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试谈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张国祥  2010-11-05

论文关键词:胡锦涛;“三个代表”;丰富和发展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丰富和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历史地位和新贡献;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新的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系统论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历史地位和新贡献

2003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不仅肯定了江泽民同志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功勋,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而且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历史地位和新贡献的论述,丰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胡锦涛同志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贡献,主要是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

二、提出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具体来说,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以下七个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价值在于:第一,它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它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第三,其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第四,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三、提出新的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新的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2004年1月,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发表讲话,要求广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新的政绩观是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这种政绩观克服了过去主要追求GDP等指标的局限性,它要求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所谓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叉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所谓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各项政绩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所谓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衡量干部政绩,最根本的是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新的人才观即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人才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所阐释的科学人才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其中,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这是科学人才观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成为人才的基础,这个要求和基础,不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都是必需的;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者,这是科学人才观的核心,也是一个人成为人才的最显著标志;在三个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做出贡献,这是科学人才观的目的或落脚点,也是一个人成为人才的集中体现。为什么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呢?首先,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第二,人才资源是第一动力资源。第三,人才资源是第一贵重资源。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把人才强国作为国家战略。人人皆可成才一—这是一种大人才观,它既包括显现的人才,又包括潜在的人才;既涵盖有学历有职称的人才,又涵盖没学历没职称、但有专门技能的人才。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关键在于消除不利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政策障碍以及狭隘的人才观,完善人人可以成才的人才开发机制。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越种观点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坚信人民群众是人才的源泉。它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善于发现和挖掘潜藏于群众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在人民群众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

新的群众观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己的群众观点,这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的观点。2003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研讨班结业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蜻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从执政的角度概括党的群众观。它要解决执政党的权力问题,执政党的功能问题,以及新形势下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同年l2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不断实现民利,……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特别要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四、系统论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

2003年2月,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号召全党: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系统阐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执政经验,这就是: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六条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六条执政经验结构严谨,逻辑严密。)A#i-在结构看,第一条讲执政的思想基础,第二条讲执政的制度基础,第三条讲执政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第四条讲执政的群众基础,第五条讲执政的主要方式,第六条讲执政的根本保证。从内在逻辑联系看,它是把党放在执政主体的地位,沿着执政规律的思路,阐述和回答了党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问题。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一总体目标是从我们党为谁执政的角度,从我们党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的角度,从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坚定性、纯洁性的角度所作出的精辟概括,指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奋斗方向。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这就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对党的总体执政能力提出的要求。

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包括执政能力的内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历史地位);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要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第一次明确概括五大执政能力;第一次明确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责定位;第一次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次正式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因此,它实现了重要的理论创新。

五、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5年2月,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胡锦涛同志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哦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这就阐释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胡锦涛还确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任务。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理论体系,在上述五大贡献中,科学发展观统揽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执政能力建设理论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支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它们的地位极其重要,是迄今为止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发展。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