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评估及护理干预

吴惠晓  2011-02-11

【摘要】 目的:探讨睡眠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2008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病住院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对本组患者入院后第1、7、12天睡眠质量评估发现,120例中86例患者PSQI总分>7分,占71.7%。其中入睡困难45例,占52.3%;睡眠时间减少20例,占23.3%;早醒10例,占11.6%;使用催眠药物11例,占12.8%。86例患者进行相应睡眠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与干预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护理人员应重视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护理, 并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 老年人;睡眠质量;护理干预;心血管疾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on sleep quality of elder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Assessed the sleep quality of 120 elder case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dmitted from March 2007 to June 2008 with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and compared the improvement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assessment showed 86 cases had PQSI score more than 7 (71.7%), including 45 cases with difficulty falling asleep (52.3%), 20 cases with decreasing sleep time (23.3%), 10 cases with early awakening (11.6%) and 11 cases with hypnotics (12.8%).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leep quality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P<0.05). Conclusion: Elder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usually had bad sleep. The nursing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KEY WORDS] Elder; Sleep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睡眠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命质量[1]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常因环境、年龄、生理病理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睡眠障碍。我院对2007年3月~2008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并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病住院患者作为评估对象。其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59~81岁,平均(67.3±4.7)岁。120例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3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32例,高血压34例,心衰15例,扩张性心肌病16例。本组患者在环境、温度、湿度及光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睡眠质量评估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12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于入院后第1、7、12天进行进行睡眠质量评估。数据通过患者自我介绍睡眠情况以及护士通过睡眠评估工具(SPAT)测量患者睡眠数量的方法收集。

1.2.2 睡眠质量评估指标

PSQI总分范围为0~21分。PSQI总分≤7分时认为睡眠质量较好,总分> 7分睡眠质量差,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2]。

1.2.3 护理干预措施

(1)心理干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由于睡眠环境的改变,病房内噪声的影响以及同室病友的作息习惯等因素导致睡眠障碍,此时应及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引起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同时还应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以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状态。(2)诱导睡眠。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睡前的生活习惯,如睡前热水泡脚,饮用热牛奶,读书,听音乐等,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不良刺激。 (3)睡眠行为干预。要求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制定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表,遵守作息制度,按时起床,强调睡眠质量而不是睡眠时间,减少白天睡眠时间。(4)排除药物干扰。了解确需服药患者的药物效果,正确指导患者服药,避免在夜间睡前服用影响睡眠的药物。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入院后第1、7、12天睡眠质量评估发现,120例中86例患者PSQI总分> 7分,占71.7%。其中入睡困难45例,占52.3%;睡眠时间减少20例,占23.3%;早醒10例,占11.6%;使用催眠药物11例,占12.8%。护理干预后,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早醒、使用催眠药物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1 86例老年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睡眠改善情况 n(略)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由于年龄、住院睡眠环境的改变、噪声的影响、所患疾病引起的担忧和焦虑等因素影响睡眠质量。同时心血管病患者在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肌供血不足或因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导致心肌缺血、低氧,容易使患者胸闷、憋气,导致惊醒进而失眠。失眠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是一种应激[3],而应激可增加儿茶酚胺(特别是肾上腺素)的分泌,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呼吸加快等。Manabe等[4]报道,应激可引起心律失常,如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和室性早搏等,不利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康复,夜间失眠、入睡困难的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一般老年人[4]。 本组PSQI总分>7分的患者86例,占71.7%,说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存在严重的睡眠障碍。通过对86例进行相应护理干预后,患者在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早醒及使用催眠药物等方面与干预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对老年心血管病睡眠质量差的患者除药物治疗外, 实施合理的睡眠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