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佚名  2013-01-26

摘要: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抽取在2010-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病例68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另一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室的失血量以及GCS评分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成功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而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的等均要比开颅血肿清除术组要好很多。结论 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主要具有微创、快速、高效、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开颅血肿清除;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以及神经内镜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采用神经内镜微创脑出血脑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进行治疗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脑出血外科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技术,能够对直径仅1cm大小的常规骨孔予以利用在直视条件下将深部脑内血肿予以迅速、彻底的清除,这样就会减小对脑组织带来的创伤。为了对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意义予以进一步评估和了解,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抽取我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病例68例,对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下为本次研究的结果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在2010-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病例68例,随机将其分成A、B两组,平均每组34例,对于A组而言,所抽取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和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39-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岁左右;对于B组而言,所抽取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和女性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在3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岁左右。以上所统计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均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以在分析中予以应用。在进行治疗之前,所抽取的患者均通过了相关的临床手段进行检查予以确诊。 1.2 方法 抽取在2010-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病例68例,并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对于A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于B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室的失血量以及GCS评分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1.3 术后评价指标 在患者术后3个月内,采用Glasgow预后评分(GOS)方法来进行术后随访。GOS:对恢复良好者,打5分;对于轻度残疾者,打4分;对于重度残疾者,打3分;对于植物生存者,打2分;对死亡病例,打1分。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两组的患者病例在术前的所有临床资料均不具有明显的差异( P >0.05)。对于手术时间而言, 神经内镜组手术的时间平均为(1.5±0.5)小时,开颅血肿清除术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 4.5±1.5)小时;对于手术中的失血量而言, 神经内镜微创组手术失血量平均为32.9±5.9mL,对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而言其手术失血量平均为405.8±306.2mL;详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的比较分析表 对于血肿清除率而言,神经内镜组脑内血肿清除率平均为89.6%±5.8%,对于开颅组而言其血肿清除率平均为68.9%±28.2%。详见表2。 表2 两组平均脑内清除率比较分析表 就GOS预后方面而言, 在34例神经内镜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4例中恢复良好的患者有9例,出现轻度残疾的有15例,导致重度残疾的有6例, 出现植物状态的有3例, 死亡病例1例。在34例开颅组患者中,恢复良好的患者6例,导致轻度残疾的有9例,导致重度残疾的有14例,出现植物状态的有6例, 死亡病例2例。神经内镜微创组患者的预后要比开颅组患者的预后明显要好很多(P<0.05)。详见表3 。。 表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分析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