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临床检验专业寄生虫学教学改革探讨

佚名  2010-03-03

作者:朱明磊 郭鄂平 王娅 冯桂香

临床寄生虫学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形态学课程,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寄生虫学教学在临床检验专业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临床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检验专业教学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明确培养目标

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在医疗和卫生防疫第一线工作的、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临床检验专业的学生,就是培养面向基层、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及有一定独立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医学检验技术应用型人才。临床寄生虫学的教学应遵循上述培养目标,以今后工作中的实际要求为准则来进行理论与实验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2 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

《临床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的重要性,随着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的变化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由于内容多、篇幅大,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我们对原来流行广、危害大,但经多年积极防治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的寄生虫,由重点掌握改为一般了解内容。针对目前寄生虫流行特点,新现和再现寄生虫病流行增多,对近年来普遍关注的机会致病寄生虫和食源性寄生虫作为授课的重点,讲述其流行动态、诊断方法、防治原则、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进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实用性。

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1提前公布学期课程计划

课前充分的知识准备,不仅可以精简教学内容,更可使课堂讲授重点突出,能更大地发挥课堂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在上课开始的前一刻才知道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在知识准备上的不充分,一旦跟不上教师节奏就会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学期一开始就会提前公布寄生虫学理论课和实验课课程计划,安排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2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先进教学手段

在临床寄生虫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特点,直观、立体地将静态微观的寄生虫形态以动态直观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接受,增强课堂学习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引入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通过在讨论中层层诱导、步步深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交流与合作机制,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加强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寄生虫学与检验技术的学习,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能做,二是认识寄生虫——能看,二者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检验专业对形态学的学习需要掌握与诊断寄生虫感染有关的形态以及与虫种鉴定有关的形态结构,这样镜下形态的学习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我们通过改善实验室条件,将多媒体技术、电子显微镜应用于实验教学中,组织观看录像及进行临床病例讨论。寄生虫检验学实验中,除常规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如粪便直接生理盐水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等外,还增加了小鼠旋毛虫活体检查、自检粪便查寄生卵及包囊、自身蠕形螨检查等内容。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课的主体,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锻炼和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不仅强化了操作技能及寄生虫形态的学习,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 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也是永恒主题。我们把临床寄生虫考试分成两大部分:理论考试和实验技能考试,综合评定成绩。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采用笔试的方法,重点考查对寄生虫的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实验技能考试占总成绩的30%,着重让学生掌握与寄生虫诊断和致病有关的发育阶段实验诊断方法。针对临床检验专业特点,我们的实验技能考试又分二个方面:一是平时成绩,通过实验课的实验报告的课堂提问、设计性实验的课题设计与撰写来打分,占总成绩的15%;二是期末实验考试占15%,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镜下寻找所学过的寄生虫标本或大体标本进行辨认,从混合标本中找出指定的标本。通过这两大方面的考核,学生既掌握、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加强了实验技能的操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可以培养出高质量、有能力的综合型医学人才。

总之,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和趋势,结合临床检验专业特点,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实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 考 文 献

[1]耿丽.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临床医药实践,2008,1(9):719-720.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