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基于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安新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研究

张萌 杨洁云 张宇  2010-03-24

3.景区管委会与旅游企业。在中国大部分自然资源丰富而保存完好的旅游地都处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白洋淀地区也不例外,政府无力全部承担大量的旅游开发资金,不得不需要吸引投资商来完成。目前白洋淀景区中的各大景点均是由区外的旅游开发商投资兴建的。然而政府和旅游企业在发展目标上存在较大分歧:政府在旅游业中起到的是一种宏观调控的作用,因此,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全面协调的发展;而旅游企业的经营者则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湿地资源和当地环境的保护以及社区居民生计的维系缺乏责任感。因而,白洋淀的景区管委会在为引进资金而对旅游投资、经营商大开绿灯、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其行为的引导、监管,以防止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社区发展之间出现尖锐矛盾。 二、白洋淀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问题 (一)认清主要问题 1.确定主要问题。召开分别由政府部门代表、旅游经营者代表和社区居民代表出席的三方主要利益相关群体座谈会,共确认了10个主要问题。(1)旅游收入低;(2)人员素质低;(3)传统民俗文化流失;(4)生态环境退化;(5)旅游产品单一;(6)缺乏统一、合理的规划;(7)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效率低;(8)收入分配不均;(9)社区参与不足;(10)缺乏协同、参与机制。 2.确定核心问题。在进行问题分析之前,必须首先确定核心问题。确定核心问题的方法是,基于各个主要问题,构建问题矩阵,寻找问题之间的关系;存在关联的问题,在问题矩阵中赋予值“1”。累计各个问题得分,将得分最高的问题确定为核心问题。根据问题矩阵,“社区参与不足”与其它问题关系最为密切,总得分列全部问题之首,因此“社区参与不足”被考虑作为核心问题。 (二) 核心问题及相关问题分析 1.社区参与不足。白洋淀的居民世世代代以捕鱼、苇编为生,旅游业兴起之后,参与旅游业逐渐成为他们另一项重要的生计来源。当前,社区居民通过个体经营餐饮业、苇编工艺品加工、导游、渔船游览、景区和宾馆服务等形式实现在当地旅游中的就业。除自主经营农家乐、家庭旅馆的居民外,其他被旅游企业雇佣的社区居民由于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缺乏专业技能等原因,只能局限在地位低、工资低、技能要求不高、工作环境差的岗位上。而就业之外的参与更是有限,社区未被赋予旅游业发展的决策权,不能充分参与到旅游业的规划和管理中来。在旅游收益分配方面,旅游企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大部分社区居民并未因参与旅游业而走向富裕,而没有机会参与旅游业的社区居民,尤其是其中的贫困户等弱势群体,更加没有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利益,旅游业维系与促进当地社区生计的功能并未全面彰显。而社区被排斥在旅游决策、规划、经营管理和获益之外,其结果是社区居民缺乏保护当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社区文化的热情和动力;另一方面,社区没有掌握旅游开发的主导权和控制权,造成了旅游产品的单一、旅游景点雷同、人造景观过多和旅游经济收益漏损等问题。 当前白洋淀社区居民参与不足,问题的形成有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的原因。(1)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管理权和开发经营权的相对垄断。我国由于长期处在政府主导的机制下,民间非政府组织力量薄弱,民众缺乏民主参与意识,,使得旅游开发中缺乏有效的协同、参与机制。(2) 内部条件因素。白洋淀社区参与旅游除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外,其自身的种种先天不足也是导致问题存在的重要因素[5]。主要是资金不足,人才匮乏,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当地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业中处于不利地位。 2.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效率低下。白洋淀地跨两市五县(市),是一个多行政区管辖的旅游区,同时各地旅游开发管理,涉及旅游、水务、建设、环保、交通等部门,这种行政管理重叠、部门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的管理模式,容易造成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等多种矛盾,导致产业发展投资浪费,重复开发以及拦车、抢客、扰乱码头秩序等行为时有发生。 3.生态环境退化。白洋淀生态功能逐年下降,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淀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洲滩围垦、环湖丘岗的开垦和掠夺性捕捞、狩猎等,导致湿地萎缩,植被破坏,局部水土流失严重,严重破坏了白洋淀的生态平衡。 4.旅游收入低。白洋淀地处北方地区,典型的季风气候使白洋淀形成明显且难以改变的淡旺季,为扩大旅游业规模增添了困难。目前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夏季风光,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 10月份至次年的5月这段时间旅游企业基本处于停业阶段,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差。此外,大众观光产品仍是目前白洋淀旅游的主流,缺少休闲度假产品和参与性、认知性、体验性的生态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旅游者在白洋淀的人均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不高。 三、 白洋淀生态旅游的参与式开发对策 参与式发展注重对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赋权,以期提高其在发展决策中的参与,以及使其最终在变革社会结构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因而社区的参与及参与程度对湿地生态旅游的成败具有决定作用。在白洋淀旅游业发展以扭转社区及其居民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劣势地位。 (一)提高参与能力: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 授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教育和培训往往最能体现造血式扶贫,是旅游扶贫的思想精髓,也有利于社区参与旅游的可持续性。针对社区居民的宣传和教育应由白洋淀景区管委会负责牵头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环境宣教,除帮助居民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还要使其掌握保护环境的基本技能;(2)旅游知识普及,主要的讲授内容包括旅游及生态旅游的概念、旅游开发的内容与步骤、参与旅游业的成本与收益、国家有关政策等;(3)旅游从业技能培训,旅游接待服务及经营管理的技能培训包括指导居民将其空闲民居改造成农家旅馆开展接待活动。另外,为实现妇女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就业而实地开展景区导游、景区及宾馆服务人员的培训,组织培训班,传授妇女苇编工艺等。 (二)提供参与机会:资金支持 为使社区居民在生态旅游开发中获得平等的参与机会,景区管委会需要通过一系列手段为其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或者引入相关的经济激励措施。如建立社区旅游发展基金。引入低息小额信贷制度,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等。 (三)创造参与途径,发展参与型旅游产品 这是发展对策中的核心措施,社区居民参与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的途径主要是在生态旅游规划及决策中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以使规划或决策更加符合景区实际情况;另外就是共同发展营造社区参与型旅游产品并成为其最主要参与者与最大受益者。社区的参与有利于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旅游者体验的深度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产品单一和季节性明显的缺陷。 (四)保障参与效果:利益分享 获得经济效益是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目的之一[6]。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对社区居民在参与生态旅游中的付出的必要回报,也是对社区参与资源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的有效激励。除了通过就业等直接参与利益分配外,没有直接参与的社区居民,也可通过集体基金补偿、利益的二次分配等形式保障他们也能分享旅游收益。对征用社区集体和居民的土地、及破坏其他资产的所做的补偿,可以是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补助,也可以是技术培训、提供就业及信息等。社区及管委会共同出资联营公司的收益中,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和公益金,分别用于扩大社区旅游再生产,及社区的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福利等。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