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家庭护理

郝花 李雪平  2012-05-08

: 【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性痴呆患者家庭护理方法,提供有效的家庭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CCMD-3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对54 例老年性痴呆患者及家属进行家庭随访调查并给予护理指导。结果 绝大多数的患者和家属从不同方面了解了与疾病的发生、预防以及家庭护理方面的知识。结论 掌握痴呆症的家庭护理,可提高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家庭;护理

老年性痴呆是一组病因未明确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缓慢不可逆的进展(2 年或更长)以智能损害为主[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显著延长,高龄老人的增加,使老年性痴呆症的患者也在不断的增加,至今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此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老年性痴呆患者700 万人之多,并且每年平均还有30 万人加入这个行列。由于我国老年人中基数过大,而社会经济还不发达,社会保障力量不足,社会护理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机构尚不健全,因此绝大部分老年性痴呆患者由家庭照顾。据《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的调查显示;在城市有98.1%的老人是由家庭养老,仅1.9%的老年人由社区组织照料,因此积极开展探讨家庭护理对策,对提高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 年1 月~12 月,共收治老年性痴呆患者54 例,均符合CCMD—3老年痴呆诊断标准。男34 例,女20 例,最低年龄64 岁,最高年龄95 岁,平均年龄76 岁,临床表现为早期18 例,中期30 例,晚期6 例,中重度患者均合并4 种以上其他躯体疾病。病情稳定出院后即给予随访并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开始每2 周1 次,3 个月后每月1 次,以后每3 个月1 次。结果:除2 例重度患者外,其他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显著性提高。

2 临床表现

2.1 记忆障碍

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特别是数字、人名、地名和常用的术语[2]。特征:是近期记忆障碍,计算速度变慢或计算出错,到后期对最简单的计算也不能进行,甚至连自己的年龄及孩子的名字都说不上来。如:做菜时已放过盐却不知放过没有;买菜是挺简单的账算起来很费力,甚至根本不会算了。

2.2 思维和判断力障碍

患者智能活动下降,空间定向障碍,伸手取物抓空或伸手过远碰倒物品,饮食不知饥饱,出门不知回家、迷路。如:不知家住哪里;不知道时间、地点、季节,分不清家庭成员,丧失时间概念。

2.3 性格改变

多数患者出现性格特征的变化[3]。如:坐立不安、烦躁多疑,易激动、淡漠或欣快,出现错觉、幻觉、固执、孤僻,时间概念模糊,不修边幅,个人兴趣与社会活动范围缩小,有些患者对收集破烂有兴趣,也有患者有性行为异常、暴力行为及破坏物品的行为等。

2.4 语言障碍

交谈困难,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由于记不起要表达自己意愿的所有词汇,使之不能讲完整的话,严重者表现为失语。

2.5 情感障碍

患者常表现为呆滞,正常人有的高级情感活动,如:责任感、荣誉感、道德感、羞耻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行为怪异、偏执、情绪不稳,无目的漫游,发作性暴怒,甚至有攻击、破坏倾向。

3 护理

3.1 做好心理护理,控制痴呆的发展

患者保持愉悦的情绪,对维持和促进其精神健康和预防老化有积极作用,由于老年性痴呆患者智能处于衰退状态,并有不同程度的性格改变和心理障碍,做好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帮助。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要有意识地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要选择精神、情绪稳定的时候来进行沟通,注意态度亲切、语调平稳,说话简短。当患者做出错误决定时,应转换话题,不要立即去指责、禁止;因为指责、禁止的做法,往往事与愿违,适当“放纵”的效果,往往要比简单的限制效果更好;注意尊重患者,对于患者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患者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以免患者受到心理伤害,产生低落情绪,甚至发生攻击行为,更不能因为患者固执、摔打东西而进行人格侮辱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应鼓励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因为压抑、消极情绪和精神刺激是痴呆进一步的催化剂,在日常生活中要以欣赏的态度去发现和挖掘患者现存的能力,协助和鼓励患者去做每一件事情。

3.2 生活护理

3.2.1 痴呆患者在卫生、饮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家属督促或协助,对轻度痴呆的患者要安排合理而有规律的生活,在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的前提下,要求他们按时就寝、按时起床。

3.2.2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减少感染的机会。

要求勤剪指甲,定期洗头、洗澡,勤换内衣、被褥等,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患者增添衣物,衣物要选择易穿脱的,被褥常晒太阳,居室常开窗换气,但不宜时间在太长,避免着凉。

3.3 口腔及皮肤护理

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尤其是晚期卧床不起的患者,更应保持口腔清洁,不能自己刷牙的患者,协助其饭前饭后漱口,预防口腔感染;床褥保持干燥、柔软、清洁、无皱,对皮肤受压迫部位和骨隆突处进行按摩,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及感染的发生,必要时给予气垫、气圈等,要根据病情,做好肢体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防止关节挛缩,肢体强直畸形。

3.4 睡眠护理

痴呆患者往往有睡眠障碍,对睡眠倒错的患者,白天尽量减少睡眠时间,让患者多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晚间入睡时,周围环境保持安静,睡前用温水洗脚,避免进行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刺激性、恐怖性电视等,禁止给患者饮酒、吸烟、喝浓茶,以免影响入睡。对严重失眠者,可咨询医嘱给予药物辅助入睡,夜间不要让患者单独居住,以免发生意外。

3.5 环境护理

对老年性痴呆患者,不能用正常人的行为标准去强行限制,而应去创造适应患者的舒适环境,因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交流能力和处理外部刺激的能力都存在缺陷,为患者准备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使之安全、安静,用物相对固定,患者经常去的地方有明显的标志物,利于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3.6 安全的护理

3.6.1 对中重度痴呆患者应更加关心,帮助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要事事留意其安全,不要让患者单独外出,以免迷路走失,最好随身携带一张写有患者姓名、年龄、地址、联系电话的安全卡,以便患者意外走失,知情人与家属取得联系

3.6.2 痴呆患者行走时,应有人扶持、照顾,卫生间安装扶手,以防患者跌倒摔伤、骨折,让患者穿轻便、舒适、合脚的软底鞋,对居住在高层楼房的痴呆患者,更要注意防止患者不慎坠楼的事情发生。

3.6.3 尽量不要让患者单独承担家务,如:做饭,以免发生煤气中毒、火灾等意外,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放在其看的见、容易找得到的地方。

3.6.4 家里的药品、化学日用品、剪刀、灭鼠药等,都应收藏好,放在安全,患者不容易拿到的地方,防止患者自杀或意外事故的发生,最好时时处处不离人;对有严重特殊行为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尽量避免外出活动。家属及陪伴要了解用药目的、服药方法、识别有效期,注意防止药品吸潮变质。家属和陪伴需及时的提醒和耐心劝导其按时服药,服药时体位应以坐位为好,避免发生呛咳现象。

3.7 饮食护理

患者除特殊情况均应与家属共同进餐,当患者出现拒食或暴饮暴食应观察进食情况,进食速度要慢,不宜催促,以防噎食。鼓励病人多饮水,定时进食,保证足够水份和营养,提供无骨无刺易吞咽、易消化含丰富蛋白质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豆浆等。脂肪含量要低,为防便秘可常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粗纤维食物,另要戒烟限酒。

3.8 注意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

痴呆患者反应迟钝,不知冷暖和危险,容易发生躯体疾病,患病后又不能诉说身体不适情况,所以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要注意观察其神志、意识、饮食起居、二便的变化,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患者常因合并严重的躯体疾病而死亡。

3.9 延缓衰退

3.9.1 由于病人智能缺失、记忆、理解、定向、情感、以及行为、动作等都发生障碍,故应加强生活自理能力。如:吃、喝、洗、漱、穿衣都需要不断的训练且要反复的加以指导,以延缓精神衰退的进程和提高智能。

3.9.2 组织患者参加简单、易行的体力锻炼。由简至繁,开始做些简单的劳动操作[4]。如:打扫卫生、浇花种菜。如果病情较轻,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参加一些手工活动或者画画、书写,练太极拳等。通过文体活动,培养病人与现实接触,加强记忆力锻炼,尽可能多活动以维持和保留原有的能力,延缓衰退的速度。

总之,老年性痴呆患者住院治疗,的确能得到比较系统到位的护理,但是这类患者的病程一般较长,长期住院会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并且这类患者长期住院也不适合有限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出院后因得不到有效护理,而使病程进展加快、并发症增多的情况常常发生。患者家属也因为对老年性痴呆病的知识及护理信息获取不足,当患者出现行为异常、人格改变时,家属不能理解,无法对应而感到困惑。

通过进行老年性痴呆症的家庭护理方法的指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老年性痴呆症的预防知识及发病过程,掌握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方法,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这样不仅能提高家庭护理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也能缓解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3版,2001:32.

[2] 宋燕华.精神障碍护理学[M].1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7.

[3] 陈彦方,《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版.2001:195-198.

[4] 孙素珍,刘福喜,孙玉玺.精神疾病护理常规[M].1版.哈尔滨出版社.1998:195-198.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