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新形势下对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思考

卿云波 文秀军  2009-03-11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但就业岗位增长很小,且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业市场上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高校就业服务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要做好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必须创新就业服务工作,以适应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关键词高校;就业;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广西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加强就业观念教育”,“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在我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写进党代会的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上了日程。

近年来,毕业的大学生数持续增长但就业岗位增长很小。且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与转业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共同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的局面,就业市场上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

如果继续沿用原有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显然无法适应这种变化。为了适应新环境、满足新需求,必须构建有效的就业服务工作新模式。本文拟从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人手,探讨如何构建就业服务工作新模式,以适应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所必需的指导思想。学校的招生就业机构和相关部门,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实现学生的价值,追求学生的发展为趋向,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形式来开展工作,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实现学生服务工作由“以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从学生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形成一个以服务为导向、互相协作,能够动态适应学生需求变化的服务体系。

2各二级学院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贴近学生实际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了解每个毕业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各级工作人员要以深厚的感情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把就业压力比较大的部分女生、心理不稳定、家庭困难和门路少的学生作为重点人群,给予格外的关心帮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防止因就业而引发其他问题。

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提高服务本领

1努力提高就业服务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服务和指导水平。作为学生就业工作的服务者和指导者,只有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就业工作进行服务和指导。以广西为例,针对广西高校就业服务部门成员构成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以培训为主,建立学习型组织,以思想解放、纪律严密、工作扎实为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员进行规范培养、专题教育,不断加强与区内外兄弟单位学习交流,提高业务水平。要求他们在信息占有、知识储备、实际操作等方面具有优势,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使整个就业队伍逐步向高水平方向发展。

2促进就业服务队伍专业化,合理化。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由“统包统分”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就对就业部门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广西全区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大多为政工人员,在管理能力、政策宣传、就业技巧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专业学科背景出身的人少,因此在调研能力、个性化辅导能力方面还有些欠缺。对此,应当适当吸纳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专业背景的人才进入工作队伍,为队伍注入活力,与原有的工作人员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发挥就业服务队伍的最大效用。

3从严管理,打造一流服务团队。建立一支由招生就业处、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参与的专业队伍,完善就业服务网络,让就业服务工作更具针对性、高效性,把招生就业队伍努力打造为学校一流的工作服务团队。

三、立足本职,做好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为毕业生提供全程服务

1结合就业形势,通过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加大就业形势、诚信意识、创业意识教育。实行分段指导,一年级着重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二、三年级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确定目标,四、五年级着重职业定向指导、择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指导课的质量,做到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认清就业形势,正确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毕业生转变观念,选择灵活多变的就业形式,增强毕业生就业的基层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对毕业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毕业生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通过正当行为选择职业。

2完善学校招生就业网,建立独立域名的招生就业网站,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就业信息、发布就业信息;与相关知名网站联网,利用网络宣传本校毕业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部或各地市的网上招聘活动。更新、充实、完善高校招生就业网,与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WWW.myjob.edu.cn)、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www.gradnet.con.cn)、中国企业人才网(www.job100.com)等知名网站联网,利用网络宣传学校毕业生,实现网上资源共享。

3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课建设,采取课堂教学、座谈会、校友交流、模拟训练等有效形式全方位指导毕业生就业。举办职业规划训练营,做到与课堂教学结合、与实际案例结合、与户外拓展结合,以游戏、活动、讨论、模拟训练等方式提升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鼓励大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开展大学生应职模拟、大学生综合素质评选等活动。

4鼓励毕业生服务家乡,建设广西。高校毕业生究竟向何处去,成为备受国人关注的问题。毋庸置疑,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大学生通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些地区生产力水平、劳动者素质相对较低,科技人才匮乏等使得农村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亟待盘活的巨大市场,只有为其输送大量人才,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繁荣才有希望。长期以来,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城市(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等),进入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大学生数量极为有限。但发达地区城市吸纳高层次人才的容量毕竟有限。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高校毕业生今后将逐年激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心下移必将成为历史性的趋势;只有中西部、农村地区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高等教育的“出口”才能畅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才能进入良性循环,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才没有后顾之忧。 四、深入调查.全面掌握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情况,走可持续发展的就业道路

1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对最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普查,建立毕业生就业分布信息库,为今后市场的开拓提供参考。以原有的档案为基础,并组织信息员队伍,对近几届毕业生进行拉网式排查,同时按地域分布情况分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做到联系有人,查有此人,完善毕业生档案,并对学校毕业生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学校毕业生市场占有情况。

2进行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情况的调查。设计调查问卷,了解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评估情况,掌握社会的最新需求,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建立定期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深入用人单位调研,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为学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科的调整提供信息,提高人才培养和专业学科建设的社会适应性。

3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档案,建立和完善校友信息资料库。重新核对用人单位的具体联系人,重新造册建档。对用人单位按录用学生毕业生为标准,实现星级评定,分类对待。注意建立与用人单位的工作联系和感情联系,收集就业信息,稳定原有的就业市场。逐渐开拓低星级和非星级的就业市场。不断加强联系,拓宽渠道,在校友会的基础上组建“就业特派员”,充分利用学校校友优势资源,拓展就业市场。

4加强对学校毕业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摸清学校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未就业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原因,为今后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5充分掌握区内外兄弟院校就业竞争实力。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打好就业这场战役,不仅仅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还要知己知彼,了解其他兄弟院校就业市场分布和发展倾向,提高本校就业工作的应变能力,才能百战不殆。

五、开拓创新.拓宽就业市场

以学校市场为主体,常设性、区域性、行业性、高校间协作市场为补充。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搜索引擎和远程面试三大网络技术,健全就业网络。

1规范学校毕业生双选会,积极邀请用人单位到校召开校内招聘会,双选会做到热烈、隆重、规范、有效,要给用人单位提供宾至如归的全程服务。组织好毕业生参加广西乃至全国各地市举办的合法的招聘活动。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积极与各地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公共职业介绍所进行合作。

2在稳定已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就业市场,尤其是广东、浙江等外省市场,加强就业市场的调查分析,准确定位各专业的就业市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辟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就业信息、发布就业信息。在就业市场的建设上发挥二级学院的主动性。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

3把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实习基地选择的重要依据,对部分实习基地进行调整。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适当减少三级医院的实习基地人数,扩大广东和基层医院的数量。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在直属和非直属医院成立毕业生就业培训基地,一时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先安置到基地医院进行一年时间的再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取得全国执业医师资格,提高他们的就业或创业能力o

4拓宽渠道,合作办学,鼓励大学生报考研究生,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选调生工作。为学校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提供时间、培训支持。学校努力探索与国外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为大学生滦造提供更多的渠道。探索与省内外单位联系,招收定向、委培及自筹经费的学生,提高就业率。

六、因地制宜,抓住机遇

因地制宜,抓住机遇,一方面指毕业生要按照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就业的区域、在选择单位时要充分考虑单位的要求与自身的性格是否符合。比如在南方,单位一般都喜欢机灵、能说会道的毕业生;而在北方,单位一般选择憨实、埋头苦干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是指毕业生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抓住机遇,促进自己的就业。从事就业服务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发现机遇,并把握机遇,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的发展。以笔者所在的广西为例,北部湾、中国东盟等题材为广西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广西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国家交流的大窗口,特殊的地缘位置使具有外贸、会展、涉外旅游、东南亚小语种、法律、金融知识,具备市场分析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持续走红。本地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可多关注此类信息,为学生抓住机会搭建平台。为学生抓住机遇创造更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近水楼台,夺得先机。

高校就业服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形势下,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就业压力增大,高校就业服务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必须创新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以适应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