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中西医结合辨治慢性胃炎39例

耿宏 晋小勇  2012-12-31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辨治效果。方法通过对39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39例患者治愈26例,好转者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87%。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辨治慢性胃炎能够得到理想的效果。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属中医学之“胃脘痛”、“纳呆”、 “吞酸”、“嘈杂”等病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失常等,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各种症状。纤维胃镜检查可见:粘膜表面红肿,或糜烂剥脱,萎缩时呈灰白、灰黄、或灰绿色等改变。通过近5年的临床工作及资料总结,现将慢性胃炎治疗心得总结如下: 【关键词】 中西医辨治 慢性胃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总结资料完整者39例,均经纤维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在39~64岁,平均年龄54.6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5年。依据《临床中医内科学》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肝胃不和型9例,胃络瘀滞型7例,胃阴亏虚型11例,脾胃虚寒型5例,湿困脾胃型7例。 1.2、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没有特异性症状,而且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情况往往不一致。患者出现症状多为消化不良等表现,如胃脘部痞满或疼痛不适,饭后饱胀,嗳气打呃。少数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若年老体弱或病程较久,还可有贫血、消瘦、腹泻或舌淡等症候,表示病情较重。 2 治疗方法 结合患者的病史资料,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为指导辩证施治,并联合西药维生素B12针治疗。 2.1 中医药辩证施治:临床辨证分型参照《临床中医内科学》拟定,具体分型辨治如下: 2.1.1肝胃不和型:症见胃脘痞满隐痛,两胁撑胀疼痛,嗳气频频,时有泛酸,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气、健脾安胃。采用舒肝理气和胃解郁之法。药用柴胡、白芍各15克,茯苓、白术、香附、醋元胡各10克,川楝子、当归、乌药、枳壳、佛手各10克,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2.1.2胃络瘀滞型:症见胃脘部刺痛或锐痛,痛处拒按,时感胃部灼热嘈杂,纳差,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苔薄黄,脉象涩滞。证属气滞血瘀、郁热伤胃。治宜活血化瘀、行气理胃。药用丹参、连翘各20克,香附、元胡各12克,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楝子、乌药各12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2.1.3胃阴亏虚型:患者症见胃脘部灼热疼痛,嘈杂不适,饥而不欲食,口干口渴,大便难,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证属胃阴亏虚、肝脾不和,治宜益阴养胃、疏肝健脾。药用北沙参、玉竹、白芍各15克,天花粉、麦冬、草决明、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