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苏明城 张向前  2010-03-30

摘要: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全面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保证,海西实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仍面临人口的持续增长、环境污染仍较为严重、能源短缺等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应是21世纪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要可从控制人口数量、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措施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population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overall prosperity of the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trait. Although this area has certain conditions, there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affecting its future development such as growing population pressu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ergy shortage, etc.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loc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achieved by carrying out population contro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veloping circulation economy, and transforming economy growth pattern, etc.  一、引言 我国从1992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开始了可持续发展的历程,到目前的《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全国上下各族人民经过十几年的共同努力,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上的理论研究和战略实施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可观的成果。同时,随着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与其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问题日趋凸显,可持续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海峡西岸经济区位于中国东部,人口较多,但高素质人才还较欠缺;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省份,淡水、耕地、矿产资源不足的问题已日趋明显,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海峡西岸经济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经济迅速发展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尤为复杂和突出,只有协高和控制好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繁荣发展。 二、海西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现状 (一) 海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有一定基础 近几年,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围绕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目标,把构建可持续生态支撑体系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九大支撑体系之一,坚持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在加强环境保护中加快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普遍提高。据统计,近两年,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大气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环境保护力度加大[5] 。特别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公众意识有很大的提高,海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具有一定的基础。 (二)人口的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压力日增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人口与环境资源的相互关系过程中,人口是开发环境资源的力量和动力,环境资源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尽管福建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已呈良好态势,但也应该看到,人口数量的压力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性。2006年,福建省人口已达3558万人,净增人口23万人,自然增长率6.25‰,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0.48亩,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大大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随着福建人口低速增长的延续,人口规模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呈日趋增大的发展态势。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人均消费的增长将驱动资源总量消耗的扩大,使得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污染排放不断增加,导致环境恶化,对海西可持续发展形成严峻挑战。 (三) 环境污染仍较为严重 虽然,福建省近几年环保力度明显加大,比如,2005年,全省环保投入145.1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0年的1.57%提高到2005年的2.21%,投入的加大推动了环保项目的落实,重点污染治理工程任务按期完成,“十五”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确定的任务也基本完成。2006年,全省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57个,投资1.77亿元。有12512家企业办理了水污染物排污申报登记,5193家企业办理了大气污染物排污申报登记,2398家企业办理了固体废物污染排污申报登记;关停并转迁210家生产工艺陈旧、能耗物耗大、污染环境严重而在限期内整治不能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共建成烟尘控制区119个,面积1057.50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95个,面积573.30平方公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90%;城市污水处理率58%。但是,全省的废水、工业废气排放量依然每年较大比例递,2005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21.24亿吨,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3.09亿吨,比上年增长13.6%。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6264.91亿标立米,比上年增长24.8%,其中燃料燃烧排放废气量3284.19亿标立米,比上年增长16.5%;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2980.72亿标立米,比上年增长35.4%。酸雨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仍较突出,据调查,2005年,23个城市中,有21个城市出现酸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甲醛和二甲苯严重超标。 (四)能源消耗大,对外依存度高 当前对能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上升,福建省的一次能源主要是原煤和水电,而煤的储量有限,据《福建省“十五”和2015年能源需求发展研究报告》,截止1999年底,煤炭累计探明储量为13.74亿吨,保有储量为11.47亿吨,在保有储量中,已建井利用的占63.61%,其中精查、详查终、普查终的已建井利用的已占86%。水电的开发利用已达80%。2005年福建省能源消费对省外依存度高达62.5%,而“十一五”期间福建省能源60%以上需要从省(国)外引进的格局不会改变,能源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当前,福建省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单位GDP能耗近年有所下降,2006年福建省单位GDP能耗0.90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3.4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99吨标准煤,节能降耗减排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走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偏低以及能源消费刚性增长,福建省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艰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