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农村消防现状与火灾预防对策分析

朱成彬  2021-05-20

摘要:处于我国社会发展新时期下,受市场经济近年来的稳步增收带动,我国各地农村地区建设进程日趋加快,农民群众物质生活基础实现了对比以往的跨越增强。然而,由于公共消防安全的缺乏重视、当地政府部门财政资源短缺、农民群众消防法律意识薄弱等诸多客观因素催化,导致农村地区火灾预防力度不足,消防安全维护工作整体推进现况不容乐观。鉴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当下农村地区现存的突出性消防安全问题,着重阐述可行性应对措施。旨在大幅强化当地火灾预控实效性,为农民群众创设出安全、稳定的公共生活秩序,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序、顺利完成。

关键词:农村地区;消防现状;火灾预防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在我国各地农村地区深度践行、贯彻的大背景中,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了切实提高的同时,各类突发性火灾事故数量同样也在日渐增多。因农村地区空间布局较为紧密、易燃农作物大量堆积、公共消防设施未充足配置等因素使然,当火灾事故形成后,则可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发展、蔓延。除了可直接侵害农民群众正当、合法的财产利益外,甚至还会威胁、剥夺其人身生命,社会影响较为恶劣、深远。对此,为整治农村地区火灾事故层出不穷的不良乱象,减少、清除可衍生成为火灾灾害的风险隐患,将火灾发生后的危害程度限制于最低范围。当地消防队伍则应根据农村地区综合实情,设计、推出系列科学、现实性火灾防范措施办法,保障农民群体综合权益免受火灾事故侵蚀。

1.农村消防现状

1.1 消防设施未完善

由于农村地区财政资源对公共消防安全方面的投入短缺,部分乡镇内部消防安全综合条件不能与现行的规范标准相契合,导致火灾事故易于多发频发在农村。以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为例,全县农村基层消火栓建设数量不足,乡镇街道以下自然村、村小组内消火栓数量不够,消防水源主要依靠水池、水窖,其水源条件及储水量不能满足灭火作战需求。再来部分自然村、村小组的内部道路不能满足消防车通行需求,村内道路拓宽硬化工程还在规划建设中,不具备消防车通行条件。加之缺少必要的火灾扑救器材设备,现有的部分消防器材、设施设备使用率普遍不高,与实际使用不匹配,不能满足实际火灾扑救需求。

1.2 火灾隐患未清除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因地理位置、文化教育、经济交通等元素的差异性,乡镇内部经济发展、农民生活习惯及习俗同样存在大量不同。且因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较为欠缺,消防安全常识及火灾预防重要性尚未有力宣传、深度普及,造成农村地区火灾隐患呈现出复杂、多变等特征。

农村地区“自建房”规模较大,土木建筑众多,草木等易燃元素随处可见等,均是催生火灾事故发生的消极性隐患。特别是对于北方农村地区而言,冬季取暖常见手段为“烧火炕”,更易引发火患灾害。另外,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生活环境、条件实现了明显改善,所用家用电器的功率日益提升。但农村地区大多电力线路并未得到升级优化,仍处于老化、高磨损这一不良状态中,致使因“电气”元素产生的火灾事故几率至高不下。加之一些农村地区未对秸秆、堆垛等物质焚烧问题施以明确规范,也是公共消防安全中的严重隐患。

1.3 农村消防安全力量建设质量不高

一方面是对火灾抗御能力的先天性不足,另一方面当火灾发生后,农村地区往往存在距离城市较远,专业消防力量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的情况,这就对绝大部分农村自身的消防安全力量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上农村地区自身消防力量的建设一直都存在问题。同样以石林彝族自治县为例,一方面在农村微型消防站建设和农村志愿义务队建设方面因缺乏工作经费等其他原因,普遍存在器材装备长期放置无人管理使用,队员年龄偏大、人员不稳定、缺乏专业培训、能力素质不高、没有能力开展防火和宣传工作的情况。另一方面乡镇政府专职队伍建立及运行保障经费不足,部分乡镇街道政府专职队缺少基本运行经费,基层消防力量主要依托森林扑火队,一方面人员缺少固定性,另一方面森林防火期结束后,工作出现“断档”,遇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组织召集人员困难,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

1.4 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效果有限。

基层农村地区村两委干部和群众消防素质不高,虽然地方政府、消防救援大队和公安派出所组织“一委一办三员”、微型消防站和志愿消防队的培训,但实际效果有限。农村各类教育、文化等社会资源匮乏,消防宣传教育能依靠的载体不多,日常消防宣传力度不大,群众消防意识不强,对火灾危害认识不深,是火灾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1.5 诱发火灾因素较多

造成火灾的发生的常见原因为生活用火不慎和电气线路故障,除此以外,农村地区都会有集中堆放谷物粮食及烧柴的情况,长期堆放的谷物粮食,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存在发生自燃的可能,再来“小孩”玩火作为农村地区较为常见的普遍现象,在火灾事故发生原因中也有一定占比。家长普遍外出打工,劳作,小孩又缺少对火灾事故的深刻认知,不能判断“玩火”这一行为的正当性,且缺乏在“玩火”后的及时教育与严格惩罚,使得小孩在自身引发的火灾事故中受伤、死亡的真实案例屡见不鲜

[1]。

2.加强农村火灾预防的对策

2.1 构建农村消防责任体系

站在农村地区经济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的大背景中,当地消防救援队伍、相关政府部门应互相协同、协作、配合完成公共消防安全体系搭建工作。应根据国家出台的“消防法”等有关法律规章正面提出的公共消防要求、标准,为农村地区内部充足配置先进性消防设备器材、建设与当地相匹配的公共消防设施。制定农村地区公共消防安全责任机制,合规、清晰的划定各领导干部、消防辖区需全权承担的公共消防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制定和明确乡镇到村委会到自然村和村民小组的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将党员领导干部、派出所消防警组人员细划分工挂靠到每个村、每个点、每一户,负责挂钩村、挂钩点、挂钩户的消防指导工作,形成上层监管力量,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也可在火灾事故发生后进行严格的责任追求,倒逼各消防安全负责单位、负责人提高对公共消防的重视程度,增强其火灾预防工作主观执行力[2]。

2.2 强化公共消防力量建设

分析抑制农村地区火灾预控成效稳步提升的客观因素,其中较为突出的当属财政经费不足。因公共消防工作专项资金不能及时、充足分配到位,造成当地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数量、等级无法有力保障,专业消防人员同样较为紧缺。对此,为针对性解决这一不良问题。一是消防队伍应将当地消防力量施以有机整合,充分调动现有基层消防力量,提升消防工作参与度和积极性。依托护林员、森林扑火队、以及基层群众组织,整合现有的组织力量,参与防、灭火工作,强化基层火灾抗御能力。同时适当增加人员的经费补助及表彰奖励,提升工作荣誉感;二是消防队伍应为乡镇提供消防设备使用、消防监督检查业务、火灾隐患排查等主题的系统、专业化的消防工作培训指导。呼吁村民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空闲时间中自发在乡镇、村庄内巡视、发现、排查、上报各类细化性火灾隐患,以及能够在火灾事故突发后正当、合理、机动的开展灭火行动,为消防队伍争取救援时间,继而对应弥补农村地区消防员储备不足这一问题;三是提高消防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政府部门应将火灾防范工作摆放至政务处理首要位置,为公共消防优先下发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地区内部消防设施安装增设的充足、科学,为火灾事故真实发生后的灭火工作提供设备支撑。

2.3 加大农村消防安全宣传

由于农村地区消防警力的不足,公共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无法深度、全面实行。导致农民群众火灾防范意识薄弱、消防安全常识缺失,引发了众多不必要性火灾事故,直接损害了其人身及财产安全。对此,当地消防队伍应将“新农村建设”有关指导作为基本遵循,围绕公共消防展开法律规定、消防常识、火灾防护、隐患消除、用火用电、自救逃生等多样有组织、有目的的宣传工作。而这就需要消防队伍与当地村委建立共识,灵活运用村庄广播、横幅墙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地方电视台等多元窗口传播消防知识。潜移默化的加强农民群众对火灾防控的重视程度,使其可切实掌握、应用消防小知识就家庭、村道中潜藏的火灾隐患施以正确、及时的排查、治理,以此将农村地区火灾事故突发概率逐步降低。此外,消防队伍还应将公共消防宣传工作引进于当地各级校园,为学生细化讲解火灾事故可造成的重大危害,引导其对火灾防范的积极含义形成独特、全面的了解,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就纠偏他人的不当性行为举止,如“在加油站抽烟”、“随地扔烟头”、“大量堆积易燃物”等。进而搭建出稳定、安全、良好的农村地区火灾预控新格局,确保消防队伍可有序、高质执行日常公共消防管理工作,侧面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落实公共消防安全工作,当地消防队伍应严格秉持“因地制宜”这一根本原则。立足农村地区公共消防安全综合现况,精准捕捉其中潜在性火灾隐患、危机,并针对性设计、实施与之高度匹配的可行性解决处理办法及前瞻性火灾防控措施。多角度提高农村地区火灾防范综合能力水平,推动当地消防安全大环境基础建设稳步提升致新台阶,高质实现农村地区公共消防安全硬件、软件条件的优化、改善。促进当地消防工作完成时效性可明显加强,全方位保证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稳定性及当地社会秩序运转有序性。从而以公共消防有力保障的角度助推农村地区经济长远发展,为振兴乡村战略的圆满完成创造良好空间。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