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对于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佚名  2012-03-02

作者:郭珂帆周杨董学成许雁冰曹艳阳

【摘要】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个人情绪、人际关系、家庭、学校四方面分析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留守儿童;心理

引言

2011年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按常住人口分,河南省总人口居全国第三位。而根据2007年大河网的报道,河南省留守儿童人数在全国名列第一。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隔代教育”等问题愈来愈多。因此,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1河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分析

以开封市杞县为例,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432份,样本回收率达96%,其中留守儿童占86.6%(包括189名男生,185名女生)。数据表明,留守儿童跟非留守儿童相比,在心理调节、人际交往、生活态度上均存在差别。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存在着行为孤僻、内心冷漠、自卑懦弱、自我封闭、易怒易躁等特征。因此,留守儿童存在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1.1个人情绪因素分析

据结果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缺乏沟通,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

面对生活中的矛盾,有72%的留守儿童选择的是闷不吭声的处理态度,仅有10%的孩子选择向父母诉苦、16%的孩子采取其他方式发泄,有少数孩子甚至会冲动吵架斗殴。与调查的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胆怯自闭、不敢发泄、不善倾诉的特征更为明显,他们宁愿将矛盾憋在心里,也不愿与朋友或亲人倾诉。长此以往,他们内心的抑郁可能无法得到较好的排解,当矛盾积聚到他们难以承受的程度,便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其正常的人际交往。

当孩子感到伤心难过时,大多数孩子会选择和亲近的人倾诉或者通过自我调节来摆脱情绪,但是,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同时,孩子并不能科学的掌握自我调节方法,进而不能很好地排解内心的不良情绪。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男生、女生面对父母外出务工也持有不同态度。在年龄不等的青少年群体中,一般而言,年龄越大,孩子对父母外出务工的行为越能表示理解。

据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中只有78%的孩子明白父母外出务工的原因,而女生中则有98%的人能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原因。男生中仅有53%的孩子愿意父母外出打工,但希望其常回家看看;女生则有80%的人表示愿意父母外出务工,同时也希望父母常回来看看。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相比较于男生,女生对父母的依耐性更小、更懂事、更能体谅父母。这可能源于农村的特殊现实情况。据了解,农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挣得收入和在家务农(主要是种植业)取得收入,因此,每个农村家庭都需要能在家料理家务(洗衣做饭、饲养家禽)的家庭成员。而在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幼龄儿童比例相对较大的情况下,这个重担便落在了幼龄儿童中年龄较长的孩子身上。一般而言,长女承担此类任务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也让小女孩从小能明白父母的辛苦劳累,对于父母外出务工的行为也能表示理解。

1.2人际交往因素分析

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范围主要有学校、家庭和社会。根据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的调查显示,67%的儿童喜欢交朋友,并且朋友挺多,而52%则认为他们的朋友只有几个。在这些被留守儿童列入“朋友”名单的同学中,并非所有人都是可以交心的,仅有41%的孩子称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三个或以上。可见,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没有把自己封闭起来,而能主动与他人交往,当然,也存在着部分不愿意与他人谈心或是没有合适倾诉对象的孩子,他们在生活中往往表现得比较安静。一旦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他们大多选择保持沉默或独自哭泣。这些孩子由于缺乏沟通与交流,在性格上往往表现得比较孤僻,成绩也一般不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留守儿童心理状况不良的原因主要是他们长期与父母处于分离的状态因而不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连续发展观强调,早期的亲子依恋关系会影响到今后所有的关系。而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愿意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从小就与父母分离,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

1.3家庭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大多是处于成长过程中第二关键期的少年儿童,其中85%的监护主体是(外)祖父母,47%是单亲;13%是年纪稍长的哥嫂或叔伯亲戚;另有2%的留守儿童无监护人。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发现,一旦经济条件允许,大量在外务工者都会努力把孩子带去自己打工的城市以期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这些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高,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非常看重。然而,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在选择未来人生道路的问题上,仅有33%的孩子表示了对大学的向往,对九年义务教育后继续在学校读书深造的渴望。相反,有67%的孩子表示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就想出去打工,不想再继续读书。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一方面,客观经济条件。大多数农村家庭有不止一个孩子。在这么多兄弟姐妹的情况下,很多家庭无法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另一方面,传统思想限制。在很多家庭中,存在着“长兄如父”的观念,很多长子、长女往往面临辍学的情况。

另外,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务工对自己造成的影响,65%的认为自己在生活方面受到的影响更大,24%则认为学习收到的影响更大,11%认为差不多。然而,在结合与留守儿童家长的交流所得的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却得出了大相径庭的结论。在与近100位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沟通后,我们发现,有近80%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在生活方面做到了足够的关心,但在学习方面却很多时候都是无能为力,有心教育帮助孩子,自己却没有那个能力。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对于不少留守儿童,就生活质量而言,他们最主要关心的就是伙食方面质量的下降。

而他们之所以认为学习上受到的影响较小,是因为在学习方面他可以依靠的人更多,老师、同学、亲友都可以在学习方面给予他一定程度的关心帮助。

1.4社会因素分析

在留守儿童家庭中,由于(外)祖父母及其他监护主体由于知识水平有限或者精力和关注留守儿童的时间有限,不能对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微妙变化进行绝对关注。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之下,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引导他们心理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对开封下辖的杞县、睢县的8所农村中学进行了走访调研后,我们对8所中学的总课表进行了分析,没有一所中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相关心理干预课程。同样,在这8所中学中,随机抽取了4位分管教学的校长和36位一线从教人员(有班主任经历)进行了访谈。关于是否有过针对留守儿童设置相关心理教育课程的访谈中,4位校长中有三位回答从来没有过相关设想或打算,有1位校长回答有过相关的论证和准备,但由于资金有限或者缺少专业人员而放弃。在对36位有过班主任经验的一线从教人员的关于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访谈中,有17名老师坦言自己在做学生工作的同时之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处于心理成长期待学生心理状况从来或者很少有过细致长期地关注。有8名老师对班级中部分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学生的家庭背景,交友情况以及处理感情问题的方式有过密切关注,其中有2名老师有建立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的长期观察记录。剩下的11位老师表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刻意传授心理方面的知识,只会在有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并主动倾诉才会关注。另外,在我们的观察过程中发现有6所学校并没有按照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设立校级心理工作室;在设置心理工作室的两所学习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到这些心理工作室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属于应付上级检查的“形象工程”。 3对策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1)自身方面

留守儿童自身应注意自我认知与自我体验的培养。应该学会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合理的自我调节;学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学会正确对待挫折,不盲目采取情绪化行为,提高自己的耐挫力。

(2)家庭方面

1.建立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桥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完善家庭教育环境,设置电话、网络等方式,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注意提高临时监护人的素质,在思想和行为上鼓励孩子自觉主动的学习,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并为孩子的发展成才提供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3)学校方面

1.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发现、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心理培训,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生活。

2.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增加孩子们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并开设相应的心理课程,鼓励学生互帮互助,从而完善他们的身心发展。

3.建立帮扶小组

将具有相同问题困扰的孩子排在一组,在教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如学习上的困难,心理上的困惑,帮助学生解除障碍。

(4)政府方面

1.加强和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的保护还缺少针对性、综合性的法律法规。建议将缺少针对性的有关制度进一步明确,如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职责范围和内容,明确其不当履行职责时须承担的监护责任。切实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权益、人身权益与财产权益,增强法规政策的适时性与可操作性。

2.建立监护监督机制

提高当地居民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设立专门的留守儿童监护监督机构,对监护人及被委托监护人侵害留守儿童权益时提供帮助。同时要发挥县、乡、村各级委员会的作用,协助监督机构更好地落实相关工作。

3.加大教育设施投入

政府应注意发挥生源地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改善寄宿制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给予的关注与支持,从而培养其对学习的兴趣,用更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4.鼓励当地产业的发展

政府应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减少农村劳

动力外流的现象;加快当地工业发展,培养河南当地产业,以接纳更多的务工人员,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5)社会方面

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维持社会秩序,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严厉打击传播不良音像制品的行为,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同时,还可多组织公益活动,呼吁社会成员多关注留守儿童,给予他们热心的关怀与帮助。

[1] 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1-154.

[2] 雷雳,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12.

[3] 吕绍清.中国发展观察.150个访谈个案的分析报告(上)(下)孩子在老家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和心理的双冲突.

[4] 佘凌,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学研究述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00-5242(2009)06-0137.

[5] 张德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现代教育论丛,2006,(3).

[6] 肖正德.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进展.社会科学战线,2006,(1).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