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对于强化高职化工专业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张爽爽  2012-10-10

论文摘要:针对高职化工专业如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笔者从考察宜昌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如何改革目前育人模式,如何实现高职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阐明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经验。

论文关键词:高职化工教育;地方经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其中的“服务”就是要求高职专业要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地方社会发展,服务行业企业建设发展。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的应用化工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宜昌地区化工行业地方经济发展,专业建设的教育任务和方向主动适应宜昌区域化工行业发展对化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了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规划化工专业设置,优化化工专业资源配置,使化工专业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我们对大宜昌市范围内的化工企业进行了调研,试图找到职业学校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地方经济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契合点。

一、宜昌地区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宜昌市是全国八大磷矿产区之一。近年来,形成了以宜昌开发区、猇亭园区为产业核心区,以宜都、兴山、远安等县市为产业延伸区,以兴发集团、宜化集团、三新磷化等七家湖北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骨干企业为支撑的磷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宜昌市第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宜昌建成“全国重要的磷复肥和精细磷化工生产基地”。

1.宜昌地区大型磷化工企业发展现状

2010年,全市化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500亿元。预计到2012年,化工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50亿元,2014年至2015年,化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率先突破千亿元。

湖北宜化集团是拥有煤化工、磷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的大型企业集团,所生产的产品有尿素、氯化铵、磷酸二铵、NPK、磷酸一铵、碳铵、硝铵、纯碱、PVC、烧碱等,是中国最大的化肥、联碱、氯碱化工生产企业。

湖北兴发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精细磷酸盐生产企业,全球最大的六偏磷酸钠生产企业。产品包括工业级、食品级、牙膏级、饲料级等系列磷化工产品50多个。

湖北三宁公司是煤化工、精细化工、磷化工为一体的大型化工企业。产品包括40万吨合成氨、40万吨硫酸、25万吨甲醇和液氨、100万吨高浓度磷复合肥、30万吨碳酸氢铵和1万吨农药和医药中间体。

2.宜昌地区磷化工产业特点

到“十二五”末期,宜昌化工行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千亿元。2010年,全市化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500亿元。预计到2012年,化工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50亿元,2014年至2015年,化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率先突破千亿元。

在充分考虑位置、规模、发展空间和功能后,宜昌确定化工园区规划,7个县市区中建议设立10个专门区域,即枝城化工工业园、姚家港化工园、坝陵工业园区、岩屋庙工业园区、荷花化工工业园区、江北化工产业园、万里化工产业园、鸦鹊岭磷精细化工园、猇亭化工园区、宜昌化学工业园;4个县市区中6个专门区域将被控制发展,即楚天化工园、汪家化学工业园、白沙河化工区、刘草坡化工区、黄粮坪化工区、宜昌市银河煤化工有限公司厂区。

此次调研,掌握了宜昌地区磷化工及相关化工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动态,获取了第一手材料,为今后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化工专业建设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奠定了基础。

二、宜昌地区对化工人才的需求

本地区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化工企业较多,化工人才需求旺盛。通过调研我们要分析清楚企业对化工人才的硬件要求是什么,即需要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拥有什么样的学历、需要掌握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这样本专业学生毕业时才能“适销对路”。通过对宜化集团人才的统计发现:一线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0%,副部以上管理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82%,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68%。就全市化工企业统计看,对本科学历人才的需求占总体需求的42%,对高职大专学历的需求占到35%,高中学历也有15%的需求量。相比之下,高学历明显“滞销”,硕士、博士需求量仅为3%,高中学历以下的需求量为5%。可以看出高校所提供的化工专业人才是企业需求的主体。走访的许多企业负责人表示高职学生普遍比本科学生更能胜任化工生产一线操作,在企业更能留住。除个别研发类岗位外,化工人才学历不需要太高,一般来说,高职就可胜任。从宜昌化工行业来看,高职人才的市场是供远远小于求的。

1.符合宜昌区域化工行业经济特色的课程建设

以磷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为专业人才培养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将化工总控工、化工检验工、化工制图等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使课程与企业岗位紧密联系。化工专业主要包括“合成氨生产技术”、“精细磷化工生产技术”、“纯碱和烧碱生产工艺”、“工业分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备基础”等课程。组建课程改革小组,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革,用一个或几个实训项目囊括课程内容,并针对重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制定课程标准和要求。根据专业所对应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融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社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并进行动态调整。结合课程建设的实际,先选取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通过网络课程、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2.构建符合宜昌区域化工行业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

我院化工专业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宜昌地区化工生产行业生产一线操作技术人员的,不是培养理论型、研究型化工人才。本专业学生除掌握一定的煤化工、磷化工和盐化工理论知识外,更多的要求具备化工生产一线岗位的操作技能,要能够运用理论知识理解化工生产的生产原理和操作工艺,通过实践操作又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因此我们的高职化工专业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适应宜昌地区化工行业对岗位的要求,在为学生提供必需、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重点培养从事化工生产一线岗位的操作技能。

我们按照宜化集团、兴发集团真实化工生产过程和一线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来改革化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些企业调研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生产过程的图片、视频资料,我们把这些形象生动的内容引入理论教学课堂。另外像湖北山水化工公司把淘汰的、损坏了的不能使用的化工设备捐给了学校,方便了我们运用实物教学,学生可以亲眼看到、亲手摸到,在化工设备实训中还可以现场拆装。这样直观的教学方式也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在学生三年级时是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学生除了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日常工作外,还要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我们要求学生所写毕业论文是生产性毕业论文,即在哪个岗位就写与本岗位生产相关的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论文中对自己所在岗位的生产原理、生产方法、生产设备、工艺指标、事故处理等等加以梳理和归纳使之成为一篇真正贴近生产实际的论文。同时我们也会对学生的论文加以整理,又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了解企业最新的生产情况,指导我们教学改革。同时还开设了宜化、兴发集团定向班实行订单式培养,使高职化工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合二为一,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企业的零对接。

3.与区域内企业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培养,寻求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工学结合是我们与宜昌化工企业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本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理论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的校外顶岗实习有机结合起来,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并且使化工企业实现了深度参与,企业通过岗前培训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员工一样使用,像宜化双环分厂、浠水分厂,兴发集团的白沙河和刘草坡分厂在学生第三年顶岗实习开始前就签订了就业协议,并且同工同酬地付给学生工资。企业在日后对每名学生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化工生产操作技能。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在一年顶岗实习后能成为主操手、班组长等。通过这样深度的工学结合模式,找到企业和学校的利益结合点。企业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实体,也省去了昂贵的员工培训费而得到了拥有相当丰富化工专业知识的学生,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使得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另外我们开设了宜化班、兴发班实行校企共建化工专业,把企业的职工培训搬入我们的课堂,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免费为企业培训员工,企业为此省下了培训费。同时我们聘请宜化、兴发集团的专家作为本专业的外聘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这些企业的专家给课堂带来了丰富的一线生产知识,学生所学即为企业岗位所需要的。

为了把工学结合更加深入化,我们建立纯净水生产车间,生产线引入学校,教师参加生产管理、学生参加生产,生产的纯净水我们收取一部分成本销售给学校各个部门和学生宿舍。这样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车间环境,学生在实训车间按照车间主任、班、组长等进行编制,实行各级考核和层层把关。实现课堂和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在校内就体会到以后真实的生产一线过程。

三、关于化工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高职化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宜昌地区化工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决定了专业教育既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又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高职化工教育必须要面向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重视学校、企业、学生的互动关系。依托宜昌地区化工行业发展、贴紧企业才能够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职化工专业,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才能够实现高职化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供不应求的毕业生。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