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贝母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童志远 颜晓燕  2011-04-15

【摘要】 植物贝母属百合科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及散结等功效,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本文主要就贝母类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及质量控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贝母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植物贝母属百合科,种类繁多。药用贝母多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的干燥鳞茎。2000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贝母有5种:川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主产于四川、青海、云南等地)、浙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等地 )、平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ussuriensis,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伊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pallidiflorae,主产于新疆)和湖北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hupehensis,主产于湖北利川等地)。贝母具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及散结等功效,是具有悠久使用历史的传统中药。 本文主要就贝母类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及质量控制方面进行综述。

1 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 贝母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生物碱类和非生物碱类。

1.1 生物碱类 我国学者朱子清等从1932年开始研究贝母碱的骨架结构,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沟通了贝母属生物碱和藜芦属生物碱的关系,确定了贝母属生物碱的骨架[1]。目前已发现的贝母生物碱绝大部分属甾体生物碱,其中多为异甾衍生物,胆甾衍生物次之。异甾衍生物可以分为西藜芦碱类(Cevine group)和介藜芦碱类(Jervine group);而胆甾衍生物又可分为白藜芦碱类(Verazine group)和茄次碱类(Solanidinegroup)[2]。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贝母中异甾体生物碱不仅具有显著的止咳作用,而且有其它多方面的药理活性。

1.1.1 浙贝母 目前已从浙贝母中分得贝母甲素(pemminine)、贝母乙素(peiminine) 、贝母辛(peimissine)、贝母乙素的两个异构体和贝母甲素、乙素的氮氧化物,以及有△5(6) 结构的西藜芦碱类生物碱。这些生物碱的D/E 和E/F 环均为反式。另外, 还分离出茄碱类生物碱。90年代又从浙贝母中分离出1种新生物碱浙贝宁(zhebinine),经鉴定为浙贝甲素27CH3的差向异构体。还分离出了浙贝素( zhbeiresinol)。

1.1.2 川贝母 其主要成分为异甾类生物碱和生物碱。川贝生物碱成分有川贝碱(Fritimine)、西贝素(Sipeimine),青贝中有青贝碱(Chinpeimine),白松贝中有松贝碱(Sonpeimine),黄炉贝中有炉贝碱(Fritiminine),白炉贝中有白炉贝素,甘肃贝母中有岷贝碱(Minpeimine);王化远等从四川家种贝母新种瓦布贝母(Bulbus Fritillaria Wabuensis S. Y. Tang et S. C.Yueh) 鳞茎中还分离出一种西贝素氮氧化物[3],对化学结构及构型进行了研究,确证该生物碱为自然界中极少见的西贝素β氮氧化(imperialineβNOxide);陈茜等[4]从家种川贝瓦布贝母中分得一种新的化合物,命名为:异浙贝氮氧化物(isoverticineβNoxide)。

1.1.3 湖北贝母 湖北贝母,又称鄂贝、板贝、窑贝、奉贝,在湖北等地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 湖北贝母主要含甾体生物碱,已分离鉴定有: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湖贝甲素(hupehenine)、、湖贝乙素(hupehenirine) 、湖贝嗪(hupehenizine)、湖贝新(hupehensine)、湖贝啶( hepehenidine)、湖贝苷( hupehemonoside) 及鄂贝新(ebeiensine),其中含量较高者有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及湖贝甲素。

1.1.4 平贝母 野生平贝母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但目前商品多为栽培品。与川贝母在化学成分及功效等方面几乎相似。平贝母的主要有效成分类型为甾体生物碱,主要有:西贝素(imperialine)、贝母辛、、贝母甲素平贝碱甲(pingoeimin A)、平贝碱乙(pingoeimin B)、平贝碱丙、平贝碱苷(petilinine glucoside)、平贝定苷(pijngbeidinoside)等。

1.1.5 伊犁贝母 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产量高、生物碱的含量在同类贝母中相对较高,抗病力强且药材价格低廉,特别是其祛痰、镇咳等生理活性较川贝母略强,近年来倍受人们的关注[5]。伊犁贝母的主要成分为异甾体生物碱和苷,尤以西贝素(Imperialine)和西贝素苷(imperialineeβDglucoside)为主要成分。

1.1.6 其他贝母 杂交贝母是以利川贝母Fritillaria lichuanensis P.Li et C. P. yang 为父本,湖北贝母F. hupehensis Hsiaoet K. C. Hsia 为母本杂交而成,阮汉利等[6]从杂交贝母生物碱部位中分离得到了7 种成分,鉴定为:湖贝乙素(hupehenirine,ZF1)、湖贝嗪(hupehenizine ,ZF2)、浙贝乙素(peiminine, verticinone,ZF3)、湖贝甲素(hupehenine ,ZF4) 、异浙贝甲素(isoverticinone,ZF5) 、浙贝甲素(peimine,verticine,ZF6) 、湖贝甲素苷(hupeheninoside,ZF7)。江西彭泽贝母Fritillaria monantha Migo,又称天目贝母,主产于江西省九江地区长江流域的各县。彭泽贝母作川贝母使用已有多年应用历史。彭泽贝母中有浙贝乙素、贝母辛、浙贝甲素、湖贝甲素[7]。

1.2 非生物碱成分 对贝母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碱上,对非生物碱成分的研究始于1944 年。β2谷甾醇、硬脂酸、软脂酸[8]、二萜的酯聚物及缩醛聚物等。 徐汝明等[9]的研究结果表明,平贝母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腺苷及低含量的胸苷。实验表明腺苷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提示核苷类可能是贝母中除生物碱外的另一类活性成分[10]。

2 质量控制方法 生物碱等成分的含量常作为贝母类药物的指标成分。其测定方法有比色法、两相滴定法、非水滴定法、薄层色谱法、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等[11]。

2.1 HPLCELSD分析法 HPLCELSD是最常采用的方法。余华[12]等人以4种川贝母共有的有效成分贝母辛为指标;采用Asilent Hypersil BDSC18(4.0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二乙胺(37:63:0.03)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Alltech 20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外标两点法定量。结果表明贝母辛在0.03188-1.020 mg·ml-1呈线性,认为该法为良好的贝母辛的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川贝母药材的质量控制。曾令杰[13]等人建立了血浆中伊贝生物碱贝母辛、西贝素苷、伊贝碱苷A,西北素、新贝甲素的HPLC-ELSD分析法,采用NovaPak C18色谱柱(150×3.9 mm) ,Alltech 5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流动相为乙腈(A)一水(B)一二乙胺(C)(50:50:0.3)。流速0.8 ml/min;8~20 min,C不变,A的比例由50%线形递增至90% ,流速1 ml/min;结果血浆中各生物碱的浓度和其峰面积呈二次方程关系,各生物碱的分离度好,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均较高,适宜于药代动力学研究。

2.2 HPLCMS法 程显隆[14]等人建立了平贝母中平贝碱甲、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个单体生物碱成分以及总生物碱测定的HPLCMS法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3%二乙胺(30:70),流速:1 ml·min-1;质谱离子源为ESI;检出模式为正离子检测;电离电压为3.2kV;电喷雾接口干燥气(N2)流速为300 L·h-1,离子源温度为105℃,锥孔电压为30 V;脱溶剂温度为150 ℃。选择离子质量数:464.7(平贝碱甲)、432.7(贝母素甲)、430.7(贝母素乙)、。测定平贝母中平贝碱甲、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另以三氯甲烷一甲醇(4:1)混合溶剂提取总生物碱,以溴麝香草酚蓝比色法在pH 4.2,紫外吸收波长413 nm下测定平贝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LCMs法测定平贝母中平贝碱甲、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分别为5~19,1~3,2~3 μg·g-1;溴麝香草酚蓝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以贝母素乙计为600-1000μg·g-1结论:平贝母中单一生物碱成分含量太低,不宜作为平贝母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以溴麝香草酚蓝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可更客观反映平贝母药用物质情况,更适用于平贝母药材的质量控制。

2.3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 胡钢亮[15]等人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川贝母中浙贝母掺入量的新方法。以含不同川贝母和浙贝母比例的41个样本建立校正集,采集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通过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经内部交叉验证,建立校正模型,进而对预测集样品进行分析。对6个预测集样本进行预测分析,得到近红外光谱预测值与真值的相关系数r=0.9977,样品回收率为97.96%~100.9%,RSD为0.81%。结果显示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具有快速方便、结果准确的特点,可以应用于外观相似,化学成分相近的中药材的品质分析和质量控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