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东莞市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

张春秀  2010-12-15

3.1.2积极引用外源先进农技推广方式。主动加强与省市各农业院校的联结,积极引进外源农业技术推广,拓展本市农业技术平台。学习日本地域式、专业式两者并用的推广方式,按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向农户进行生产指导[8-9]。借助现代化媒体工具,广泛宣传农业技术知识,为农户提供农产品交易、农资供求等信息,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最新的农业生产、管理资讯。开通农业生产热线,及时有效地为农民解难释惑。 3.2切实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3.2.1改善农技推广机构编制混乱局面。要彻底改变农技推广部门挤编占编的局面,杜绝在位不在岗的现象。提高农技推广部门的专业性,提高农技推广从业者的入职门槛,设定相关的学历或专业关卡,以职业测试或采取入门考试的形式吸纳高素质人才,提高农业技术从业者的整体素质。 3.2.2完善农技推广人才引入机制。从国内外引入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及农技推广经验的农业人才,为其提供较好薪酬与福利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引入人才的同时,注重人才的培育与管理,通过完善的晋升制度留住人才,通过严格的辞退制度优化人才,不断为农技术推广工作输入新力量,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得到质的优化。2010年即将启动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是广纳人才的好开局。 3.2.3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教育体系。制定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计划,加强在职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完善考核制度,以农技推广绩效来评定从业者的工作实绩,促使从业者全身心投入到指导农业生产与推广农业技术工作中。打破农技人员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促进他们自觉增强与农民、农业生产者的联系,让其与农业生产者打成一片,形成紧密的技术与生产联结关系。 3.2.4实行严格的职称评级制度。要以农技推广业绩作为职称评级的主要考评因素,避免以关系评职称的现象。设立奖励基金,对有真才实学、踏实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农业推广人员要给予适当激励,给予晋升机会,而对于在其位不谋其职者可实行严格的辞退制度。 3.3开展教育培训,增强农技推广效力 3.3.1增强农技推广法律法规及农科知识普及。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通过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业从业者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农业技术管理的接受能力与应用普及能力。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如实地演示、现场参观讲解等形式为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课程,开通科教互动热线,由专门技术人员随时为农户提供指导与帮助。将科技下乡活动转化为农业科技人员驻扎基层,将先进农业生产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与农户一起发现与解决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与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农民的稻田变成“授课的黑板”[10-11]。 3.3.2广泛使用信息网络,增强农技资讯共享与服务性质。运用现代信息化工具,完善农业信息网资讯服务功能,加强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的更新与推介。改善信息交流平台,设立在线咨询QQ群,建立为农业从业者提供释难解惑的网络通道。广泛传播使用农业信息网络的方法,提高农业从业者利用公共资讯的技能。完善农民获取农业资讯的硬件,如在各镇区设立免费的网络查询站、电子触摸屏,或直接进村入户、入企业建立成套的网络查询工具,使农技资讯深入千家万户,逐步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能力。 3.4加大农技推广的资金支持 3.4.1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田标准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争取全市所有耕地实现机械化与标准化。注重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固防风防涝的抵御力,在完成镇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前提下,加大对水利工程加固及管理费用的投入。 3.4.2侧重加大对农业科技专项投入。从加大对农业科研投入入手,拓展多渠道的农业科研经费来源,以技术入股分红或赞助的方式,引导民间力量如个人或企业对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与支持。以充足的资金研发更加适合本市农业生产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 3.4.3加大农户发展商品农业的直接补贴力度。适当提高对种植水稻农民的直接补贴,保证农田耕地及粮食供应。为民间新型农产品试验与推广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农民引种新品种,引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对成功引种或试验的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