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物价上涨,给日化企业的一张通告牌?

张红辉  2011-03-11

物价上涨,你准备好了么?

据悉报道,2010年以来,物价上涨催生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猪八戒”、“苹什么”、“糖高宗”、“油你去”、“煤超疯”等网络热词,引起了大众消费者对此物价上涨的压力感到郁闷和痛苦,而物价“现实之痛”与统计部门公布的CPI数据之间的较大落差,也使各界高度关注CPI数据构成如何更客观地反映我国居民消费的现实状况。

从市场基点来看,物价上涨对于企业来说,有些企业他们意识到了原料大涨的情况下,不得不把产品价格提上来,但是,对于企业的产品提价又引起了什么原因导致终端市场难以提升销量呢?原因来源于市场原材料物价上涨,企业才提价,市场终端消费者一时接受不了企业提价的事,而许多企业的老顾客对企业提升产品价格感到很郁闷,有些顾客不得不选择其他的产品。

而对消费者来说,物价上涨留给他们的是“眼泪”?他们接受不了一时袭来的这个现实涨价压力,他们经济收入不高,又面对了这样的现实压迫高消费,那简直是被控制的“奴隶”嘛。在全国市场经济下,新的一轮通货膨胀引起了国民消费者的热度关注和反抗,国人都希望政府有个合理的解释和政策调控。而有些地区政府已经发出通货膨胀政策控制以及企业福利政策调整,还有些地区企业已经把待遇水平提高上升了15%,保障员工的生活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

对此物价上涨,其实就是原料价格上涨,企业才得以做出产品提价放出终端销售,引起了消费者的大同反响,让消费者感到这样的“现实提价”痛苦。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政府在积极控制调整这项应对措施,尽量把物价指数降得最低,给消费者的一个很好的答复,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你们应该做好准备,一起面对这个现实的问题。

物价上涨,企业如何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什么都涨了,企业的原材料也涨了,对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许多企业也把产品的价格提升上来,为了一时的产品利润点而忽视了终端市场消费的实际情况,导致市场消费能力下降。

从日化行业观察到,自今年2011年1月1日起,迪奥、兰蔻、碧欧泉、香奈儿等国际一线化妆品品牌提价,幅度在5%~10%之间。 有业界专家认为,化妆品行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于涨价完全是市场导向行为,因此,众多企业也纷纷跟着提价,这样的跟风主流趋向会导致市场发育不良。

有消息称道,欧莱雅是本次涨价的主角,旗下兰蔻、碧欧泉等产品都将提价,而对于提价原因,欧莱雅表示化妆品的价格受原材料成本、研发投入、人力及营销成本、汇率波动、税收、通货膨胀及市场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如这样通货膨胀行为,比如白酒、菜、鸡单、房价、燃油等各不同行业领域的物价都上涨了,上涨快得不得了,让消费者一时很难接受,而在某些消费领域里面,消费者接受程度不高,导致了消费者对此产品不会再买单。

在资本企业的物价上涨,国内的一些日化企业也跟风了,他们而没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上来看,看是否能让消费者接受这个提价。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都在这条不平衡的线上站着,都被夹在物价上涨的“命苦”牵连线上。对于企业如何更好的与消费者度过这个难关,让消费者继续接受你的产品呢,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对,采取符合市场的规律作为导向,而不是真正的把消费者忘记,消费者是上帝,不能为了提价而忽视消费者的接受能力。

企业应该做好三点应对策略,才能更好把握住市场需求,其一,原材料上涨,企业应该控制到自身提价的幅度范围;其二,不能因市场竞争行为而提价,你就跟着提价,必须从消费者的能力程度上把握好;其三,抓好市场终端需求,把握好市场价格的变动,推出符合消费者价位的特色产品。

物价上涨,就是工资不涨

涨、涨、涨,什么都涨了,就是工资不涨!

对于很多消费者抱怨,涨价了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经济收入又低,对于水涨船高的物价,我们怎么能接受得起这样的高消费呢?此观来说,政府又是怎么来给国民消费者的一个真实答复呢?政府只能宏观调控?还是出台政策?其实政府唯一最大就是政策出台和下达企业调空的优惠待遇政策补贴,才能更高的以度难关,保障消费者能力。

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一带的城市,许多企业招工特别难,有些企业为了保住人才和吸纳人才,用了股份制+现金补贴的福利政策来用才,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企业不能不这样做,因为他们意识到了人才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不好招,所以才出此下策。

据悉报道:在福建某服装厂,为了保证员工的生活保障,某服装厂也推行了股份制和提高待遇福利等政策,各个普通员工都以15%的待遇提升,而且每个基本员工从2000元/月到2500元/月,表现为良好的,公司再奖励300元的福利,同时还有其他的娱乐活动,比如聚餐吃饭、唱歌、旅游、拓展活动等以及每个月每个员工都发产品等福利,高层的待遇也提高了10%的待遇,还加股份制+年终分红+奖金等。

最近珠三角的一些日化企业招聘,连续招聘一年半栽都招不到人的都有,这些企业在前程无忧、南方人才网、广东人才网、猎头网甚至在南方人才市场都招不到人,有些日化企业叫苦连天,天天招人,连招聘广告费用都很大。有些日化企业忙着需要人,到处贴招聘广告、拖业界人士帮忙推荐介绍。很多企业意识到了人才越来越难找,连基本的员工都很难招到,他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本身这个行业就很浮躁,流动率也很高,找合适的人才更难。

而对某些日化企业开始推行高薪挖人才,他们意识到了2011年是行业内最难招人的一年,因为这年头是“用工荒”爆发期,各个企业都在寻求合适的人才,但难以招到。某些日化企业推行高出一半的待遇挖人,引起了业界跳槽率很高。日化行业一位资深人士对笔者说到,他想换个工作环境,“谁出的价钱高,我就跟谁”,这个资深人士很有自信,他自己在行业内滚打多年,人脉关系很好、行业经验很深,才对笔者说出这样的话,很佩服他的勇敢作为。

除此之外,广州越来越多的日化企业在到处挖人,为了出高薪聘请,到处叫业界人士推荐介绍。上一周几个日化企业老板拖笔者帮忙推荐介绍总监,总监薪资不低于15000元/月,连带提成+年终分红+奖金等条件挖人,为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和市场的服务跟上,有些日化企业在推行这样的政策。

从综观上看,人才到底都是企业竞争的第一大资源,而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重用吸纳人才、培养人才。在十二五计划下,预计每年要调薪15%,5年后薪水涨1倍,而人才的挖掘也是一种趋势,笔者认为,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众多企业会实行到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捆绑在一起,做到“以人为本,互利双赢”的共同发展理念。

物价上涨,拿什么来拯救你?

随着中国经济形式的快步发展,经济点攀升越来越高,中国通货膨胀的来临,留给我们的是思考和考验吗?各种物价上涨,新一轮经济膨胀的指数飑升,国民消费能力下降,企业发展难度越来越难,发展出路不知在何方?不知道这一轮的通胀挑战还是发展机遇,国人认为,通货膨胀简直是生不如死,也有人说,物价上涨,拿什么来拯救你?

在中国大通胀的环境下,新一轮的物价上涨留给消费者的是“眼泪”,留给企业的是“悲伤”,这一现实无法逃避的环境,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唯一最大帮助的是政府政策出台,控制调整对物价上涨的真正原因,在很多人看到,是原材料物价上涨,也有人认为是市场竞争行为,各种说法形式不一。笔者认为,市场导向行为是有的,这意味着企业有动作,但是,他们也忽视了终端消费行为,没能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本质。只有政府出台调控政策才能把控好物价上涨了。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们意识到了企业有做作行为,就算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是,产品价格提升太高,让消费者一时很难接受这个现实涨价的压力。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有些企业是跟风主流把价格提升上来,而没从自身的情况和市场消费能力来结合做,跟着别人提升价格也导致自身产品难以销出去。外资品牌提价,本土品牌也跟着提价,而没意识到了自身实际情况的出发点在哪里,不知道自身产品的销售切入点在哪里,忽略了市场规律了。

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日化外资品牌与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和正面撕杀,留给我们的是思考和市场考验。从本土企业角度而言,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应该做好自身工作,不要跟风提价,从自身实际出发。重新规划和调整好政策,在企业内部管理、研发、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降低好成本,做到以实际一体化运作。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营销策略上做到符合市场实际需求,采取差异化营销模式运行操作,这样才能找到自身的生存发展之道。笔者认为,在通货膨胀之下要把握好时机,企业以自身实际定位出发,以下几点,其一,别模仿跟风,以自身特色出发;其二,从自身终端覆盖好渠道建设,如百货渠道、商超、专营店、电子商务等渠道;其三,网络推广、博客、微博、论坛、网络优化等宣传;其四,以独特创新销售模式推行;其五,做好消费会员管理机制。

具全综观,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物价上涨,不管是消费者或是企业,这一轮的新经济膨胀的背后,却是“国人”的反思吗?很多人认为中国市场经济走太快还是消费能力越来越落后,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

有人认为,通货膨胀留给国人的是悲伤的“眼泪”,也是社会的悲哀。如果在这未来的趋势中,这样的眼泪还继续流,流到什么时候,谁来安慰?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对这“眼泪”负责任的,因为那是国人最伟大的“眼泪”,如果一直这样流下去,中国的经济会波动吗?会影响中国的发展吗?笔者认为肯定会有,疏忽了国民消费经济的发展,没从国情出发,一切都是慌谈。在中国,老百姓是最伟大的,没有老百姓的消费,中国经济不会有更好的发展,这也许也是留给企业的一张通告牌。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