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试析激发学习内驱力,激活学习数学主动性

相林  2013-01-04

【论文关键词】 数学美思维过程教学语言

【论文摘要】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习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尝试: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示数学思维过程;增强数学教学语言的吸引力;给数学后进生更多关照等。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成败主要看学生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能根据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提供现象和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观察、思考、探索。但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一般不是自发的,要靠老师为他们提供条件,唤起他们的觉悟,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尝试。 一、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美 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从内容上来看,可分为结构美、方法美等。从形式来看上,可以分为形态美与神秘美等。基本特征表现为:简洁性、对称性、统一性、奇异性、思辨性,数学美与艺术美在审美意识上是有区别,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美,是观念美,是一种理性的折光。艺术美在审美意识上是借助与物质形式表现出美的感性形象,这种美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活动,但可以被意识活动所反映。 数学中的美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美、艺术美,因而有时不被人们理解接受。许多人因为在学校里的数学学习遭受挫折,加之有的数学教师对数学难学扩大化的宣传,在他们的记忆中数学是枯燥的符号和令人头痛的定理的证明,回忆中只有失败与挫折,与“美”无缘,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数学观。这是在数学学习中没有体会到美的结果。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论英雄,教学过程中对应试无关的内容就毫不客气地放弃,课堂中体会不到数学中美的思想、美的方法,学生整天忙于做习题,没有时间体验数学中的美,有朝一日,当学生不需要学习数学时,他们就异常高兴,终于脱离苦海了,因此有人认为除了在学校,其他地方简直不需要用到数学,数学实际上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那就成为理所应当的事了。改变数学在公众中的形象,提高数学教育的实际效果,让数学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教育中的美是必不可少的。 二、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展示数学思维过程 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有其原型模式和历史背景,要努力解释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抓住问题本质特征。如复数的引入,就是解诸如x2+1=0的方程的需要。解释这些历史背景,有利于学生对复数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建立复数概念。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在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时,他的第一感知就是要对题目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和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比对,寻找共同点和差异处,然后再选择适宜的解题方法。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课本中例题、习题中的典型题,善于对其进行变式训练,遵循“依照课本例(习)题,从点到面”的原则。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努力搜索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要努力探寻与其它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挖掘其新的意义,新的作用。尤其要对一些典型题,要想一想是否有其它新的解法,是否有更简捷的解法,代数问题能否用几何方法来解,能否建立数学模型等等;在开放题的求解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解法的多样性,答案的不唯一性,更要重视方法及解答过程的比较与鉴别,在比较与鉴别中复习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所涉及运用到的知识、技能。 数学反思性学习的过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反思所学习的知识,技能。例如本节、本章涉及哪些知识,自己是否已达到所要求的程度;其次,反思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中学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复习过程中,反思一下课堂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思想方法是否在其他情况下运用过,现在的运用与过去的运用有何联系和差异,有无规律;再次,反思基本问题(包括基本图形,基本图象,基本等式等),典型问题,弄清楚本节、本章有哪些基本问题,哪些典型问题,平时碰到的问题中有哪些问题可归结为这些问题等;最后,要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避免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出错。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