近年来各地陶瓷艺术家利用各地不同的材质和工艺,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如我们汝州的彩陶、广东佛山的现代陶艺、山东淄博的色釉刻瓷,江西景德镇的陶瓷书法刻划和堆字等。这些作品充分利用书法的形式美和陶瓷材质美在文化内涵和形式上的联系,和谐而自然地结合起来,为陶瓷书法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境界。

从陶瓷发展的历史来看,从原始陶器到彩陶、彩绘陶,再到后来陶与瓷的流脉和传派,陶瓷艺术的奥秘既深藏在历代传承的手工模式之中,更神奇地深藏在从配料、拉坏、成形、装饰到烧制的个体经验之中。因此,陶瓷与书法一样,它的原则、法规、模式、风格、内涵也都受到整个中国文化内涵与形态的制约。

简言之,陶瓷与书法都是当时文化、艺术及至政治、经济状况的具体反映。

二、陶瓷与书法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从其实质来讲,有相通之处,两者有着许多共同的文化内涵,有着和谐的审美情趣。

首先,两者都是造型艺术。书法是以线条的流动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心绪和品格修养。陶瓷造型通过各种线型和体面结合变化,空间的虚实、体量大小关系、轮廓的起伏等,构成陶瓷的造型美。

其次,从审美特征来看,两者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书法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书写者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汉代的杨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看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道明:“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中国作陶的祖先似乎一开始就赋予了陶瓷以艺术和精神文化的涵义。“陶者,淘也,依山取土,以水滤土,和水成型”,一个“陶”字竟是思想的象征,于是有了“陶冶”、“陶铸”等由“陶”字而生的人文意味,也有了陶瓷作品作为精神与文化象征的本质。在窑炉面前,每一个陶瓷艺术家都充满了希冀和期待。他们在用泥加火的特殊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灵魂。陶瓷艺术家在陶瓷创造过程中把精神与语言统一起来,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求语言的自然表现,创造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的作品。他们追求的不再是表面的形式趣味,而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他们关注的不再是空洞的作品主题,而是自己的思想寄托。

再次,从表现特征来看,陶瓷与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共同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的情节性的事件,而长于表现一动作瞬间,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和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形象。另一方面,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两者都讲究和强调变化。清人陈介祺在其《习字诀》中主张“练字不如练气”,正是受到陶文与金文布局结构的启发。因为有些陶文、铭刻的书法多是随同器形装饰上的需要而自然变化,并不拘泥于行列的整齐;字体大小也不规矩一致,如此反而使人感到迭宕多姿、妙趣横生。我们知道“秦砖汉瓦”这一脍炙人口的成语,其所表达的含义,不仅表明当时的制陶工艺已臻上乘,更主要的是说明了“秦砖汉瓦”的创造性和富于变化性。陶上的图案、文字既表现了淳朴的时代风格,又富有天然的艺术情趣。刻的无论篆书或隶书,多在一圆形或方形、云形轮廓内变化其形体,介乎文字与图案之间,别有一种圆浑典雅的神韵,令人百观不厌。

总之,对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两者特征的深入、完整的理解,有助于艺术家们在创造过程中加强陶瓷的表现性和抒情性,从而创作出更加有审美力度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三、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合在于对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掘,而后达到综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

河南省中国画院院长、全国首届“百杰书法家”、“德艺双馨艺术家”张万庆先生,首先提出了陶瓷书法新概念,使书法艺术因陶瓷而固化,使陶瓷艺术因书法而放出异彩。被业界誉为“陶瓷书法第一人”。

陶瓷和书法作为中华文化两大国粹,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热爱。陶瓷制作工艺复杂,既要求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又要精通烧制技术和造型能力,自古就有“土与火的艺术”之称,难度较大,成功率低;书法在宣纸上用墨书写,难度较小,成功率高。但纸质作品年代久远极易破损、霉变,不易保存,而陶瓷一旦留存下来,虽经千万年而色泽韵味依然。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完美结合达到了自然融合,互相映衬的效果,使其成为了中国固化的艺术!

陶瓷书法是立体的书法。陶瓷书法不是书法从纸张到陶瓷的简单转移,而是借助陶瓷工艺中特有的技法,来完美表现书法特有的韵味和意念,使书法在陶瓷上得到立体化、多维化体现。在这里,书法美化了陶瓷,使陶瓷增添了朴实与端庄,陶瓷装点了书法,升华了书法的立体美感,使书法更加生动秀美。

结束语:历史上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中我们河南占了三种,我市的汝瓷和彩陶均站着很高的地位,在我市将举办首届国际汝瓷艺术节之际,应尽快将陶瓷与书法艺术的结合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提出来,从汝瓷、彩陶入手,探索振兴汝州陶瓷、汝州文化乃至汝州经济的新途径,为实现我市 “经济强市、和谐立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