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专业化方法与途径的思考

佚名  2011-11-18

【摘要】理论研究是实践的先导,对于继续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继续教育方面的研究著作相对较少,且理论性不强,研究者主要是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从事继续教育实践工作的则比较少。应该积极鼓励相关管理人员结合工作的实际开展理论研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形式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扩大理论研究的规模:一是开展、组织广泛的课题研究,提升自身的理念水平和增强继续教育市场的开拓能力。二是组团考察国外高等继续教育开展状况,加强国内外继续教育比较研究。三是组织专题研讨会,定期进行学术交流,为继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促进继续教育领域的学术发展。

随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工程的推进,人们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受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后的继续教育日益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高校要适应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分散、缺乏制度与规范化的办学模式,建立制度完备、管理科学、操作专业的办学系统,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做到体制建设、师资建设、市场开发、课程设计、教学管理以及理论研究等的专业化。

一、继续教育专业化的内涵和概念界定

专业(Profession)最早从拉丁文演化而来的,原意是指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信仰。作为一个科学术语,目前有两种意义上的理解,一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主要指学科分类专业。另一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被看成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含义而又变化的概念,主要指一部分知识含量极高的特殊职业。专业是专业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进一步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化的基础。不同的领域对于专业一词界定也各不相同,进而大家对专业形成不同的诠释。专业属性和特点的不同,使特定领域就会形成不同于其他研究领域的专业化理论,构建起不同的专业化演进模式。因而,对专业概念的澄清与界定是进一步分析专业化,进而分析继续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那么,怎样的继续教育才是专业化式的继续教育呢?继续教育专业化是指对已经取得某个职业任职资格者(有任职资格者并不等于他已达到专业化的标准)继续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提高,使准专业或专业化程度较低的职业成为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职业,或在已有专业化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专业化的过程,使从业人员不断走向外行人无法替代的专业化境界。它是一种系统性、专业性、开放性和终身性的教育活动。一言以蔽之,继续教育专业化就是要实现以高标准求高质量,即通过从业人员高标准的教育培训达到提高培训者综合素质尤其是使培训者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继续教育专业化的社会背景

(一)建设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学习型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社会对高层次继续教育需求增大。如今,终生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不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正在变为可操作的实践。许多党政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领导人意识到,组织惟一持久的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爱学才会赢”。这些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把高端培训的眼光瞄准了国内一流大学,寄希望通过名校巨大的品牌感召力、优秀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校园氛围来为其培训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骨干精英。 (二)经济结构演变和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 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部门中的行业结构变化及各部门或行业的技术结构变化为特征的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新的技术含量高的岗位不断产生,旧的技术含量低的岗位持续消失。同时,原有教育制度培养的大量“标准化人才”已不适应今天信息化经济对富有独创性和个性人才的需求。因此,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继续教育必须不断调整、更新教育结构和内容,使继续教育不断专业化,以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学习需求。 (三)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技术变革创新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必须为科学技术人员建立知识更新的机制,以保证我国科学技术跟上世界科学技术前进的步伐,使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处于国际的前列。同样,企业必须为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建立知识更新体系,以保证企业工程技术跟上国际经济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自身文化水平,而且要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劳动岗位的需要。又由于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文明的需要。 (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的需要 我国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每年因操作工技术不过关造成的生产事故和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千亿之多。此外,科学技术的转化率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因而,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却不是一个人才资源强国。要改变我国落后的人力资源状况,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之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适应,任务非常艰巨。继续教育专业化是一条基本途径。 (五)全球化效应的影响和全球性人才竞争的需要 发达国家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强大的人才、科技优势,对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中国,构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仅仅通过国民教育和引进人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问题,更不能缓解这种竞争压力。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努力实现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深入挖掘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潜能,加快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因应世界教育强国开展强劲的“教育贸易”攻势,为了能与国外教育机构进行较平等的竞争,为了抢占中国教育市场,我们必须不断深化、拓宽继续教育的内涵,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三、继续教育专业化的方法与途径

(一)树立专业化的教育理念 从理论上说,继续教育是大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其客观而言,继续教育长期以来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处于极为边缘的地位,学校内部对开展继续教育一直持争议态度,认为:大学的主体在于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在于开展科学研究,而开展继续教育可能会冲击到大学的教学、科研。 但近年来,继续教育在学校日益受到重视,继续教育正从教育事业的边缘慢慢向中心靠近,学校逐渐认识到,继续教育是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视窗,是社会了解大学的重要渠道。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大学不仅将先进文化传播给当代中国社会各层的精英人物,更重要的是传播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的人文精神,使社会对大学的使命有着切身的认识和了解,从而给学校带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大学的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大学应该是“多样性、研究型、开放式”。继续教育是大学服务社会的体现,大学通过市场运作开展继续教育,取得经济效益,本身就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为社会培训高素质的人才,对大学来说,这也是利用自身优势办学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开展继续教育,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继续教育也因此在大学内部日益受到重视。上述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继续教育专业化的发展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创建专业化的法制环境 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完善继续教育法规体系,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继续教育的性质和地位,明确办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各种社会团体在发展继续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全体国民的受教育权利不被侵害和剥夺:在贯彻落实《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要积极制订、完善相关法规和配套制度,加大继续教育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逐步形成多层次的继续教育法规体系,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供法律保证同时建立法律监督、检查机构和制度,建立教育资格审查机构,保证各种社会团体和个人依法行事,保证继续教育质量,积极建立教育经费审计机构,保证教育投资的正确、有效使用:促进企业高校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创建专业化继续教育机构:增加对继续教育的国家投资,扶植优秀的继续教育机构:禁止垄断特别是政府机关的办学垄断,鼓励竞争、优化教育资源组合,督促行业建立技术标准,建立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为不同教育形式、不同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建立统一的行业入门标准,提升人才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专业化的管理机制 专业化的管理机制是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方向,初步建立科学化、制度化、网络化的管理体系,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步伐,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提供有力的继续教育支持。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专业化团队是高校继续教育专业化的组织保证。大学的良好声誉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加上继续教育良好的发展前景,很容易吸引到一批学历层次高、基本素质好的人才。但是,人才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一定的规律和过程。继续教育本身是一个教育、培训人的工作,在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从事继续教育的高校有着天然的优势。从事继续教育的高校不仅是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建立的重要力量,而且也应该是学习型组织的亲身实践者。继续教育开出的培训课程,要受益于社会,就必须首先受益于自己的员工,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化素质,让员工的个人成长与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机结合,从而使自身成为社会上学习型组织的典范。 (四)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关键。一流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大学内部,但又不完全局限于大学内部。大学内部除了一些优秀的在职教师之外,还有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颇具造诣的退休教授。他们热心教育事业,常常把与高水准、高素质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当作是自己学术生命的延伸,因为在与这些高水准学员的交流中他自身也得到启迪。 其他高校的优秀教师、来自政府机关的决策者以及执行者,以及来自各个行业的精英都可以成为继续教育主讲教师的来源。特别是聘请来自政府机关和各个行业的主讲教师,对于启发学员的智慧、拓展学员的视野都很有益处。此外,来自在港、澳、台以及国际上的一些优秀教师和成功人士都可以吸纳为高端培训的师资。 作为专门的继续教育机构,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一定要对教师倾注感情和心血,让他们感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在课堂之外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跟学员多多交流,以使他们的课堂讲授更具有针对性。 (五)建设专业化的技术人才队伍 随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工程的推进,人们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受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当坚持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方向,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人事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文件决定实施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即“653工程”,是从2005年至2010年6年间,在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等5个领域开展专项继续教育活动,重点培训300万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按照“653工程”的要求,继续教育专业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新局面应是积极建设专业化的技术人才队伍,即:加强专业职业道德的教育,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终生学习的教育。 (六)开发专业化的培训市场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应该有自身市场开发战略定位,大力开发、整合和充分利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等现有继续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开发使用效率,逐步实现继续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共享。 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和发展继续教育市场,引导相关机构、用人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继续教育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调节作用,通过市场实现继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加强对继续教育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尤其是加强对继续教育机构及其培训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实行培训基地资格认定制度和教育质量评估制度。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服务业,加快推进继续教育产业化进程,吸引更多资源投入到继续教育中来。鼓励、扶持专业化程度较高、运行机制灵活、具有“品牌”项目的继续教育企业的发展。 (七)完善专业化的课程设计 高层次非学历培训,对于教学内容也捉出了更高的要求。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学员大多是某个岗位的重要领导,或某个行业的专家,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希望在更大层面上开拓自身的视野、改善已有的知识结构。因此,课程应该在体现前沿性的同时,还要注重综合性和跨学科性。 (八)实现专业化的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方面,需要有一套专业的、规范的工作流程来保障。整个教学管理工作可以包括四个方面,即前期准备工作、全套管理服务工作、全程质量监控、后期教学评估工作等。其中,“前期准备工作”是基础,主要包括联系师资、安排课表、确定场地等;“全套管理服务工作”是重点,主要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与教师、学员做好沟通,倾听教师、学员对教学的意见,做好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全程质量监控”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监控教学质量,及时在教师和学员中回馈双方的意见。后期教学评估工作主要包括:全体学员对课程设计和教师讲授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及时对培训班的整体教学质量做全面评估,撰写书面评估报告。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