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试析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影响的及对策

佚名  2011-12-14

论文关键词:通货膨胀 过度投资 流动性过剩 论文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流动性状况,并进行了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造成影响的国内外分析,最后提出了对通货膨胀的几项预防措施。 一、我国现阶段流动性状况分析 就现在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外汇占款对冲不完全, 基础货币投放过多, 导致流动性过剩。现有的汇率制度决定了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是外汇占款,即购买外汇资产投放基础货币。2003年末到2007年11月底,外汇占款增量约为9.64万亿元,被央行票据对冲4.91万亿元,基础货币净增约4.73万亿元,年平均增幅15%,通过货币乘数作用,M2增量约21.65万亿元,年平均增幅16.9%。 对此情况,央行进行较大力度的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过剩进行回笼,但是作用不明显。为了收缩过剩的流动性,央行在发行票据的基础上,又采取了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以减小货币乘数,收缩货币供给量的对策。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已经存在,只是在经济危机这个大的环境下被掩盖起来,且我国又进行巨大的资金投资,准备刺激经济,所以我们必须为流动性过剩的凸显和因此引发的通货膨胀做好预防准备。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造成的严重影响 通货膨胀对当前中国民众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少有三大危害。首先是它将使得中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通货膨胀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但是通货膨胀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大。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由于低收入民众只有工资收入(或者养老金收入),而工资收入的增长不仅总是在落在通货膨胀之后,而且上涨的幅度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这种情况在劳工权利缺乏的中国更加明显。 通货膨胀的第二个危害是它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使得中国本来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商品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对生产者发出的信号,生产者根据这个信号来掌握市场对自己产品的需求,从而相应地提高或者减少生产规模,以保证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运用。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 第三,通货膨胀将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在一个通货膨胀时期,最简单的牟取利润的办法就是涨价;而且是争取自己的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涨价。虽然到头来轮番的价格上涨将冲销自己产品涨价所带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收益,但是如果不涨价损失则将更高。 三、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国内外分析 国内外经验教训表明通货膨胀对经济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从中长期来看,通货膨胀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从许多国家来看通货膨胀率较低的经济发展较快,通货膨胀较高的经济发展较慢,与之相比,西方一些只重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而不重视抑制通货膨胀的国家,在70年代纷纷陷入了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局面,不得不在70年代末追求货币币值稳定。

其次,通货膨胀导致各种经济信号失真,造成企业的决策失误。前几年我国一度经济过热,原材料房产价格迅速上涨,许多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激战流动资金大搞固定资产投资,结果在市场价格回落后,出现经济泡沫现象,占压数千亿资金,拖垮了一大批企业。 第三,通货膨胀会扰乱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通货膨胀会破坏正常的商业信用关系,导致其也相互拖欠的三角债,在通货膨胀阶段,货币贬值过多,造成人们心里恐慌,会由货币储蓄转向购物保值,降低社会储蓄水平,损害竞技场启发长的基础,导致囤积居奇,扰乱正常经济秩序。 第四,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实际收入分配不公平,加剧社会矛盾。通货膨胀会损害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特别是固定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利益,是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时间长了是比加剧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 第五,我国企业生产经营和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通货膨胀会使巨大风险转移和积聚到国家银行,埋下巨大隐患,造成经济增长缓慢,资产质量和经营受以下降,严重消弱金融业对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杠杆作用。 四、对通货膨胀的预防措施 面对这些因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在现在的情况下,虽然控制危机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增长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但是在保增长的同时,必须预防因过度投资引发的通货膨胀。 首先,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真确处理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促进物价涨幅低于经济增长率。保持货币供给基本适度,货币供给既要有利于控制物价上涨,又要促进经济增长持续发展。改革金融宏观调控方式与方法。金融宏观调控要从直接调控为主转为以间接调控为主。中央银行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在货币供给控制形式上又送有紧,实行预调,微调,防止经济增长起伏过大,要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的作用,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支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其次,中央银行必须对存款金制度进行改革。要逐步回复存款准备金支付,清算和作为货币总量调控工具的作用。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一较高比例向中央银行交付准备金,保留预付金,另一方面有向中央银行大量借款的现象,理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金关系,增强商业银行资金自求平衡的能力。 第三,必须深化我国利率管制体制市场化改革,最终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为核心的市场利率体系。 : [1]何慧刚,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冲销政策:效应、制约因素和对,[J]。2007,(8)。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苏明,政府财政投资的定位及其投资方向和重点(上)[J]。湖北财税,2003年第2期。 钟昌标,中国区域产业整合与分工的政策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6)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