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我国对外投资的经验、问题及政策建议

王锦珍  2008-06-22

多年来,对对外投资的“走出去”战略始终存在不同的意见。持怀疑态度的意见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很低,到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进行投资不是扬长避短,而是“以己之短,克人之长。”还有人认为,我国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资金和技术实力不雄厚,跨国经营人才短缺。虽说有这样的争议,然而,今天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不是“走”和“不走”的问题。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已经将我国企业推上了这条道路,因此是如何“走”好的问题。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一定成果,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还很低,潜力和作用仍未得到有效发挥,部分企业对外投资存在明显的盲目性;经营主体结构不尽合理,企业经营机制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管理水平不高,普遍缺乏资金和人才;一些部门和地方对“走出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规划、组织、引导、支持和服务方面力度不够;相关立法工作滞后,监管体制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实践中下大力气解决。

一、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经验和体会

1.统一思想,加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动性。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客观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统一认识有助于从被动转为主动,是成功的关键。目前,虽然我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仍有困难,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已经成功“走出去”的企业认识到,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在国际市场融资,弥补国内市场资金的不足;可以利用国际资源,弥补或缓解国内资源供给的不足;可以向外提供成熟技术和设备,加快结构调整;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可以获取国际市场的第一手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可以锻炼和培养跨国经营的人才队伍。中石油集团、中石化、中海油等公司对外投资的成功佐证了上述情况。

2.认真深入调研,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调查研究是避免失败和取得成功的基础。国际市场犹如汪洋大海,在跳进之前,要知彼知己。欲“走出去”的企业应对以下问题有清醒地认识:是不是一定要“走出去”,到没到“走出去”的时候,是否具备“走出去”的条件和能力,往哪里“走”,有没有更好的市场,目标市场的局势是否稳定,政策是否有利,市场规模是否理想,经济效益将会如何,经济走势如何,资源是否充足,出了问题后解决机制是否公道合理,周边市场是否有很大的潜力,竞争对手会作出何种反应等等。华为公司在埃及市场上,TCL、新希望集团、力帆公司在越南市场上的成功等等,完全依赖于投资前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

3.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应确定重点投资相关地区和领域。

(1)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由贸易区已经越来越成为发展趋势,其特点是,组成自由贸易区的国家(地区)取消或大大降低它们之间商品贸易的关税,但仍按照各自的标准对非成员征收关税。由此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同等情况下,投资自由贸易区成员较之于非成员有着有利条件。以墨西哥为例,它既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同时也与其他30多个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因此,如企业在墨西哥投资,在符合产品增值比例的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可以免税或以低税率销往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其他30多个国家。华源在墨西哥投资近亿美元,生产的棉纺品因质优几乎百分之百地销往美国,而且售价要高于墨西哥本国企业生产的出口价格。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目前,已经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并且依然生效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达172个,它们的内部货物贸易量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量的50%以上。2003年6月29日,我国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订了“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协定;早些时候,我国与泰国签订了“蔬菜和水果”自由贸易协定;2001年11月,我国政府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南非、智利等国也正在与我国协商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协定和将要签署的协定不仅将促进双方的贸易发展,而且大大推动彼此的投资。

(2)周边国家。设想投资条件和环境相同,投资周边的发展中国家比投资相隔遥远的国家成本要低得多,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它们与发达国家的特殊贸易关系。我国周边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有着丰富的资源,也有相当的市场规模,购买力正在不断提高。我国的产品和技术设备不但适合它们的发展水平,而且物美价廉,颇受欢迎。例如,力帆从1999年进入越南市场,短短的两年,销售额已经达到1.17亿美元。目前我国摩托车占有越南市场的80%,其中力帆摩托车占到60%。目前力帆的牌子比本田响。华为已经将产品成功地打入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并且在印度建立了分公司,充分利用印度的软件开发人才,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服务。

(3)缺乏完整工业体系的地区。拉美是一个没有完整工业体系(巴西除外)但经济仍属比较发达的地区,人口5亿多,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多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0美元,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以电器产品为例,尽管拉美家用电器的普及要早于我国,但在质量、品种和式样上都已明显落后我国,更新换代将出现高潮。由于当前拉美经济连续多年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昂贵的日本和韩国产品,消费者迫切希望买到高质量但价格合理的产品。我国家用电器的技术、质量、外观、价格等均能达到拉美消费者的需求。2001年格力公司在巴西马瑙斯自由经济贸易区投资3000万美元、年产20万台分体空调的组装厂正式投产,迄今产品已进入巴西20多个大城市的主要高档电器公司、大型超市的专卖柜,销售网点和服务网点遍布巴西全国各地,在巴西占有了一定的地位。秘鲁是一个农业国家,有着7000万美元的农机市场。前几年,中国农机与工程总公司抓住了机遇,每年要提供数千万美元的拖拉机和农业机械。拉美国家只要开发,大到石油、小到纸张文具都有市场机会。

(4)经济待开发的地区。非洲是一个待开发的地区,也是最后一个未开发的地区。美洲和欧洲的商人正在准备进军非洲市场。非洲共有53个国家,7亿多人口,是世界消费层次最具多样化的地区。目前非洲年均对外贸易额只有2500亿美元左右,而且每年还从国际社会获得100亿美元以上的各种援助、贷款或投资,有着巨大的发展和消费潜力。我国与非洲有着传统的友谊,非洲在国际行动中也大力地支持了我们。2001年在北京召开的中非部长级论坛是新形势下中非合作的体现,我国政府免除了非洲国家100亿元的债务和贷款,对非洲摆脱经济困境,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在非洲已经建立了 10多个贸易中心。尽管碰到一定的困难,但总是暂时的,是前进中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尽管刚刚开始,但不乏有成功的实力。中石油集团在苏丹投资十几亿美元的石油开采和炼油项目不仅有战略意义,而且有相当的经济效益。

(5)资源领域。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资源变得越来越少,有些资源已接近枯竭。是否拥有所需资源成为支持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关键。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公开承认,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就是为了伊拉克和中东的石油资源。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的资源人均占有量比较低,发展与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2002年我国石油进口 7000万吨,占石油消费量2.3亿吨的30%。预计到 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将达到2.9亿吨,同期国内原油产量仅为1.7亿吨,对国外原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上升到40%。我国森林覆盖面积只有30%,远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我们不能仅靠自己的森林资源来满足建设的需要,要利用国际合作解决这样的资源短缺。有鉴于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有利条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服务。在森林合作方面,中信和中国外运在新西兰的不同合作项目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6)具有优势的行业。几十年来,我国已经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些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有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产品质量属上乘,拥有一批训练有素、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具备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有些行业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现象,需要予以转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据权威机构分析,我国机电行业、棉纺织、自行车、缝纫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机的生产能力均有 30%的过剩。这些行业中部分是传统领域,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产品在全世界受到欢迎,例如纺织品便是其中之一,每年出口超过500亿美元,华源在墨西哥棉纺项目的投资预计5年就能收回投资成本;部分行业是近20年发展起来,且发展得很快,产量达到全球排名第一,如彩色电视机,年产超过 3000万台,龙头企业长虹、TCL、海尔等已经有大量出口,并且每年还都在增加。这些产品的出口和行业的“走出去”,不仅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时尚产品,而且满足了全球消费者物美价廉的需求,同时有助于解决我们生产能力过剩的难题

4.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和合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现实。作为市场的主题,企业应该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今天的国际竞争中,以客观的态度分析自己,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有思路就会有出路,有创新就会有发展。经济全球化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励,尽管有合作,但竞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国际合作和项目竞争中,各国相关公司都在使用各种招数,集中一切力量,调集资金,配备最优秀的人才,精心策划和组织,争取最大的成功。

5.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精干队伍。在国际化经营中,人是经营成败的关键。尤其在今天这个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技术千变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拥有一支懂国际经济、国际政治、商业规则、外语等知识的队伍是成功的法宝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