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策略

崔洋  2021-03-21

全面依法依法治国是我国当前时期以及未来阶段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治国理念,依法治国是民主自由的基础,也是公民权益的保障,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也是未来推进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从全面依法治国视域出发,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策略进行探析。

1 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的案例分析

1.1 从校园暴力事件看大学生法律敬畏意识的缺失

大学生活主要是以宿舍、班级为载体,由于个人性情、习惯和家庭背景不同,大学生宿舍内容极其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紧张问题,这些问题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小范围爆发,经过同学或者辅导员的介入调节,基本能够缓解和解决这些小问题。但也一会部分激化、衍变、扩大会形成个体与个体,或者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而在这期间一般都是潜伏状态,学校很难发现这类矛盾。直至出现打架斗殴,甚至是触犯刑法的事件。如:上海复旦大学发生了投毒案,一名医科研究生惨遭室友投毒不幸身亡。安徽大学大学生杀害同学案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不得不引人深思,大学生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却成为了违法暴力行为者,其一方面与很多大学生思想意识不成熟有关,另一方面,则反映出了大学生法律敬畏意识的缺失。很多大学生在与他人出现矛盾时,容易诉诸暴力,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参与违法犯罪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很多大学生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法,但仍然实施了违法行为,其根本原因是不了解违法的后果以及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1]。

1.2 从网络违法行为看大学生网络守法精神的缺失

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决定了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很容易造成人们网络行为的失范。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网民群体的重要组成,由于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相关监管法律还不够完善,使得网络空间成为了法外的灰色地带,大学生参与到网络违法行为当中的案例也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网络语言暴力、色情暴力、隐私侵犯、网络诈骗、网络造谣传谣、网络黑客型犯罪等。如2017 年10 月,福州某在校大学生通过微博发布酒吧楼下打架致人伤亡的虚假消息,引发社会恐慌,被依法拘留;2018 年4 月浙江绍兴某在校大学生因利用黑客技术在网络上售卖攻击软件,非法获利20 万元,被判处3 年有期徒刑。大学生网络违法行为的出现,一方面与网络监管法律体系建设的滞后性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环境下存在侥幸心态,以及法不责众(对网络暴力行为)的心理影响下,导致的网络守法精神缺失有关,这也是制约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从校园贷事件看大学生法律知识与维权意识短板

近年来,关于校园贷引发惨剧的相关案例时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如2016 年3 月,河南某高校一名在校大学生,因校园贷欠款高达数十万元,无力偿还,跳楼自杀;2017 年4 月,厦门华厦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校园贷欠款达57 万多,在泉州一宾馆自杀;同年9 月,陕西某大二学生因欠下高额校园贷无力偿还,跳江自杀。这只是校园贷悲剧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大学生受校园贷侵害,被迫拍摄裸照,而提供校园贷的组织在贷款学生无力偿还时,也会使用一系列威胁、恐吓、公开隐私信息、暴力、拘禁、侮辱等违法行为,严重侵犯学生权益。但在大多数受到校园贷侵害的学生却并没有选择报警,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不能准确判断校园贷的违法性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些大学生依法维权意识薄弱,在自身权益甚至人身安全受到侵害时,没有及时通过报警,利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也是当代很多大学生法制意识上的短板。

2 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法制教育内容建设存在滞后性

大学生法制意识薄弱的现状,也暴露出法制教育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就体现在法制教育内容的建设上。在当前很多高校法制教育中,所使用的教学内容较为老旧,加之教材编写需要一定的周期,导致在法律条例修订和新规出台后,并不能及时被纳入到高校法制教育的内容体系当中,这就造成高校法制教育内容建设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对法制教育的支持作用受到限制。此外,为保证专业课教学的开展,当前高校在除法学专业外的各专业课程安排中,法制教育相关课程的课时比例普遍较少,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讲授的法律知识十分有限,这也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产生了限制。

2.2 学生对法制教育缺乏兴趣和重视

在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中,还可以发现,很多大学生对法制教育兴趣不高,对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度也存在不足,在相关课程中,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听见,溜号、看专业课书籍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一方面是由于很多高校学生更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认为法制教育与专业并无关系,不能够为自身未来的就业发展提供直接帮助,因而不能对法制教育给予足够重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当前很多高校在法制教育的方法上刻板、守旧,仍旧以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容易带给学生枯燥乏味之感,加之教学内容老旧,自然也就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兴趣,这也制约了法制教育的开展效果。

2.3 课堂外法制教育与服务体系不完善

高校法制教育对于培养懂法、守法的新时代社会建设者是至关重要的,从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对于课堂教育的依赖度仍然较高,而课堂外的法制教育体系则十分不完善,难以形成良好的高校法制教育氛围。同时,还可以看到当前高校在针对学生的法律服务方面也存在很大不足,学生遇到问题时,即没有向学校寻求法律服务支持的意识,也缺少完善的校园法律服务体系作为支持和保障[2]。校园法律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也影响了学生依法维权意识的养成,不利于法律对公民权益保护作用的发挥。

3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策略

3.1 加强高校法制教育资源库建设,注重多样化教育资源积累

在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要实现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有效培养,还需要从法制教育的内容层面上加强建设。首先,高校需明确法制教育内容应当与时俱进,这就要对教育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高校应当加强对法制教育资源的收集和创新工作,通过网络搜集和自主创新等途径,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整合更具趣味性、生动性、多样化的教学素材,补充到法制教育内容体系当中,建立起高校法制教育资源库,为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源支持。同时,还要紧跟国家法律体系发展的步伐,在新的法律条例出台或原有法律条例修订后,及时在资源库中补充相关内容,如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等,并将其充分应用到法制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大学生有效掌握,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3.2 突出法制教育与学生实际的联系,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

在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社会各个领域都要在法律的监督下才能实现健康发展,这就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无论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都与法律有着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则是至关重要的。针对高校大学生对法制教育缺乏兴趣和重视的问题,高校应当从两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其一,高校在法制教育中应当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如结合学生专业开设相关的劳动法、合同法、经济法、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会计法以及税收相关各类法律等的专题教育,并结合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明确法制教育与自身利益和未来工作发展间的联系,了解违法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形成法律敬畏意识,自觉提高对法制教育的重视度。其二,高校还应加强对法制教育方法的创新,改变以往一味灌输的教育方法,灵活运用案例讨论、课堂辩论、法律知识有奖竞答、翻转课堂、师生角色互换、情景演练等多种方法开展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教育过程的趣味性、灵活性,调动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法制教育活动中来。

3.3 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建立高校法律服务咨询室

要做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单纯依靠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整体建立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发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作用。对此,高校可以将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定期开展校园普法宣传活动、演讲活动、征文活动等,并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宣传栏、展板等传统宣传渠道,以及高校官网、官方微博、公众号、贴吧、QQ群、微信群等网络渠道,建立课堂外法制教育的新阵地,形成全面覆盖的法制教育环境,为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对学生法律服务需求加以关注,建立专门的法律服务咨询室,并通过校内宣传让学生了解咨询室能够为学生提供法律服务范围,同时开通学生法律咨询服务专线、专用QQ、微信及邮箱账号,学生在遇到问题或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从咨询室获得法律服务帮助,为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提供有力支持,这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依法维权意识。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不仅仅是对法律制度体系的全面建设,还需要全面提高公众的法制意识,对大学生群体的法制教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3]。但一系列社会现象与案例却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普遍薄弱的实际现状,也暴露出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中仍存在着不足。因此,当代高校应全面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视,把握好当前工作中的不足,多角度采取措施,提高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以培养学法、懂法、守法、会用法的优秀人才。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