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谈文化外交的过程与成效评估——及对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思考

孙艳晓  2011-01-13

【论文关键词】文化外交;作用机理;理论范式;建构

【论文摘要】“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这是文化外交所追寻的境界。但是变量的存在,决定了文化外交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型的“文化推广——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的模式。本文试图为“文化外交”过程与成效的评估构建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范式,并在此范式下,为正在进展中的中国文化外交提供一种思路。

什么是“文化外交”?所谓文化外交就是指“主权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目标为目的,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文化手段来迸行外交活动。”

1.“文化外交”的作用机理—理论范式的简单构建

“文化外交”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呢?概括来说,文化外交的主体国家通过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一种具体形式的文化,使对象国的受众喜爱该种具体形式的文化,进而从总体上认同该主体国家的文化,最后达到在对象国产生经济和政治认同的目的。

概括来说,就构成了简单范式:文化推广—文化认同—政治认同

这是一个简单的范式,它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三个假设:(1)对具体文化形式的推广总是可以起到成效的,不管主体国的方式合适与否,对象国的政府、民众愿意接受与否;(2)具体文化形式的推广一定能够使对象国的民众喜欢这种具体的文化形式,进而对主体国的文化整体产生认同;(3)对象国的民众对主体国文化整体的认同必然导致有利于主体国的政治和经济效应。

2.“文化外交”作用机理中的变数—简单理论范式的质疑

“文化推广—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的简单范式对文化外交效果的思考有所启发,但很明显,变量的存在决定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型模式。现实世界中,同一个主体国家在不同国家推行同样的具体形式的文化可能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几个不同的主体国家在同一个对象国家推行相似的具体形式文化,取得的效果也往往是相差甚远的。概括来说这个范式的变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环节的不确定:(1)从具体文化形式的推广—具体文化形式被对象国接受、喜欢,是不确定的;(2)从具体文化形式被对象国喜欢—对主体国的文化整体产生认同,是不确定的;(3)从主体国的文化整体被认同—有利于主体国的政治和经济效应,也是不确定的。

毫无疑问,每个环节之间并不是理所当然推导的,每次推导都是受一些变数的影响的,忽略这些变数,我们的范式将变得毫无价值,同样,对这些变数的分析是这一范式重新建构的切人点、关键所在。

2.1从具体文化形式的推广—具体文化形式被对象国接受、喜欢

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变数是需要考虑的:(1)主体国政府、社会是否关注和支持“文化外交”;(2)主体国选取的文化形式是否对对象国的民众具有吸引力;(3)对象国的态度如何?欢迎、抗拒或者毫无意识。

2.2从具体文化形式被对象国喜欢—对主体国的文化整体产生认同

(1)主体国是否在成功推广一种形式的文化之后进一步推广相关或不相关的别的形式的文化,多元的文化推广才能使对象国的民众从单纯的对这一个文化形式的关注与喜爱转变成对主体国家的文化总体的关注,和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类似,虽然企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往往是通过它的某一产品,但企业最终希望建立的不是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忠诚而是对其品牌的忠诚。

(2)对象国家政府是否对他国的 “文化外交”影响比较关注,态度是否鲜明,是否进行实质性的干预;

(3)对象国民众的意识中是否普遍存在对主体国家某中形式文化历史或现实的反感、猜忌,是否对主体国整体的文化反感、不认同。

2.3从主体国的文化整体被认同—有利于主体国的政治和经济效应

(1)主体国的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本身是否能够被接受,文化认同的作用仅限于:使主体国能够被对象国所接受的政治、经济政策在对象国的推行中更为顺利,使主体国不能够被接受的政治、经济政策在对象国的推行中阻力更小。文化认同对主体国政治、经济政策在对象国推行的影响只是量的、程度上的,而非质的、本质上的。

(2)对象国决策体系中的人员对主体国文化整体认同的比例是多少,尤其是对决策具有直接影响的人员有没有对主体国文化产生整体认同的,比例是多少。

(3)对象国的决策体制中民众意识的影响有多大,“文化外交”的运行模式是主要是通过鼓动民众来影响对象国的决策,使其有利于主体国。但民众能够影响决策的程度是需要具体到某个对象国去研究的。

另外,“文化外交”能取得的成效不止取决于它本身的参数,还取决于主体国其他的外交战略的影响,这是这篇论文顾及不到的,但也是需要加以考量的。

3.“文化外交”过程与成效的系统考量—理论范式的再构建

通过对简单范式“文化推广—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中相邻环节之间推导过程中变数的分析,在简单范式的基础上进行再架构:

文化外交的过程与成效评估=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

模块一=变数X1 x变数X2 x变数X3;

模块二=变数Y1 x变数Y2 x变数Y3;

模块三=变数Z1 x变数Z2 x变数Z3。

3.1模块一:从具体文化形式的推广—具体文化形式被对象国接受、喜欢环节

(1)变数X1:主体国政府、社会是否关注和支持“文化外交”,其采取的推广方式是否适合对象国的民众;

(2)变数X2:主体国选取的文化形式是否对对象国的民众具有吸引力;

(3)变数X3:对象国的态度如何?欢迎、抗拒或者毫无意识。

3.2模块二:从具体文化形式被对象国喜欢—对主体国的文化整体产生认同环节

(1)变数Y1:是否实现多元的文化推广;

(2)变数 Y2:对象国家政府对他国的“文化外交”的态度与干预;

(3)变数Y3:对象国民众的意识中是否普遍存在对主体国某种形式的文化历史或现实的反感、猜忌,是否对主体国整体的文化反感、不认同。 3.3模块三:从主体国的文化整体被认同—有利于主体国的政治和经济效应环节

(1)变数Z1:主体国的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是否能够被接受,其外交行为是否被认为是负责的;

(2)变数Z2:对象国决策体系中的人员尤其是对决策具有直接影响的人员对主体国文化整体认同的比例的多少;

(3)变数Z3:对象国的决策体制中民众意识的影响的大小。

4.“文化外交”过程与成效的科学考量—理论范式再构建的深化

由于现有材料及个人研究能力的限制,该范式的研究尚处于理论层面,在目前的研究深度,该范式只能在研究思维上具有些许启发意义,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将这一范式完善成为一个可以对“文化外交”过程及效果进行量化考量的具有更大实用价值的理论工具,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

(1)对范式中涉及的变数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是该范式合理性的要求;

(2)对范式中涉及的变数赋予参数,将这一范式完善成为可以进行量化分析的理论工具,这是该范式实用性的要求,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难点所在,关键是相关材料,尤其是第一手材料的获取。

5.对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思考

近年来,中国文化外交的深度和广度都得以大幅度加深和扩大,但毕竟中国的文化外交工作起步较晚、经验相对不足,在战略方向和执行策略两个层面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以上文建构的“文化外交”成效的理论范式为理论工具,分析中国文化外交的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中国文化外交工作的开展是有益的。

5.1提升政策的吸引力,树立真正的政治魅力

和任何形式外交一样,文化外交的核心是主体国家的政策,而不是包装。政策本身能否被对象国接受决定了在该国文化外交成败的基调。如果没有一个改善的诚意和实际行动,单靠包装是不行的。

一直以来,中国的对外政策代表了反霸权,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呼声,得到广大亚非拉国家广泛的认可。尤其是中国近年来大力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成效卓著,为中国文化外交的展开创造了好的环境。中国文化外交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进一步展开需要注意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自身对外政策的宣传,以及确立战略重点,作好针对性的政策宣传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对外政策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5.2抓住机遇,加强文化外交开展力度

随着“软实力”的观念深人各国政策,文化外交的竞争状况已经日益凸显,而且有越来越剧烈的趋势,比如美国的“快餐文化”、日本的流行文化和动漫外交以及韩国大量的“韩流”影视剧,各国的文化外交战略在国际社会文化领域大展拳脚。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中国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机遇,来自于文化的全球传播氛围及其政治功效;挑战,来自于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中国应当如何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如何更好的推行我们的文化外交战略?目前世界上的国家地区对于文化外交的认识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中国文化外交的开展尚有可以大有作为的空间,抓住机遇,加强文化外交开展力度,根据对象国对文化外交的认识所处的阶段采取相应的战略,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5.3面向未来,不拘泥推广的具体文化形式

近年来,我们的邻国日本的文化外交战略开展的如火如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比中国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关注,日本没有强调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保护,而是着眼于当代流行文化的彰扬,营销式的推广日本文化,它强调的不是文化形式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本国特色,而是该文化形式是否能够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意图影响的是世界的未来。

虽然日本的做法也有很多弊端,但它立足未来的眼光是值得学习的,中国优秀的传统的文化也可以通过现实的传播方式来让世界认识,通过流行的方式也可以,使其具有一定的国籍模糊性对其传播是有利的,从总体上看对文化外交的效果也是有益的。

5.4在国内注重培养青少年对本国文化的兴趣

外有文化外交,内有文化立国。比起在国际上推行文化外交战略,也许在国内促进本国青少年对本国文化的喜爱更为重要。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也是未来中国政策的制定者,保持青少年对本国文化的喜爱,防止青少年过度沉迷他国蓄意推广的文化形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下载