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医学院校贫困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陈庆健 何娜  2011-04-03

【关键词】 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

先哲说过:“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而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两个相关因素。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受到关注。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学校学生的学费由公费转为自费,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带来了新的问题。“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在高校中悄然而生。在我校贫困生比例占20% 左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为社会和高校所关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医学院贫困生277名和非贫困生294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1人,占22.9%,女440人,占77.1%。两者在性别、年龄、文化、婚姻、职业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对象的选择按照《温州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进行筛选,即符合家庭经济困难,且持有当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在校月生活开支400元以下,300元以上,符合下述情况之一者:①父母一方或双方已亡故,无经济来源;②父母年迈或残疾,丧失劳动力;③因特大灾害、意外事故或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经济急剧下降,生活无保障[2]。

1.2 评估工具

1.2.1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GWB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本量表共有33项,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本量表还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分别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

1.2.2 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由6 个分量表组成,分量表可测查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等6 种应对方式。构成各因子条目的因素负荷取值在0.35以上,6个应对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均在0.62以上。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62。

1.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该量表是我国学者肖水源自行设计的,它包含10个条目: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三个维度。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成组t 检验。

2 结果

2.1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水平比较 贫困生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6个因子上的得分上都与非贫困生持平。总体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基本相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由表2可见,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两者基本一致,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对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表3结果显示,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里维纬度得分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客观支持方面得分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

2.2 贫困生各指标相关分析

2.2.1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不同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状况之间存在着选择性的相关关联,说明社会支持的利用与主观幸福感的的形成有着内在的联系(见表4)。

2.2.2 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总体上来说,积极应对(解决问题,求助)与主观幸福感6个纬度相关,但是其中求助因子相关显著,解决问题因子相关不显著。而消极应对(自责,求助,合理化)对主观幸福感成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见表5)。

3 讨论

对于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历来存在着一定的争论。一些学者发现,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他们认为,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力与地位等,因而主观幸福感较高。陈静、杨宏飞[3]的研究表明,非特困大学生比特困大学生生活满意感高。严标宾等[4]研究表明,经济状况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有显著性(P <0.01)。而另有研究表明,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经济的影响就很小了。严标宾等[5]后续研究也表明,不同家庭收入的被试者在主观幸福感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研究不同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总体主观幸福感,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抑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这些方面差异均不存在显著性(P >0.05 )。这可能首先与本研究选择的对象贫困程度有关,本研究对象筛选的指标之一是月生活费在300~400之间,就是一般贫困学生,而不是特别困难学生;另外也可能与我校健全的资助体系有关,我校全年有3 558人次学生获887.9万元国家奖助学金,700余人获90余万元社会奖助学金,1 789名学生获1 040.6万元国家助学贷款,1 000多名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发放报酬100多万元,为2 664名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商业保险。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为贫困学生树立了奋斗目标并切切实实为学生在经济方面带来好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温暖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故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较高,与非贫困学生比差异无显著性。

在应对方式的各个因子比较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在客观支持这一因子的得分上差异有显著性。从社会现状我们可以看出,贫困生在其物质生活方面较非贫困生匮乏,可以得到的客观支持也就相应的减少,于是两者出现了较大的差别。而主观支持是个体的受尊重、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足程度,是个体主观体验上的支持,与个体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高校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给贫困生帮助、启发、引导和教育,指导贫困生正视贫困,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消除和缓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使他们紧张的情绪得以松弛;政府和高校通过树立和宣传逆境成才的典型来激励贫困生;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老师和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不歧视贫困生,当他们取得一定的成绩时,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以帮助其树立信心,这使他们感到温暖,感到理解和被关爱。

在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退避、自责等较消极的应对方式。说明当今大学生在应对过程中,有较多的理性成分,对困难和挫折有一定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能够有效应对生活中的难题和压力。积极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且求助因子大于解决问题因子的显著性。而消极应对的策略却与主观幸福感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警惕的,以消极应对方式来解决问题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会大学生面对各种应激事件时应采取哪种形式的应对方式,减少消极应对的使用和在特殊情况下合理采用心理防御措施。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消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积极应对(求助)都是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因素,而消极应对(幻想,自责)则是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因素,说明大学生社会支持越高,越有可能以乐观、求助和问题解决等积极的认知或行为方式应对挑战各种生活事件,因而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这个结果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是,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社会支持和调整学生的应对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