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简析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向消费主导型转型的研究

李政  2010-01-25

(一)改善民生且扩大居民消费 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要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三是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四是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政府的义务教育保证责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 (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农民收入上。为此,一是要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二是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三是要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四是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五是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 (三)整顿市场秩序并净化消费环境 混乱的市场经济秩序会恶化消费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中心内容是直接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因此,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既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条件。 (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且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从目前的情况看,消费者普遍的心理预期是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和支出的确定性。为此,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等。 同时,把扩大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供给体系作为扩大消费水平的重点,促进消费潜力的有效释放。当前消费不振原因之一在于消费结构断档,供给与需求结构不衔接。一方面,高档消费品供给过多,需求不足;另一方面,适合中低收入群体的房地产、汽车、教育、医疗等产品供给不足,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政府一方面应当对高档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通过税费形式加以限制;另一方面要采取必要手段,加大对普通大众可承受的廉价商品供给,从而有效引导普通大众消费潜力的释放。 综上,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依靠投资拉动增长、靠出口为快速增长的工业产能提供出路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两者的叠加效应进一步强化了我国经济模式向消费主导型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因此,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强化国内需求增长的能力,使我国经济今后能靠国内民间消费的增长来带动。否则,未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对更大的挑战。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