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甲状腺术后病人麻醉恢复期护理

文素芳 龚平 蒋奕红  2011-04-06

【关键词】 甲状腺;外科手术;麻醉;护理

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法有多种,以往以颈丛阻滞居多。近年来,随着病人对医疗的要求增高,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成为讨论的热点[1~4],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越来越多。我院自2005年以来成立了麻醉恢复室,收治甲状腺术后病人285例。笔者旨在对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甲状腺手术后病人的恢复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ACU病人甲状腺专科护理的管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人285例,术毕送PACU进行麻醉复苏。其中男56例,女229例;年龄19~62岁。双侧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结节性肿病人201例,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64例;手术时间40~135min。

1.2 复苏方法

呼吸恢复者经气管导管供氧,呼吸未恢复者予呼吸机支持治疗。所有病人入PACU后常规监测体温、心电图、血压、经皮血氧饱合度、尿量、伤口敷料、颈围、手术切口引流量。重点观察与记录病人在麻醉恢复期有无呼吸困难与窒息、神经损伤(包括喉返、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甲状腺危象等症状。

2 结果

285例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病人,其中甲亢病人64例,出现并发症6例,占9.38%,出血2例,甲状腺危象2例,呼吸困难2例;非甲亢病人221例,出现并发症3例,占1.36%,均为术后出血。所有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均在PACU内处理,症状消除后安全返回病房。

3 护理

3.1 颈部护理

观察伤口敷料、负压引流量,测量颈围是发现皮下血肿的重要方法。术后进入PACU即予测量颈围,通过与入室时的基础颈围相比,可动态观察皮下出血量。观察术后出血症状,观察伤口敷料及负压引流情况,早期发现出血,避免病人拔管后出现血肿压迫导致呼吸困难。3例非甲亢病人术后并发出血,2例是通过动态监测颈围进行性肿大进而发现皮下出血,经请手术医师查视后,在未拔管情况下加深麻醉,立即重回手术室打开伤口止血,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将医疗风险及时消除。

3.2 眼部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可合并突眼。在麻醉及麻醉恢复期,对病人的眼保护非常重要,给予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或眼药膏涂眼。在病人清醒之前及时清洁干净,以减少病人的心理不适感,本组病例无术后眼睛发红、流眼泪发生。

3.3 呼吸道管理

由于手术部位位于颈部,甲状腺紧邻气道,因此维持呼吸道通畅是整个围麻醉期的重要使命[5]。气管插管全麻使术中呼吸道维持通畅,而术后拔管时则风险较大。甲状腺手术术中损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插管后喉头水肿,甲状腺对气管的压迫可使术后气管塌陷,术后出血、血肿压迫等均可使病人在拔管时出现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由于处于高代谢状态,分泌物较多,易出现痰液阻塞呼吸道。在拔管时,分次缓慢拔出,以防止出现术后气管塌陷。本组甲亢病人中,2例在麻醉恢复期出现呼吸困难,为痰液阻塞所致。予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4 心理护理

甲状腺疾病以女性多发,心悸、情绪不稳定症状较多见,有些病人对外科手术存有较大顾虑或恐惧心理。当病人在PACU清醒过来,发现周边环境为自己不熟悉时,心情紧张,易发生躁动,加重生命体征的不稳定,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在麻醉恢复期,病人清醒后,轻声告知其所处场所,并给予安慰。

2.5 甲状腺危象的护理

甲状腺手术病人术中常大汗淋漓,尤其是甲亢病人常如此。当甲亢病人出现甲状腺危象时,可表现为高热。本组2例甲亢病人术后麻醉恢复期出现体温升高,伴生命征改变。经汇报医师,同时给予物理降温,积极治疗,病人平稳后返回病房。

3.6 防止意外损伤

在麻醉恢复期,可能出现明显的兴奋期,病人可出现躁动、幻觉等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麻醉恢复期出现的躁动、幻觉症状与甲状腺危象症状不易鉴别。应有专人守护,做好防护,防止病人拔出引流管,也应防止坠床的发生。 甲状腺术后的病人在PACU护理有其专科特点,在恢复室护理中应重视甲状腺病人术后呼吸道梗阻、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可能使病人窒息死亡,而这些并发症多出现在术后48h,所以加强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管理,对帮助患者渡过甲状腺术后危险期有重要意义。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