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对于构建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培养新模式

许继春  2012-09-29

论文摘要: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和培养是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以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为例,探索了新的党员后续教育管理新模式,即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构建“党、关、社”三位一体的党员后续教育培养新模式。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新模式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注重在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2003年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需要,是使党的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需要,是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入党积极性的不断高涨,加之高校党组织的高度重视,措施到位,党员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学生党员规模日益增长。但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往往被忽视或成为一道难题。据统计,笔者所在扬州大学旅游烹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近两年来,学生党员的增长率达到90.98%。但在数量剧增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专职政工人手少、学院教育培养形式单一,入党后的教育培养措施跟不上等。笔者在具体工作中,理性地思考这些问题,立足学院实际情况,探索了一种“党、关、社”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党员后续培养和教育的新模式(以下简称“党、关、社”三位一体新模式)。

一、“党、关、社”三位一体新模式的基本概述

1.“党、关、社”的概念解释

所谓“党、关、社”是整合了有利资源,多方参与的,从理论教育、作用发挥、实践锻炼、成才引导、考核评议等多方面立体式推进学生党员的继续培养和教育工作而探索出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党”即指学院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本人,包括党委、学生党支部、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关”即指校院关工委组织;“社”即指社区组织、社会团体。

2.“党、关、社”三位一体党员教育管理组织模式

所谓“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管理模式,即:整合高校和社会有利资源,以学生党员为主体,党组织主导,关工委配合,各社区参与,共同为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创造有利条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党员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积极主动性,同时要加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由党组织牵头,协同关工委、社区和社会团体一起制定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管理、考核的计划和方案,坚持组织培养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严格要求和宽松环境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开展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和培养工作。

二、“党、关、社”三位一体新模式的实施措施

以上分析可知,“党、关、社”三位一体的新模式主要是以学生党员为主体,利用各方面资源,以引导和培养学生党员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加强党性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其主要实施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搭建学生党员理论教育平台

很多学生党员入党前后的表现大相径庭,大都是因为理论学习放松、思想认识不足、党员意识淡薄等导致的。因此,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理论教育尤为重要。在新模式下,可以充分依托院分党校、院校关工委、社区的老干部等宝贵资源,通过专家报告会、形势政策课、专题党课、座谈会、学习研讨会等途径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经座谈和走访发现,大学生党员对于革命老同志的报告和讲座极为感兴趣。他们真实丰富的经历、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语言,往往能深深地打动学生党员,使学生党员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使自己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自己的党员意识和爱国热情更加深刻。

2.搭建学生党员实践锻炼平台

学生党支部和团学组织密切配合,组织学生党员赴社区和社会各处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安排学生党员进社区担任社区主任助理、宣传助理、法律助理等,协助社区开展调研、文体、生活帮扶、法制宣传等工作,深入老同志生活社区和活动场所开展各种服务活动,开展知识宣讲等。这些都为学生党员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机会,深化了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锻炼了其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及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3.搭建学生党员党性锤炼平台

学生党支部通过给学生党员安排任务,使其在工作实践中锤炼党性修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如:安排学生党员联系班级和学生宿舍,深入开展各项调研工作,帮助普通学生解决困难问题,公布学生党员照片和联系方式,举办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展;组织学生党员赴社区开展调查研究、政策宣传等,引导学生党员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学生党员们通过完成组织的任务,很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帮助了一大批学生,进一步提升了党员的光辉形象,极大地激发了普通学生对党组织的信任和渴望加入党组织的热情。

4.搭建学生党员成长规划平台

学院党委和学生党支部要求学生党员每年初在结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当学年的个人成长计划和行动措施,加强对学生党员成才目标的引导和帮扶;同时举办“旗帜”——学生党员成长系列报告会,交流学生党员成长经验,促进学生党员成长成才。 5.搭建学生党员的有效考核平台

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是确保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培养和管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党、关、社”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则是通过对学生党员实施目标管理,配合“成长行动计划”的实施,结合关工委、社区对学生党员的鉴定意见,进而对学生党员成长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于不合格的学生要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能够取得实效。

三、“党、关、社”三位一体新模式的保障机制

1.尊重主体,因材施教,突出人性化

构建“党、关、社”三位一体新模式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尊重学生党员这个主体,实施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学生党员是教育培养的主体,只有他们在主观意识上认同并主动参与到这种模式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教育的实效,完成管理的目标,实现培养的价值。因此,在推进“党、关、社”三位一体新模式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以生为本,充分了解学生党员成长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整合多方资源,积极为他们的发展构筑载体,搭建平台,多开展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活动。其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要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指导学生党员根据实际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规划好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要突出人性化,保障学生党员参政议政、知情、言论自由等的民主权利,尊重和鼓励学生党员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兴趣,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2.提高认识,相互合作,做到常态化

“党、关、社”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强调的是充分发掘和整合多方有利资源。要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参与到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培养和管理中的三方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相互合作。只有三方将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更作为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且同心同力,多角度、多维度开展立体式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才能形成合力,取得明显的效果。同时,三方还要将其列为常规工作、融入日常生活,进行常态化开展,不能将其作为临时工作突击安排或额外负担应付了事。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培养的长效机制,杜绝形式主义,确保工作的实效性。

3.加强探索,提升水平,推进科学化

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培养和管理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作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相关部门和工作队伍,应当结合时代特点和现实形势,对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培养等工作认真地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确保教育培养的内容、方法、途径、措施等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尤其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骨干队伍,应加强理论培训和学习,认真开展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实践经验和工作水平,以便更加科学地推动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和发展。

4.改革制度,完善管理,推动规范化

“党、关、社”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成才引导、作用发挥、考核激励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但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监督、管理机制尚不完善,配套设施并未完备等等。这样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出现随意性强、反弹性大、公平性差等缺点。因此,要想使“党、关、社”三方各司其职,配合得力,就必须要进一步推动新模式的规范化建设,在开展教育培养和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加强监督,改革制度,完善管理,使“党、关、社”三位一体的新模式不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党、关、社”三位一体新模式是立足学院实际的基础上的新产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就是通过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本文仅为抛砖引玉,希望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道,不断探索和研究此项工作,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将大学生党员培养成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有用之才。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