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谈连云港市水资源状况与节水农业发展研讨

王礼焦 孙皓  2011-11-11

摘要介绍了连云港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节水农业的具体技术措施及建议,以期为该市水资源最大利益化的利用、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节水农业;江苏连云港 连云港市是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之一,现阶段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1 600 m3,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该市国民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节水将是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1],应按照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的要求,改善灌排条件,实施节水农业,提高灌溉保证率,从而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就连云港市水资源状况及节水措施作一探讨。 1连云港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连云港市地处淮河流域沂沭泗河下游,辖区分属沂河水系、沭河水系和滨海诸小河水系。全市境内现有主要河道120余条,其中干支河道50多条,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境内河流多发源于西部低山丘陵地区,西东流向,河道高差大、流程短、水流急。发源于沂蒙山的沂、沭、泗诸水主要通过市境新沂河、新沭河入海。汛期过境客水行洪量大,承担上游近8万km2流域面积的泄洪任务。而在枯水季节,上游无来水,本地地表径流拦蓄能力较差,常造成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境内新沭河以北属于赣榆滨海区,水系自成一体,多为季节性河流,主要有青口河、龙王河等。新沭河以南至新沂河以北,属沂北区,包括市区、东海县、灌云县,主要河流有蔷薇河、古泊善后河。灌南县处于新沂河以南,属沂南区,水网较发达,主要有南北六塘河、柴米河等。境内另有灌河,是沂南地区排涝区域性骨干河道。盐河自淮安京杭大运河起,流经市境内灌南、灌云和市区。全市有146座大、中、小型水库:大(二)型3座,其中石梁河水库是江苏省最大的人工水库;中型8座、小型135座。东海县大中小水库星罗棋布,被誉为百“湖”之县。 连云港市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可利用水资源量不多,1956—2000年系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31 348.35万m3,产水模数为31.08万m3/km2,产水系数0.345。沂南区水资源总量36 038.23万m3,产水模数为35.09万m3/km2,产水系数0.377;沂北区水资源总量148 327.00万m3,产水模数为29.61万m3/km2,产水系数0.329;赣榆区水资源总量46 983.12万m3,产水模数为29.29万m3/km2,产水系数0.325。从行政分区来看,灌南县产水模数最大,为35.09万m3/km2;市区产水模数最小,仅27.99万m3/km2。2006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5.97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0.35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5.62亿m3。2006年连云港市总用水量28.22亿m3,主要取用地表水,少量取用地下水,其中取用地表水28.01亿m3,占总用水量的99.3%;取用地下水0.21亿m3,占总用水量的0.7%。全市农田灌溉用水21.71亿m3,占全市总用水量的76.9%。全市不同分区各系列水资源总量产水模数、系数见表1、表2。 连云港市的设计年水资源总量分别为丰水年31.74亿m3(P=20%)、平水年21.31亿m3(P=50%)、枯水年14.84亿m3(P=75%)、特枯水年8.12亿m3(P=95%)。全市各地区不同系列年水资源总量频率计算成果见表3、表4。 全市自然水体的蒸发量多年平均1 100 mm左右,自然水体的降水量已基本消耗于蒸发,甚至出现负值;陆地的降水量70%以上消耗于自然蒸发。虽然过境水比较多,因受到工程和资金限制,可利用量较少。本地1956—2000年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23.13亿m3,供给农业的水资源量约占总水量的75%。按平均占有地表年径流计,全市平均占有量为5 400 m3/hm2。全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8.965亿m3,可利用率为38.76%。其中沂南区可利用总量为1.610亿m3,占全市可利用总量的17.96%,可利用率为44.67%;沂北区可利用总量为5.531亿m3,占全市可利用总量的61.70%,可利用率为37.30%;赣榆区可利用总量为1.823亿m3,占全市可利用总量的20.33%,可利用率为38.80%。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4.073亿m3,可利用率为21.3%;地下水资源量为5.62亿m3,浅层地下水可利用量为4.893亿m3,可利用系数为71.8%。全市用水主要取用地表水,少量取用地下水,取用地下水0.21亿m3,占总用水量的0.7%。 连云港市入境水量多年平均值为68.26亿m3。沂南区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25.4亿m3;沂北区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41.5亿m3;赣榆区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3.1亿m3。过境水量多年平均值为60.48亿m3。沂南区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25.4亿m3;沂北区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33.72亿m3;赣榆区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1.36亿m3。

2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连云港市节水灌溉推广工作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起步,1994年以后呈加速发展趋势,紧密结合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实施节水灌溉,特别是近5年来,连云港市编制了全市县乡河道、农村河塘、灌区改造、饮水安全、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圩区治理等12项农村水利建设规划。以规划为龙头,全市农村水利共完成土石方2.95亿m3,加固加高圩堤584.1 km,其中疏浚县级河道176条,土方0.35亿m3;疏浚乡级河道775条,土方0.55亿m3;整治村庄河塘7 055条(个),土方0.3亿m3。完成小沟以上建筑物24 164座,新建排涝站8座370 kW,改建排涝站29座3 169 kW;新建灌溉站211座7 981 kW,改造灌溉站518座28 177 kW。改造中低产田6.2万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2.79 km2,新建防渗渠道1 872.6 km。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2万hm2,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4万hm2,年节水量4 315.1万m3,基本普及了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2.1洪涝矛盾突出,排涝标准较低 连云港市内部行洪河道较多,每临汛期因洪致涝因涝成灾的现象时有发生。全市有605条河道,总长度2 425 km。河道淤塞严重,骨干排涝河道平均淤积深度为0.9 m,最大淤积深度2.5 m,大部分排涝标准不足5年一遇,少部分河道排涝标准不足3年一遇。全市37.3万hm2耕地,排涝能力在日雨15 mm以下的面积11.3万hm2,其中低洼易涝圩区排涝能力日雨在110~150 mm的7.5万hm2,排涝能力低于日雨110 mm的3.9万hm2。 2.2抗旱水源不足,灌溉保证率低 连云港市的灌溉水源主要是以“库水当家,江淮水补充”。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库水不足,江淮水北上与连云港市的灌溉用水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旱灾发生的频率加大,1998—2002年连续5年的干旱给连云港市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影响。从全市范围来看,东海、赣榆丘陵山区等地较为突出。丘陵山区径流拦蓄工程少,7.5万hm2丘陵岗坡耕地,平均用水量只有2 607 m3/hm2,占需水量的40%。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