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试析《盐铁论》中经济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佚名  2011-12-14

论文关键词:《盐铁论》经济伦理思想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盆铁论》中的经济伦理思想对两汉乃至整个封建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其经验还是教训,对当代社会也都具有借鉴的意义。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汉朝中央政府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经济政策辩论会,针对汉武帝时期所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如盐铁酒的专卖、均输、平准、货币等进行大讨论,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的政府派与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民间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本文试图从《盐铁论》中的西汉经济伦理思想之争,探悉经济、政治和哲学的相互关系,对传统社会的制度结构做出辩护或批判,借此反思当代经济建设中制度选择的是与非。 一、义与利的辩证分析 “义”表示某一社会的伦理规范,即道德标准;“利”主要指人们的物质利益,即经济价值尺度。盐铁会议以地方豪富和儒士的代言人贤良、文学为一方,以代表中央皇权利益的大夫、御史为一方,双方争论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关乎全局的思想基调,则是双方的义利之争。贤良、文学从历史事实的角度,更从道德人格修养的角度论重义轻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又强调君子不必刻意避财,只要以平和之心待财即可;大夫、御史则重利,主张自利、利国、利民的统一,认为好执政者、好政策就应当满足人民自利的人性需要。大夫、御史的义利观揭示了物质利益的决定性作用。 二、官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辩证分析 《盐铁论》中的经济伦理思想涉及到社会结构中的政治、经济和哲学,最重要的就是官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关系问题。在对西汉时期工商业政策及其影响的评价中,主要是如何认识官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在国家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政府与商贾之间的利益关系。大夫与文学之争的实质是国家干预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两种经济伦理思想的博弈,这种理论或伦理的冲突对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盐铁官营和禁榷制度的经济体系构造一直都很发达,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官营经济的实质和特点是:封建国家直接进人商品流通领域以至部分商品的生产领域,经营工商业,兼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控制工商业,并进而影响和控制整个国民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取得举足轻重的支配地位。官营工商业有利于保持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稳定,提高某个时期内的物质生产效率,便于组织财政收入,也会缩减贫富悬殊,增进公共福利,加强国防建设。政府通过盐铁专卖政策,直接控制重要商品的生产经营,获取垄断经营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很容易满足当权者的主观愿望。但是,官营经济广泛存在甚至作为经济主体,则会导致生产力低下。社会经济缺乏活力。这是因为官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不受经济规律的约束,甚至违背经济规律,脱离严谨复杂的市场规则,以官僚集团的简单命令来指挥生产,产品脱离人民的实际生活需要。如果全面实行官营经济,结果就必然是计划经济。官营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和封建经济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民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依靠民众自身的资源进行的,遵守商业原则,以赢利为唯一目标,具有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自己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主发展。所以民营工商业比官营工商业更有活力,更能促进经济发展,更有社会效益,对封建自然经济具有更强的分解作用。但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威胁了封建政权,被历代统治者所戒备。在传统社会抵制或蔑视民营企业的经济伦理背景下,民营经济既不能与官营经济相抗衡,也无法独自发展壮大。 工商业的垄断经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有一定范围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其显着功能就是集中全国力量来解决主要矛盾。实际上,计划经济是一种产品经济,同商品社会的市场经济相对立。单纯置经济于政府计划控制之下,国营经济会变成官营经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根据的是生产关系标准而不是生产力标准,改革经济体制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必然要求。因此,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是由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改为社会主义政权宏观管理下的商品市场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经济,受市场的调节,又受国家宏观调节,它既不是自发的纯自由市场经济,更不是单纯的行政式的计划经济,它是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而计划和市场都只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是决定经济性质的东西。 三、经济伦理与政治制度的相互关系 封建国家实行官营经济政策是为了控制工商业的发展,把它纳人封建经济的樊篱以稳定统治秩序。官营经济是以“统治与服从”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形式,是帝国政治的附庸。它以暴力强制为基础,依靠行政权力和指令,缺乏政权以外的制约机制和约束力量。封建政治保护了已有的利益分配方案,维护了皇室、官僚和地主在利益格局中的支配地位。因为工商经济的发展水平不足以引起封建生产关系的变革,所以任何试图动摇封建政治体制的经济改革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封建官僚机构的膨胀腐化是与封建制度相伴而生的病疾,而官营工商业的推行更为封建官吏营私舞弊大开方便之门。官吏队伍的臃肿庞大和皇室生活的奢侈糜费,同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形成强烈的反差。当这种社会矛盾激化到封建政府无法控制的程度时,就会导致豪强割据或农民起义。政治危机以新政权的建立而有所缓和,可是中国社会没有产生资产阶级力量,新政权仍然在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官营经济的框架内进行政治统治,直至旧矛盾再次爆发。封建政治重复着诞生一发展一繁荣一毁灭一重建一复苏的周期性更迭的循环规律。 ****制度的根本缺陷就是防御机制完善,压抑人的自由本性。社会内部缺少沟通与协调,个体缺乏独立和自由。如果缺乏多种文明的碰撞和交流,那么民主政治和公民意识就无从产生。因此,积极发展民营经济,通过经济制度的交流碰撞,创建出优质政治制度,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统治者的合法性取决于他们应尽责任的能力。人民民主政府的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整个社会向前发展,保障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经济伦理与意识形态的和谐共处 汉代指导思想发生了三次大的转折,分别是立国初期的黄老思想到武帝前期的独尊儒术,再到汉武帝中期崇尚战争法术,再到盐铁会议后的“儒外法内”。《盐铁论》表明,盐铁会议不仅在政治上是终止武帝的战争政策,转人新的休养生息的和平状态的开始和标志,也是思想上终止汉初儒、法合流,重新恢复先秦孔孟思想传统的历史契机。盐铁会议是儒家思想夺取法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标志。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来说,儒家思想适合中国农业社会,所以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处于思想垄断地位。汉武帝完成了儒家作为权威的意识形态的制度化,却实际推行法家思想。剥削阶级的统治向来具有镇压和欺骗两手。按照“阳儒阴法”规则来统治人民正是封建统治者高明之处。大夫倡导官营经济伦理,与法家思想一致;文学主张民营经济伦理,与儒家思想一致。 封建国家政权对工商业经济组织异常敏感,根据意识形态标准实施保护或打击的措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沦为保守的意识形态。马克斯·韦伯就认为儒教伦理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和法家经济伦理思想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虽然社会主义经济伦理思想有别于《盐铁论》之经济伦理思想,但是又经常牵涉官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的伦理思想之争,当代许多经济伦理问题同西汉的盐铁之争具有历史相似性。市场经济伦理体系及其理论与方法也涉及怎样利用道德力量实现收人分配上的社会公平,因为效益优先与兼顾公平的经济伦理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哲学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障。只有能自由地支配自身行动和财产并且彼此处于平等地位的人们才能缔结契约。市场经济正是以契约为基础的经济,需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唯有此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此外,社会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我国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激烈的理论论争,提出“三个有利于”方针作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与衡量基准,避免了抽象的意识形态争论,通过实践来检验经济伦理思想的对错。如果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这种意识形态和经济伦理思想就会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