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议怎样搞好家庭教育

刘子学 马守泉  2012-05-24

摘要: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点,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不断地吸取一些成功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不断探索、研究,寻求一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契合点,力求使两种教育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同时关爱孩子而不溺爱,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以及做人的基本素质,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发展,做一个正直守信、意志顽强、开拓创新的人。

关键词:家庭教育品德教育诚信习惯学会做人

面对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国能否赢得新世纪,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宋庆龄曾说过:“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点,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人之初,性本善” 道出了世上天生就没有坏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但他们既生活在家庭这个小环境里,同时又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大环境里,他们那天真无邪而单纯的心灵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对孩子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学校要及时。当发现孩子身上存在问题时,要及时教育、及时纠正,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一、教育孩子诚实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诚实守信的品质对孩子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狼来了”的故事告诫人们: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和事业发展的基石。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与残酷,要使孩子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让他们具备诚信的品质。尽管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诚恳的孩子可能在外面受别人欺负;尽管我们教育孩子善良,但善良的孩子往往会得到不公正的对待;尽管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还层出不穷,我们还是教育孩子守住心灵的净土;尽管……。我们始终认为:孩子在儿童阶段,其成长的主要养分就是真、善、美;正确引导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方向。比如过去有一个人,在小时候第一次偷人家的东西时,被母亲知道了,而孩子的母亲却不批评,还说他是聪明、伶俐的。从此以后,孩子在他母亲的怂恿下,最后成了大盗,判了死刑。但其在临刑前感悟到:我今天的结果都是母亲给的,我做错事她从不阻止,反而怂恿我继续做,我恨母亲!这一事例说明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与观念的不同,往往使得教育的结果不一样,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真是可悲啊。培养孩子诚实品质,就是意味着让孩子有什么说什么,对人对事开诚布公,有意见当面提,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不要使孩子患得患失、要有正义感不怕得罪人。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也是发展的保证。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孩子不守信,说谎话,偷东西,骂人等,这些不良的习惯往往来自家长的感染。试想,你要求孩子不要说脏话,然而你却在平时满口脏话;要求孩子有时间就多读书少看电视,而你却一有时间就看电视或打麻将,从来不看书;要求孩子要诚实守信,而你却经常不守信用,这样怎么可能把孩子教育好呢。作为家长,必须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为孩子树立榜样。

再者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教育孩子,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及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

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绝大部分物质生活优裕,贪图安逸,上进心不足,生活目的不明确;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激别人,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替他人着想,无视集体;生活没有经历过挫折,整天生活在蜜罐里,经不起风吹雨打,听不得批评;缺乏毅力和持久性,生性懒惰;任性,挑剔,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们在学校里打架、滋事是家常便饭,老师虽呕心沥血、苦口婆心地教育,但其结果却是一些“三无产品”(即无知、无礼、无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大多是家长的独苗,从小就受到全家人的百般呵护,从小养成了娇生惯养,即使犯了错误也常常被家长所容忍。难怪人们时常感慨地说:“一代不如一代”。因此,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着力找回学生身上所缺失的东西,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健康地成长。

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即先做人,后做事。家长不能一味重智育轻德育,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通过家长的言传与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努力教育培养孩子具有优良的品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坚强性格是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条件,有坚强性格的人也往往是生活中的强者。孩子的坚强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后天培养。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应努力帮助孩子为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对他们的成长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励孩子向恰当的发展目标努力。因此,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优良性格,父母要以身作则,要以自己良好的个性、情操去感染孩子,影响孩子;还要善于控制和纠正自己不良的性格,如果父母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吵架,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急躁、易怒。如果家长在困难面前胆小懦怯,那么孩子就不易形成坚强的性格。如果家长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既有助于增强孩子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使孩子从心理上面对挫折时也就会客观、冷静地应对。对成功者不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去感悟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当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种“小事”来丰富孩子的经验,使孩子从这些经验中获取自立的能力和精神。那种缺乏独立应对生活的经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往往是不敢面对困难、易受挫折的。

此外,要关爱而不溺爱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变成了溺爱,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更为突出。祖父母和父母把孩子视为“小皇帝”一味地娇惯、偏爱和护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的不良品德和习惯不批评、不教育,往往包庇护短。吃饭穿衣一切事务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孩子让家长干什么,家长就干什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逸恶劳的懒惰生活,养成一种自私、任性、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不良品德和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任其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但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动辄对孩子打骂、训斥、体罚,孩子就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这样不仅不能使孩子改正错误,反而使孩子的情感和心灵受到摧残,变得冷漠、自卑和缺乏自尊心,甚至因忍受不了父母的打骂而离家出走,这样不可能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总之,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吸取一些成功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不断探索、研究,寻求一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契合点,力求使两种教育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孩子做一个正直守信、意志顽强、开拓创新的人。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