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中原经济发展下的文化支撑--以《河南日报》、《大河报》报道中原经济区为例

焦璇 郑倩倩  2012-06-14

摘要: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河南凭借其优越的文化、人口、农业、资源、交通等优势,发展潜力进一步显现,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成为顺应时宜的需要。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是基础,文化是平台。新闻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对中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以《河南日报》和《大河报》报道中原经济区为例,采用传播学的内容分析法,通过探究河南媒体对于“中原经济区”的关注程度,来凸显新闻媒体对于中原经济发展的文化支撑作用。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中原崛起 文化支撑 《河南日报》《大河报》

研究背景

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河南的区位、枢纽、文化、人口、农业、资源、基础设施、发展潜力等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暗合天时地利人和之情势,“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应运而生。

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硬实力”是基础,文化“软实力”是平台。没有“硬实力”的物质保障,“软实力”就没有根基;没有“软实力”的支撑,构建中原经济区同样也面临困难。传媒属于文化,而且居于文化的核心地位。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是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代综合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新闻出版是河南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出现了新的文化现象。本文以《河南日报》和《大河报》两家媒体对“中原经济区”的相关报道为例,来分析媒体报道“中原经济区”的特点,探讨媒介文化支撑下的中原经济区产生的社会效应,以及媒体对此报道的意义。

研究方法和样本采集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属于历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学和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与定性方法相比较,内容分析法具有可观、精确和系统的特点。它可以精确地描述传播内容在某一阶段的趋势,解释不同社会制度传播内容的不同,比较传播媒介处理论题的层次和内涵等。

报道“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崛起”的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考虑到收集的可行性、准确性和方便性,本次调查研究选择纸质媒体——报纸为目标媒体。

目标媒体的选定。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受众群体相互补充的《河南日报》、《大河报》两家报纸为目标媒体。选取这两家报纸为例,能够代表河南省党报与都市报等其他报纸媒体,也能更清晰地了解河南媒体对于“中原经济区”的关注程度,以及凸显新闻媒体对于中原经济发展的文化支撑作用。

时间范围的选定。两份报纸的研究时间都是从2010年6月9日到2010年12月15日,总共190天的时间,报纸总数共340份,其中《河南日报》共185份,《大河报》共155份。之所以选取6月9日为报道时间,是因为在6月8日,以“构建中原经济区、促进中部崛起”为主题的中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在开封召开,6月9日《大河报》封面报道的标题就是《专家呼吁设立“中原经济区”》,并用A04整版对“中原经济区的设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与解读,由此开始了《大河报》对于“中原经济区”的大规模报道,“中原经济区”也正式进入全省人民的视野。

分析单位的选取。选取的是包含“中原经济区”、“中原崛起”字样的报道。其中以文章中分别或共同出现“中原经济区”、“中原崛起”这两个词为标准。每一篇报道(或稿件)为一个分析单位。

研究发现

精心策划——缔造中原经济区报道的全景世界。议程设置理论创始人麦库姆斯和肖恩认为:“媒体工作者在塑造政治现实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受众不仅获悉了一个特定的议题,而且也通过该新闻的信息量和它的编发位置来判断该议题被赋予了何等程度的重要性。”

报道数量大。通过统计发现,目标媒体《河南日报》、《大河报》2010年6月9日至12月15日有关中原经济区的报道共计999篇。其中,《河南日报》数量最多,为723篇,占报道总数的72.4%;《大河报》为276篇,占报道总数的27.6%。其中《河南日报》、《大河报》分别报道“中原经济区”的篇数6月份为9篇、10篇,7月份为64篇、8篇,8月份为67篇、65篇,9月份为191篇、89篇,10月份为93篇、22篇,11月份为198篇、74篇,12月份为101篇、8篇。由此看出,自6月9日“中原经济区”在《大河报》首次出现到12月15日,《河南日报》对“中原经济区”的报道数目除6月份之外,其他月份都多于《大河报》,其中9月到12月的报道尤其突出。《河南日报》作为党报,不仅代表新闻媒体说话,更是党的喉舌,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进一步阐释,形成政府工作上的指导。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占领舆论的制高点,牢牢掌握权威信息发布主动权,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在日平均报道数上,《河南日报》达到5篇,《大河报》平均有2篇,由此可以看出中原经济区受到河南媒体关注和重视的程度之高。

报道与政府政策发布同步。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具有行政主导和市场主导的双重特征,河南省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新闻报道应该做好政府与百姓的桥梁,及时披露当地政府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并将人们的反馈和需求及时加以报道,为维护地方经济稳定、共同度过经济发展调整期提供信息支持。

如果把两份报纸报道“中原经济区”的过程分为初始期、发展期、高潮期,从其每月份的报道数量上看,初始期为6月到8月,发展期为9月和10月,其高潮期在11月和12月。在发展期成熟阶段9月,数量激增,呈井喷式发展,随后两份报纸共同的特征是把握好报道的“度”,报道太多会让受众产生反感,报道太少会使受众产生空白,10月能让我们明显感觉到这种报道的适中性。

报道的速度与数量同样与政府的政策同步。进入9月,河南省连续在北京召开了三场研讨会,主题只有一个——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省内召集经济学专家、学者、商界精英进行访谈和研讨;10月中旬,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河南省全面学习贯彻大会精神;2010年11月17日至19日,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在郑州举行,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版面分布架构报道议题。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报纸的新闻报道形成“议题”的基本框架,通过对报道版面的选择构建起支撑议题的文章框架。

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河南日报》的报道版面集中于头版和要闻版,即前两个版面;《大河报》则集中于A版面。由于整体篇数多,为了方便起见,11月河南省政府审议并通过《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故本文以11月为例,对《河南日报》、《大河报》对于中原经济区报道的版面分布进行统计,《河南日报》头版有93篇文章,要闻版53篇,河南新闻版2篇,专版38篇,理论9篇,特别关注1篇,焦点网谈1篇,业界与创富1篇;《大河报》A02版2篇,A03版4篇,A04版3篇,A05版6篇,A06版9篇,A07版5篇,A08版7篇,A09版6篇,A10版5篇,A11版3篇,A12版1篇,A13版1篇,A14版3篇,A28版3篇,A31版2篇,其他的14篇(《大河报》A01版作为导读版,不计入统计范围)。

《大河报》作为综合性的都市生活报,版面设置活泼多样、变动大。比如A02版以广告或时评变动为主,由上统计可看出,对于中原经济区的报道主要集中于综合版面;《河南日报》为河南省委机关报,版面整体严肃深刻、变动不大,头版和要闻版在前两个版面,故对中原经济区的报道也集中于这两个版。

专版宏观布局,报纸与受众互动。专版是指主要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集新闻性、知识性、理论性等于一体的策划类报道。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专版的出现成为一种自我展示、自我推销的手段。采编人员通过对某一个重大主题进行周密策划和精心采编的一系列报道,有利于满足读者全方位了解该主题下的各类新闻。

《大河报》自6月9日在A04版“今日关注”推出《呼吁在河南设立“中原经济区”》专版起,至12月共推出大型的、自身独具特色的专版,如《关注中原经济区版》、《中部“纳斯达克”起航》、《产业转移河南嫁接》、《聚焦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向着希望出发》、《打造中部博鳌服务中原崛起》等。

《河南日报》也不示弱,在8月26日头版刊发署名“何平”的大型政论文章《论构建“中原经济区”》,给读者展现了何为中原经济区,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和挑战,从历史维度上展望了中原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天时地利人和。紧接着,《河南日报》同样策划一系列专版报道,如《中原经济区系列述评》、《河南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解读》、《中原崛起正当时河南发展乘东风》、《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访谈》、《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发言摘要》、《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篇章》、《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等。

《河南日报》、《大河报》通过全方位的策划报道,对中原经济区进行深刻的解读和探讨,让读者明白河南凭借什么构建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如何进行战略定位,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才能推动这一区域经济更好地发展。

南京大学丁柏铨教授认为:“新闻策划把原来的传者为本位改变为受众为本位,强调从满足受众的需要出发,以受众为中心来展开新闻传播活动,从而使传者和受众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动,提高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河南日报》和《大河报》在与受众互动方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拿出100万元,设立有奖知识问答,请读者一起参与到对中原经济区的报道中来。

之后《大河报》推出专题报道《发展河南专家献计》、《发展河南百姓献计》、《发展河南各方智慧》等;9月6日头版刊登“本报征集‘金点子’头奖万元”;9月20日《大河报》头版推出“与会专家建议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十二五规划,本报征集‘金点子’活动已收到电子邮件1998封、信件267封”。

结语

按照河南人的设想,实现中原崛起的基本途径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基石是“县域经济发展”,支柱是“中原城市群”建设。然而,中原崛起,又不单是经济上赶上沿海发达地区,它还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经济的发展其内在动力是具有鲜活的文化,因此,要实现中原崛起,文化创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媒介文化支撑下的中原经济,同样需要我们媒介的不断创新,这包括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以快捷、独特、深刻、厚重、周到为目标。加强评论,观点竞争,拿出黄金版面做评论专版,针对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使新闻的意义得以充分体现,引导读者理性思考;加大策划,深度竞争,对同题新闻,主动谋划,推出更多独家报道,让新闻更有深度;破解同题,新意竞争,不断在新闻思路、新闻手法、新闻方式上进行创新,将同题新闻写出新意;多出独家,原创竞争,记者改进采访作风,提高业务素质,更加善于发现线索,采访和写出有重大新闻价值的独家报道。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4页。

2.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曹书乐译:《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07页。

3.丁柏铨:《新闻理论新探》,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65页。

4.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页。

5.汪振军:《创意中原》,大象出版社,2007年版,第74页。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