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中小学教育评价方式分析报告

曹庸夫  2012-08-16

本课题2010年5月批准为泸州市2010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理论学习、查阅资料、网上收集信息、走访、座谈等方法,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探讨。改革现行封闭、单向的评价模式,建立顺应国家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线老师的呼声,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

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一、学校教育评价方式

我们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学校评价学生时采用的方法、学校评价教师时采用的方法、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时采用的方法、希望教育评价方式做哪些改革、你认为现行评价方式的评价效果、改革教育评价方式的建议等几个方面开展问卷调查,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

1、改革单一评价方式,实行多元评价;2、改革单一评价主体,实施多员评价主体;3、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确立新型的家庭教养方式;4、全社会为教育系统松绑,竭尽全力保护教师们的改革热情;5、打破对学校的评价模式,实施多元评价主体参与;6、评价内容和方式公开,多主体认同参与评价,大力宣传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大力宣传细化了的教育目标,特别是阶段目标,大力宣传教育的评价内容、方式、途径和手段;7、引入出入口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素质的评价,运用评价参照标准(群体平均值指标),考察学生所取得成绩与参照标准之间的差距,对学生的发展动力系统(智力因素系统与非智力因素系统)全面评价,渗透发展个体人格发展状况(包括心理发展水平)的评价。

二、建立全新的对学生评价的基本要素体系

课题组在《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给教育评价的启示》中探讨总结的教育评价在成绩考核之外的两大评价系统中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评价内容:第一级系统就是: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创造、会健体、会合作、会选择、会适应。第二级系统结合成功人士的基本素质,可以进一步细化:会做人细化为诚实守信、以心换心、高尚志趣,会求知细化为讲究方法、良好习惯、知识系统,会生存细化为目标明确、多种能力、办事高效,会创造细化为实事求是、积极探究、运用规律,会健体细化为身心健康、生活规律、坚定信心,会合作细化为宽容他人、广纳意见、专注合作,会选择细化为自理自制、做事细致、考虑周全,会适应细化为坚持学习、适应变化、更新能力。综合起来展现的身心健康、知识系统、做事细致、考虑周全的发展状况和反映在成绩上的提升情况,着力考察学生接受失败的能力、哲学式的思考能力、感知幸福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阅读能力、交流能力、英语语言能力、对劳动成果的态度和正确使用劳动成果的能力、自制力(自我控制能力)。

三、建立在出入口对比评价基础上的对教师考核的要素体系

包括师德师风、资历、教学业绩、科研业绩、管理业绩(教育业绩)、继续教育、获奖情况、综合评议、团队协作九大一级项目。对教学业绩主要考核工作质量,表现为“四率”指标提高状况,出入口对比,与参照标准(一定范围内的平均之间)的差值,反映为经过努力所跑的距离。

四、建立教育评价方式模式的原则

1、导向性与科学性结合的原则;2、系统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3、有效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4、全面性与特长性相结合的原则;5、多元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6、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原则;7、定位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8、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9、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原则;10、回馈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的原则;11、民主性与保密性相结合的原则。

五、探索教育评价方式模式

1、建模方法:

①演绎法;②归纳法;③改良法;④合并法。

2、用模方式:

①自评;②互评;③他评;④档案,用成长记录册、档案袋等记录发展的轨迹。

3、用模手段:

①收集;②交流;③观察;④问卷;⑤访谈;⑥检查。

4、评价步骤:

①预评价;②他评价;③再评价;④结果反馈;⑤终评价;⑥用评价。

5、形成模式:

借鉴现代教育评价基本模式,国外比较著名的有泰勒模式、CIPP模式、目的游离模式。国内陈玉琨在其所著的《教育评价学 》中对我国的教育评价总结为六个基本步骤,结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实际探讨提出了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 ①背景分析:

分析发展主体所处的社会现实背景,用发展的眼光前瞻发展主体将会遇到的素质要求,为发展目标和评价框架的确定奠定基础,结合国家、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做好积极分析,以便客观真实地把握各种需要发展的要素。

②确定方案目标:

方案目标要包括终结性目标和各阶段目标、预期目标和非预期目标(预期目标可能产生的副效应)。终结性目标具有统领作用,各阶段目标应具体体现终结性目标,各阶段目标应整合形成终结性目标。

③评价方案设计:

对评价涉及的目的、内容、范围、方法、手段等加以规范,形成有制约作用的可操作程序。

评价内容要从业绩(成绩、成果)、行为、素质(心理、思想、能力、水平等)等方面全面确定考核的项目,对每个项目采用收集考核依据的途径、方法和手段要给以明确,以便被考核者知晓,努力创造条件,自觉接受考核。

教师或者管理者要细化目标,形成循序渐进的逐步实现的目标体系,将目标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转化为具体的实现目标的行为,以便被评价者循着目标行为系统逐步实现目标,比如:教师将学生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转化为作业目标。

教师或者管理者还要告知实现这样的目标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比如: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细化为识别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演绎能力等。就识别能力而言,就是能够认识、读得准、知道其意义。不能识别怎么办?可以查字典、问同学、老师、长辈。教师既要把各项目标细化分解为学生能够实现的小目标,又要告知实现这些小目标的方法、途径和手段。

④征求被评价者对方案的意见:

方案设计者要对方案中有关定性要素进行解释,对有关定量要求收集意见。被评价者要全面认识方案,理解各种可变因素,积极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这一过程是宣传评价目的、内容、范围、方法、手段的过程,要充分调动一切因素参与到提出修改意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所有被评价者的参与积极性。

要征求被评价者所处环境中的有关人士对评价方案的意见,征求由家长和热心教育问题的人士组成的家长委员会的意见。

当然,我们往往把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确定为方案目标,被评价者好像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但是被评价者可以对实现目标的细化过程目标、途径、方法、手段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可以要求对实现目标的过程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分解,直到被评价者可以理解、可以一步一步实现。

⑤修改方案:

方案设计者充分考虑各种积极因素,把意见尽可能地融汇到方案中来。

⑥公布方案。

⑦实施方案:要调动方案涉及的所有有利因素,认识理解方案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共同为实施方案、实现目标献计出力,齐心协力地完成方案。可以将细化了的实施过程的每个环节的目标、途径、方法、手段与参与者协商,求得参与者(发展主体)自觉、主动、积极的认同方案,并努力达到目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