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45例小儿麻醉并发症浅析总结

李艳  2012-03-15

自2000年1月~2010年10月以来,我院实施12岁以下小儿麻醉3530例,其中由麻醉因素引起的并发症45例,发生率为1.27%,死亡2例,死亡率占0.06%。现将我院近11年来的小儿麻醉并发症做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小儿麻醉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45例小儿麻醉并发症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月~10岁,体重5~32kg。一岁以下9例,~3岁10例,~12岁26例。急诊手术5例,ASA≥Ⅲ级9例。手术种类包括:外科27例,颌面外科10例,耳鼻喉5例,眼科3例。行全麻插管25例,全麻插管加单次硬膜外麻醉1例,静脉麻醉17例,臂丛阻滞加基础2例。

2 结果

与呼吸系统有关的麻醉并发症26例,呼吸道梗阻17例,包括分泌物增多(脓痰)阻塞呼吸道1例,喉痉挛9例,支气管痉挛2例,术中气管导管梗阻或脱出4例,返流误吸1例。此外呼吸抑制,低氧血症6例,呛咳屏气3例。循环系统并发症共4例,均低血压伴心率减慢,2例患儿循环骤停死亡。其他包括:苏醒延迟3例,恶心呕吐5例,术中输血输液反应2例,Horner症2例,静注氯胺酮后患儿出现肌震颤2例,高CO2血症1例。

3 讨论

3.1 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小儿麻醉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在本组中占57.8%。由于小儿呼吸道较成人短而狭窄,呼吸道腺体分泌旺盛,哭闹时分泌物增多极易致气道梗阻。呼吸道梗阻17例多见,占呼吸系统并发症的65.4%,其中以喉痉挛的发生率为高(53%),且多发生颌面外科手术于气管拔管时,其原因小儿喉腔狭窄,声门下区粘膜脆弱疏松,分泌物及血液易在此积聚,拔管时刺激易引起喉内外肌的收缩不协调,而出现喉痉挛[1];此外浅麻醉是发生喉痉挛的另一重要原因。

因此掌握好拔管时机,避免在浅麻醉下吸痰拔管,吸痰拔管动作轻柔,避免过度刺激或损伤咽喉部,同时使用地塞米松预防喉水肿。头面颈,口腔手术应加强对气道的管理,本组有4例颌面、口腔手术因气管导管固定不佳致使导管滑出气道,SPO2骤降,有1例腭裂手术,术者使用开口器将气管导管压瘪,打折造成气道梗阻,气道压增加。凡头颈,胸,腹或侧俯卧位手术均应选用气管插管,以策安全。1例肠梗阻进腹手术,未行气管插管,术者探查肠管时突然呕出大量胃内容物,所幸处理得当,未造成严重后果。有研究表明,上呼吸道感染也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气道敏感性增加,分泌物增多,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咳嗽屏气的发生率增高[2],麻醉医师要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决定是否暂缓手术。本组的6例患儿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征象,麻醉后立即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其中1例为支气管痉挛,表现为频繁的呛咳,呼吸困难,双肺哮鸣音,经激素,解痉药等治疗无效,最终行气管插管抢救后才化险为夷。 3.2 小儿麻醉期间出现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是循环血容量的降低。小儿血容量少,对失血的耐受性差,而麻醉医师往往会低估小儿尤其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血容量和体液丧失量,若未能及时补充,极易发生心搏骤停。1例6岁患儿术前病情危重,失血性休克,术中出血多,由于血容量估计失误,液体补充不足,且输血不及时,突发心搏骤停死亡。另1例10月的患儿肠套叠伴感染性休克,术前情况差,术毕严重酸中毒,室扑发作死亡。由于小儿心输出量存在心率依赖性,出现心动过缓提示有危险因素存在,需立即减浅麻醉,及时静注阿托品(0.01~0.02mg/kg),充分给氧,补充血容量,当失血量达估计血容量的20%,一定要输血。

3.3 本组有5例患儿麻醉期间发生呕吐。原因有:手术因素,麻醉药物作用及患儿疾病因素。呕吐若处理不当,易发生误吸、窒息。有报道误吸死亡率达60%[3],应引起高度重视。术前应向家属强调禁饮禁食的重要性,若为饱胃及上腹部手术,术前应常规胃肠减压,常规备有吸引器,气管插管设备,诱导前尽量吸清胃内容物。

3.4 使用氯胺酮麻醉时可发生肌震颤,本组有2例,减浅麻醉后消失。

总之熟悉掌握小儿解剖和生理特点,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对呼吸及循环的严密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许多并发症是能够避免的。

参 考 文 献

[1] 张延萍,尚志刚.小儿麻醉并发症及处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1:37.

[2] 安刚.婴幼儿麻醉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7.

[3] 孟庆云,柳顺锁.小儿麻醉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70.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