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影响和思考

王乐陶  2010-01-08

【摘要】 日本经济在战后飞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日本出现了被称为“泡沫经济”的经济过热现象,随着经济“泡沫”的破灭,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严重经济萧条,是什么造成了这次危机?“泡沫经济”的产生和破灭,对日本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这一事件对同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我国,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值得思考。

【关键词】 日本经济泡沫经济赶超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飞速增长,1960 —1990 年间的日本经济增长是全世界最快的,30 年里日本的国民收入增长了3 倍,而当时美国经济则饱受滞胀的困扰。日本在完成赶超欧美的目标后,在80 年代末出现的泡沫经济,以及90 年代初这种泡沫经济的崩溃并发生内生型的金融危机,一批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纷纷倒闭,日本政府采取的持续多年的经济刺激计划收效甚微,在20 世纪的最后十年里,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徘徊之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经济在90 年代高速增长,产生巨大的反差。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何在?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发展和破灭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首先,让我们对这次“泡沫经济”发生的背景和过程作简单了解。

一、 “泡沫经济”发生的背景及过程

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越南战争,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发展,美元严重外流,带来美国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美国黄金储备大量减少,美元陷入危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开始崩溃。而此时,日本的对外贸易摩擦加剧。特别是美国对日本贸易,在1965年转为逆差之后,1971年美国的贸易赤字猛增至35.6亿美元,1972年又增至41.6亿。由于美元危机后日本的大量出口遭到非议,国际社会在1973年3月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同时,也要求日元升值。此后,由于世界性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加之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为日后的萧条埋下了祸根。1985年五国财政部长会议以后,日元大幅度升值,在1985年9月至1988年11月的3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从1美元兑换230日元上升到1美元兑换121日元。

上世纪80 年代中期,日元经历了一次迅速升值过程。日元的升值推高了股票市场,而且日本推行了金融自由化政策,使得社会公众坚信东京有望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世界各地的银行、证券公司蜂拥而至,东京迅速暴露出地产发展滞后问题,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土地神话”,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价格急剧上升,银行也给股票和房地产投资者提供了大量优惠贷款。由于金融资产快速膨胀,财富效应发生作用,社会经济出现空前的繁荣和异常的景气。这就是著名的“泡沫经济”。

一度的经济过热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担心,政府开始采取行政手段对土地投机加以压制;另一方面,日本银行也担心波斯湾战争引起通货膨胀,于1989 年至1990 年连续5 次调高再贴现率,使贴现率水平达到6%,对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股价地价双双大幅滑落,“泡沫经济”于是破灭。

二、 “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

“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日本的巨额经常贸易顺差的积累,带来了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为了调整美日货币间的比例关系、支持美元提高比值,日本政府采取了金融缓和政策。宽松的货币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但由于内需并不活跃,也就限制了设备投资的数量。结果,企业家们把流动资金转而投向股票和土地买卖。

2.消费者心理发生了变化。日元升值带来实际购买力的增加,加之上述政府还利改革的推行,使消费者感到消费能力的无形增长,而带来的则是更大的、超过增长量的消费。这一阶段,消费“贵族化”的倾向十分明显。

3.在供给方面,由于从韩国、台湾等进口了大量廉价的钢材、水泥、生活资料等商品,保持了工资和物价的稳定,使通货膨胀危险意识被消除了。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使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发展前景过于乐观,并忽视了潜在的通货膨胀危险。导致“泡沫经济”不可避免的发生,并由此产生了持续长达十年之久的萧条。

三、“泡沫经济”破灭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

“泡沫经济”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自其破灭后,日本就陷入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萧条之中,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比尔•巴威尔、贝利萨利奥斯•卡托拉斯,1998)。日本政府曾8次推出大型刺激经济回升对策,共拿出1 068 000亿日元的巨额资金,都未见明显成效。1992 至1994 连续三个年度出现经济零增长,1997 和1998 连续两个年度出现战后最糟的负增长(分别为- 0. 1% 和- 1. 9% )。进入本世纪以后,经济虽逐渐走出萧条,但此前遗留的一系列问题,仍然使得日本经济裹足不前。“泡沫经济”的破灭使日本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企业经营陷入窘境;使金融机构背负巨额不良债权;使股票市场一蹶不振,日元大幅度贬值,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四、 结论和对我国改革发展的启示

综上所述,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泡沫经济”的破灭,是造成日本之后近十年的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它的出现,使得生产领域出现生产能力过剩,设备投资不足;而在金融领域,造成了银行不良资产激增,银行被迫采取“惜贷”策略,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萧条;同时,“泡沫经济”还造成政府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并导致一些财政和货币政策失灵,最终造成经济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难以在短期内复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日本一衣带水的邻邦,上述经验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也有值得借鉴之处。那就是:要十分注重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赶超后”现象。

日本在战后实现了令世界注目的高速经济增长。从1955年到1973年将近20年期间,平均年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0%以上。1973年,日本实际GNP达到1946年的11倍,达到战前水平(1934~1936)的7.7倍。这主要应该归功于日本政府实施的“赶超战略”,即后起国家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和引导,以欧美发达国家为目标加速经济发展,并最终将其“赶超”的一种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为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立下汗马功劳,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掩盖了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隐藏了企业制度,金融制度中的诸多弊端,并使国家内部从政府,企业,再到个人,对于经济前景盲目乐观,对业已存在的风险麻痹大意,使得在“赶超”的目标得以实现后,国民经济失去前进的方向,产生了盲目倾向,而此前积累的问题又一一暴露,加上各经济主体缺乏必要的警惕,使“泡沫经济”以及随之而来的长期萧条,成为必然。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赶超后”现象。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同样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而在这一时期,切不可为了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或者经济指标的位次,而出现“短视”行为,以牺牲经济结构的稳定性为代价换取高增长。务必应当踏踏实实的解决好现有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将国民经济纳入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上来。

[1]田中景,池元吉.日本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及其前景.世界经济.2000,8.

[2]徐平,金明善.“赶超后”现象:对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原因的另一种解释.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

[3]左凯,魏景赋.日本经济衰退原因的深层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3.

[4]商庆军.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产业结构调整.现代日本经济,2006,1.

[5]魏浩.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其启示.日本研究,2003,2.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