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环境成本界定与确认

田志莹 黄静  2010-04-13

企业要生产出符合标准的绿色产品,必须从产品的源头,即产品的规划与设计开发阶段抓起,充分考虑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废弃阶段的环保要求。这一阶段发生的环境成本主要有:设计人员进行绿色设计的培训费、绿色设计过程中的运营费等。 (二)产品制造与生产阶段 在这个阶段应该进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 这一阶段发生的环境成本主要有:环保设施投资成本(如过滤装置、废水处理装置的投资、运营、管理等相关成本)、资源循环成本(如水循环使用、能源余热二次利用等所发生的成本)、采用替代有毒化学物质材料等的工艺调整及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支出、提高产品耐久性及再生处理易解体程度的成本、环境负荷的监测和计量成本、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进行回收利用和处置所发生的成本等。此外,环境标志认证成本大多也发生在这个阶段。环境标志认证是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市场竞争的通行证,我国从1993年开始认证,认证费用主要包括认证申请费、检查费和产品检验费、审定与注册费(含证书费)、年金(含标志使用费)等。 (三)产品销售与使用阶段 这个阶段发生的环境成本主要包括产品流通中的环保包装支出、使用过程产生的废物处理成本等。 (四)产品废弃阶段 产品使用后的废弃物或者残余物通常以废水、废气、废渣、废品等形式出现,要达到环保标准,必须要对产品的废弃物进行必要的处理后再排放,或者进行回收利用。因此,这个阶段的环境成本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再生循环项目投资成本和运营费用、不可利用废物的处理费用、不符合环保标准的罚款支出等。此外,由于企业自身的原因而对环境造成损害所发生的成本也可以包含在这个阶段。主要有对土地污染、自然破坏的修复成本,环境事故或公害的赔偿金和罚金,各种排污费、环保案件的诉讼费和罚款等方面。 可见,企业产品各生命周期阶段的活动均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企业只有深入到产品各阶段,才能发现产品成本发生的不合理之处,以便寻求改进方法,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四、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环境成本的确认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所讨论通过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对环境成本确认问题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定,一是确认时间:应当在首次得以识别的期间加以确认。二是确认方式: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如果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就应将环境成本资本化,然后在当期及以后各受益期间进行摊销;否则,应作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确认环境成本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主要依据是这项成本的发生是否能够使企业未来经济利益增加,如果不能,则应予以费用化。据此,对产品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环境成本可以考虑做如下确认: (一)产品规划及设计开发阶段 此阶段所发生的成本虽然可能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但是这些成本的发生是为了减少或者防止产品生命周期后续阶段潜在的污染以保护未来环境,所以,这一阶段的成本适合进行资本化确认。 (二)产品制造与生产阶段 1.环保设施投资成本、采用替代有毒化学物质材料等的工艺调整及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支出、提高产品耐久性及再生处理易解体程度的成本,由于可以提高资产效率和预防环境污染,应于设备达到可使用状态时或者成本发生时,予以资本化。 2.资源循环成本、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进行回收利用和处置所发生的成本,属于与当期经营活动有关的清理成本;环境负荷的监测和计量成本属于当期的环境审计成本。它们不会在未来带来经济效益,或者说与未来经济利益的发生没有足够密切的关联,因此应将其费用化处理,计入当期损益。 此外,环境标志认证成本虽然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但由于金额不大,按照会计上的重要性原则,也可以将其费用化,计入认证当期损益。 (三)产品销售与使用阶段 产品流通中的环保包装支出,如果包装物可循环使用,符合资产确认标准的话,可将其进行资本化处理,否则应予以费用化。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处理成本,通常只与使用当期相关,可于成本发生时进行费用化处理。 (四)产品废弃阶段 再生循环项目投资成本、废水废气处理设施投资支出由于可以提高资产的生产能力和效率,故而应于成本发生时予以资本化。再生循环项目日常的维护运营成本、不可利用废物的处理费用、环境破坏的修复成本、环境事故或公害的赔偿金和罚金、各种排污费、环保案件的诉讼费和罚款等通常进行费用化处理。 本文对环境成本的界定和确认,是以企业的产品为中心,依据生命周期分析的思想进行的。但环保问题是全社会的大事,单个企业的力量是微弱的。因此,所有企业,尤其是同一价值链上的各类企业应该发挥协作优势,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环境成本进行界定与确认,建立解决环境问题的共享机制和有效的逆向回收体系,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